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81章 兄友弟恭

作者:南無臭蛋
【兄友弟恭】

  按照高保融的心意,他當然是希望兒子高繼衝能繼承基業,所以纔在後周柴宗訓時期表奏其爲荊南節度副使,然而連他也想不到自己會在41歲就匆匆離去,長子高繼衝僅有17歲,高中生水平。

  所以史籍因高繼沖年幼而讓弟弟高保勖襲位。

  據記載,“迂闊無材能”的高保融自襲位以來,“政事悉委弟保勖焉”,高保勖原本就是荊南的實際控制人,所以高保融就把位子讓給淋弟高保勖。

  高保勖向大宋朝廷上表彙報,得到了大宋王朝的認可,被任命爲荊南節度使。

  建隆二年9月,高保勖派弟弟高保寅入貢於宋。趙匡胤在便殿與之親切會晤,兩人做了友好深入的交流,對雙邊關係充分交換了意見。

  史書沒有給出這次對話的詳細內容,只高保寅回來之後,就按照趙匡胤的意思,撤除了江陵城外的北海險。

  北海是高保融時期,在江陵城北約七裏的地方,修築的江陵大堰,引決江河、湖泊之水,形成的一座人工大水庫,以作爲江陵城的外圍防線。

  高保寅向哥哥高保勖彙報此行工作,盛讚趙匡胤是真龍子,祖國統一是大勢所趨,並強烈建議高保勖主動率土歸朝,這樣才能保住高氏家族的榮華富貴。

  高保勖斷然否決。

  也許正是因爲高保勖的頑固不化,才使得宋朝史官對他口誅筆伐,留下明線、暗線來噁心他。

  先明線。

  首先,史書他“頗有治世才”,對他的才能予以肯定,但隨後又他不理國政……而且在他短短四百餘字的人物傳記中,25%的篇幅是標準廢話的程式化人物履歷,有25%的篇幅是揭露他的荒淫無道,約30%的篇幅介紹他的死亡和身後事,剩餘約20%的篇幅只來得及記載了一件事,就是上述的高保寅入朝、勸他歸朝而不聽這個重大歷史錯誤。

  據記載,高保勖荒淫無度,與前蜀的亡國之君王宗衍有一拼,比如,他每日都要召集一大羣倡伎,然後再從府中挑選精壯的士卒,讓他們當場表演多人運動,他則與愛妾左擁右抱,在薄紗簾後欣賞觀摩、點評議論。

  導致他這個變態愛好的原因之一,是他生理上不大校據記載,他自幼體弱多病,身體瘦弱,彎腰駝背,弱不禁風,再加上他“性淫恣”,真的是力不從心。

  不健康的癖好掏空了他的身體,短短兩年,高保勖就病危了。

  其次,高保勖還崇尚奢華,大興土木,不計成本地建造樓臺殿閣,以供其玩樂。

  有一次,一位從嶺南而來的商人爲高保勖獻上了一枝龍眼,碩大無比,據有四十圍之粗,上面結了上千顆龍眼。高保勖命人建造了一個“琅玕檻子”,起名爲“海珠叢”,專門用來保護、展覽這枝龍眼。後來他把自己珍藏的各種奇珍異寶都聚集於此。

  第三,不聽勸諫。其幕僚孫光憲多次勸諫,不聽;弟弟高保寅勸他歸宋,不聽。

  再暗線。

  史書一再強調,高保融迂緩無材能,軍國大事全部交給弟弟高保勖來打理。在高保勖轉正之前,一直是荊南地區的實際控制者,類似於攝政王的存在,再加上史書他“頗有治世才”,總給我們一種直觀感覺,好像高保勖是轉正之後才放飛自我的。

  但仔細翻檢史書,會發現頗耐人尋味的一個伏筆:在評價高保融的時候,有這麼一句“保融性迂緩,御軍治民皆無法,高氏始衰。”

  高保融不是把軍國大事都交給高保勖來處理了嘛,那麼這個“御軍治民皆無法”的人就應該是高保勖了。再看高保勖轉正之後的種種表現,就不難理解誰纔是“高氏始衰”的罪魁禍首了。

  先他是攝政王、集團實際控制人,隨後再集團正是在這段時間滑入萬劫不復的深淵……細品,仔細品、文人罵人從來不帶髒字,甚至讓你以爲是在誇他。

  建隆三年11月,高保勖病入膏肓,他問大將梁延嗣,“依你之見,我的諸子中,誰可以繼承家業?”

  梁延嗣略微沉吟一下,隨後鄭重其事道:“公不念貞懿王乎?先王臨終時,把家業讓給你,如今,先王之子已經長大成人了。”

  梁延嗣的聲音有意壓地很低,但在高保勖聽來,卻是震耳欲聾。

  沉默片刻後,高保勖略微頷首,用微弱地聲音:“你得很對。”隨即遺命侄子高繼衝判內外兵馬事,隨後便與世長辭,享年39歲,過早地離開了我們。

  訃告傳來,趙匡胤輟朝兩日,追贈侍中,並任命高繼衝爲江陵府尹、荊南節度使、加檢校太保,認可了高繼衝對荊南地區的合法統治。

  。

看小說網

看小說網是您最喜歡的免費小說閱讀網站。提供海量全本小說免費閱讀,所有小說無廣告干擾,是您值得收藏的小說網站。

網站導航

熱門分類

© 2023 看小說網 版權所有

首頁 分類 排行 書架 我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