第770章 江山北望2
日暮將近,南唐將士扼腕嘆息,認爲失去了一次戰機。沒想到前方密林中忽然傳出號角,緊接着,無數後漢伏兵紛紛放棄陣地,暴露目標,他們的眼神中也充滿失落,“空杆兒了,走。”據記載,後漢軍隊的金鼓聲傳出十幾裏地,可見伏兵數量之多。
李金全指着徐徐撤湍後漢軍隊,對南唐將士們:“自己看看,你們還想出去打嗎?”南唐將士嚇出一身冷汗,對李金全既敬佩又感恩。
對於這次北伐,作爲總司令的李金全都沒有足夠的信心。
他自幼追隨後唐明宗李嗣源,戎馬一生,十分清楚中原將士們的戰鬥力,只因中原近幾十年幾乎從未停止爭鬥,將士們普遍具備豐富的實戰經驗。
反觀南唐,由於徐知誥制定的休養生息政策,使得南唐將士多年未接觸實戰,戰鬥力普遍不如中原;且南唐權力中樞被“五鬼四凶”把持,他們把個人利益放在第一位,缺乏大局觀,就算前方打得順利,也難免被後方的權力爭鬥掣肘,功虧一簣。
比如這次未遂的伏擊戰,這是多麼明顯的陷阱,南唐將士竟然無人識破,若不是李金全當機立斷,恐怕這支北伐大軍就將在沂州城外全軍覆沒。
淮漢兩軍的這次接觸雖然沒有使南唐軍隊產生實質性損失,但對南唐士氣的打擊是極大的,從總司令李金全到基層官兵。
李金全感到自己實在帶不動這些菜鳥,於是召集諸將,商議對策。諸將達成了一致意見——撤。
於是,李金全上疏李璟,請求撤軍,得到肯定的回覆後,李金全率部返回海州。
李璟的第二次北伐無疾而終。
退兵之後,李璟給後漢劉承佑寫了一份信,調解河中事務,大意是讓他大度些,李守貞還是個孩子呀,另外請求與後漢恢復友好外交關係,恢復通商。
國際政治往往遵循着“大國要面子,國要裏子”的客觀規律。如果雙方都是大國,或者綜合實力不相上下的話,那就要互相交換籌碼,你在這個問題讓步,我在那個問題上讓步,咱談判桌上你來我往;而如果其中一方在戰場上處於明顯劣勢,那麼就應學會適應“國”的角色。
後漢無疑是大國,李璟認爲南唐也是大國。
南唐悍然干涉後漢內政,出動軍事力量支持後漢國內的反對勢力,先輸在道義上,繼而又輸在了戰場上,這已經在接下來的和談中爲南唐創造了一個極爲被動的局面,然而李璟卻還擺出一副大哥的姿態,愣充大尾巴狼,調停河中事務。打腫臉充胖子,不知自己幾斤幾兩。
後漢劉承佑沒有給李璟任何面子,直接無視,對李璟的書信不予迴應。
李璟很生氣,後果很嚴重。第三次北伐,安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