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60章 揚州之戰(上)
大宋建隆元年9月,趙匡胤下詔討伐揚州叛賊李重進,派出了國家隊:
石守信:揚州行營都部署
王審琦:揚州行營副都部署
李處耘:揚州都監
宋延渥:都排陣使
在戰爭策略方面,趙匡胤諮詢了他的首席智囊——趙普,趙普李重進依靠淮河險,修繕城池,自以爲固若金湯,但他外無盟友援助,內部糧草又缺乏,我們應該速戰,給他過量傷害,不要拖延,否則夜長夢多,萬一他真的等來“勢”呢。
無論是平潞州還是平揚州,趙普的觀點都是一個字——幹!他們既然想等外援,那就要在外部勢力還未反應過來的時候,把他解決掉。
趙匡胤非常欣慰,於是立即下詔親征,像柴榮一樣,親力親爲,親征狂魔。
10月末,趙匡胤率領主力部隊乘船南下,這仍是基建狂魔柴榮留下的遺產。大軍從汴州走水路,在泗州登陸,隨後擊鼓而行,金鼓聲傳遍淮南,聲振屋瓦。
臨出發的時候,趙匡胤對羣臣了自己的戰爭宣言:朕對周室舊臣無所猜忌,李重進卻不能體諒朕的寬大胸襟,自懷反側,那就只好辛苦大家去撫慰他幼的心靈了。
怎麼撫慰?
——“今六師在野,當暫往慰撫之爾”。
用軍隊來撫慰,以德服人,就像撫慰潞州一樣。
當趙匡胤抵達大儀鎮時,收到石守信發回的前線緊急戰報:老大,快來吧,別錯過好戲啊!
趙匡胤立刻放棄休息,遲奔前線,抵達揚州城下的當,揚州被攻克。
就是這麼快。
我們也許可以從一個的細節中,窺探李重進集團覆滅之迅速的原因:
城池即將陷落之時,李重進同樣選擇了舉族自焚,這時候,他身邊的親信勸他殺了陳思誨。陳思誨是來送丹書鐵券的欽差大臣,李重進之前將其囚禁。李重進苦笑一聲,我馬上就要舉族自焚了,殺他有什麼用?
人之將死,其言也善。陳思誨只是快遞哥而已,與我李重進無冤無仇,奉命傳諭,我的謀反與人家無關,朝廷前來征討,也與人家無關。
完之後,李重進仰長嘆一聲,隨即縱身跳入火海。李重進死後,他的親信們違背了他的遺命,殺陳思誨泄憤。
陳思誨之死,折射除了李重進集團的狹隘和短視,難怪敗地一塌糊塗。
趙匡胤進駐揚州城,搜捕出了李重進黨羽數百人,一律死刑;李重進的弟弟李重贊、兒子李延福,死刑;李重進的哥哥李重興,在聽到李重進官宣謀反的時候就已經第一時間自殺。
至此,宋初的兩大毒瘤、一大隱患——“揚潞合流”被徹底粉碎。在清洗逆黨餘孽時,朝廷還揪出了一個危險分子——澤州刺史張崇詁。
張崇詁,原名張崇訓,爲避諱而改名,郭威時期爲樞密承旨,後來外放爲解州刺史、兩池權鹽使,在任兢兢業業,工作出色,榮獲組織上多次嘉獎,柴榮時期改刺德州,後改泗州,不久前剛剛改刺澤州。
李重進赴鎮揚州的時候,途徑泗州,時任泗州刺史的張崇詁熱情款待了他,並勸他到了揚州之後,要修繕甲兵、完備城防。當時柴榮還未駕崩,李重進也沒有太多別的想法。等到李重進兵敗自焚後,張崇詁的這段往事也被挖掘了出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