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91章 滅蜀(下)
這位太子爺孟玄喆同志,是孟昶的長子,當時27歲,自幼養尊處優,不學無術,素不知兵,而他的兩位副手李延珪、張惠安亦是庸懦無識之輩。這是史書對他們的評價。
不過李延珪這個名字曾在前文反覆出現,在各大軍事行動中都以指揮官的形象客串,給我們一種國之名將、棟樑之才的錯覺。下面我們就來正式認識一下這位後蜀名將——李延珪。
李延珪祖籍河東太原,7歲時進入帥府,侍奉太原留守孟知祥。孟知祥很喜歡這個聰明伶俐的男孩兒,於是就一直帶在身邊,從河東到西川。孟知祥稱帝后,將其作爲嫡系親信安插在禁軍系統。
孟昶即位後,趙匡贊投降後蜀,李延珪奉命前往接應,走到半路就聽到趙匡贊被王景崇鎮壓的消息,於是收兵班師,卻遭遇王景崇的追擊,大敗而回,無功而返;
“秦鳳之戰”,李延珪掛帥北上,再次大敗而歸,上表待罪,孟昶釋而不問,不僅沒有剝奪兵權,反而給予了他更大的兵權,在朝野上下一片聲討中,李延珪迫於輿論而主動辭官,但不久之後又被重新提拔;
現在,王昭遠、趙崇韜等主力被團滅,李延珪臨危受命。
李延珪雖然參與了孟昶時期的歷次大戰,但無一例外全是敗績,戰無不敗。一頓操作猛如虎,一看戰績零槓五。
至於太子爺孟玄喆,則更是猴子請來的逗逼。
據記載,孟玄喆爲了彰顯軍威,旗幟皆用文繡,又用名貴的蜀錦裝飾旗杆,就在大軍即將出發的時候,忽然降大雨,孟玄喆擔心雨水弄溼帥字旗,就命人把帥旗收起,雨過晴,孟玄喆才讓人重新懸掛,結果士卒們笨手笨腳,竟然把旗幟掛反了方向,頭衝下、腳衝上,帥旗倒懸,大不吉也。
這當然是工作失誤,不能用封建迷信的腐朽思想來批評孟玄喆,但他接下來的操作可就無可辯解了。孟玄喆隨軍帶着成羣的姬妾和伶官數十人,“見者莫不竊笑”。
王昭遠雖然驕傲自大,好歹也是看齊諸葛亮,孟玄喆致敬的可是西門慶。
國難當頭,身爲皇太子的孟玄喆卻悠然自得,一路上與李延珪日夜嬉遊,不問軍政,剛走到綿州,就得到消息,宋軍正往這邊殺來。孟玄喆這才意識到自己不是出來旅遊的,敵軍馬上就要來了,咋辦?與李延珪緊急商量之後,終於想到一個辦法:跑!
二人焚燒房屋、倉庫,搞焦土政策,然後就打算逃往東川,後來又感覺東川也不保險,索性就一口氣逃回了成都。
孟昶都快氣瘋了,合着我派你們就爲了放一把火呀?
與此同時,東路軍自攻克重鎮夔州後,沿江而西,摧枯拉朽一般,連克開、萬、忠、遂四州,出現在了成都東南方。至此,兩路大軍前後腳逼近成都城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