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78章 張文表叛亂
在大宋建隆三年,“結義十兄弟”只剩下了周行逢和張文表。這年9月,周行逢忽然重病不起,預感到自己可能要去找大哥王逵彙報工作了,並且很可能“勿復還也”。9月29日,周行逢召集幕僚將佐託孤,讓兒子周保權當場拜自己的首席幕僚李觀象爲老師,讓幕僚將佐用心輔佐他。
周行逢託孤時給出兩個重要指示:
1,張文表必反。屆時當以楊師璠討伐之。
2,如果無法戰勝張文表,則當舉族歸順大宋。
周行逢爲什麼篤定張文表必反?請看史籍中周行逢的原話:
《資治通鑑》:“衡州刺史張文表,與吾同起隴畝,以不得行軍司馬,志常怏怏,吾死,必爲亂。”
《十國春秋》:“吾起隴畝爲團兵,同時十人,皆以誅死,惟衡州張文表獨存,然常怏怏不得行軍司馬。吾死,文表必亂。”
《三楚新錄》:“麾下將校有兇狠難制者,除之已盡,惟衡州張文表耳。吾死之後,此人必叛……”
乍一看差不多,但意思逐步遞進,且越來越對周行逢的人設不利。
《資治通鑑》最保守,意思是周行逢張文表是自己的創業合夥人,只因爲沒有得到滿足而心懷憤恨,所以一定會在我死後叛變;
《十國春秋》省略了最重要的一個主語,即“皆以誅死”的主語,“結義十兄弟”皆被誰誅殺?是王逵,還是周行逢?模棱兩可,讓讀者自行腦補;
《三楚新錄》腦補出了這個畫面,周行逢宣佈對此事負責,並且還出了作案動機,就是要爲子孫開萬世太平,爲了確保子孫基業永固,而有計劃地把這些驕橫難制的勳舊們一一剷除,只是還沒來得及對張文表下手。
《三楚新錄》還特別強調,這番話是周行逢對兒子的,“且謂保權曰”。
周行逢是位成功的預言家,他的兩個預言全部應驗:張文表反,舉族歸宋。
張文表爲什麼會叛亂?除了他資歷老、功勞大等原因之外,還有一個重要原因,這個原因趙匡胤都會搶答:主少國疑。其子周保權年僅11歲,學四五年級水平。
周行逢病逝的消息傳到衡州,張文表果然戟指朗州怒罵道:“我與行逢俱起微賤,立功名,安能北面事兒乎?”基本等於官宣謀反。
恰逢周保權調換永州駐軍,換防的部隊要經過衡州地面,張文表將這支部隊吞併,並穿上縞素,對外聲稱要去朗州爲大帥周行逢奔喪,實際則是奔襲潭州,開啓了他的奪權之路。
潭州留守、行軍司馬廖簡素來輕視張文表,認爲他只是一個四肢發達、頭腦簡單的莽漢,當時他正與諸將宴飲,得到軍情奏報後,竟然不做任何準備工作,還信誓旦旦地對部下張文表黃口兒而已,來了也是送人頭的,慌什麼?“飲笑如故”,幕僚將佐們紛紛稱讚他泰山崩於前而色不變的豪邁氣概和胸有成竹的迷之自信,漸漸地也開始認爲廖簡可以談笑間檣櫓灰飛煙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