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改頭換面
我應該怎麼辦?滄海橫流,方顯英雄本色!動起來,適應時代的變化,長長自己的能耐,讓工作更上一層樓。我召開了科務會,研究討論新形勢下,我們科應如何開展工作。兩種意見:一種是按照往年的慣例執行就是了;另一種是以我爲主,爲了活命,或者說是爲了更好地活着,自負盈虧,開源節流,從規模上要效益,在管理上找財富。不用多說,科裏的每個人都明白其中的道理,我只要佈置下工作,讓他們去落實就好了。
首先是開源,必須完成規模生產,擴大出口。因爲我們科出口的每一塊美元都是盈利的,多出口自然盈利就多。我們要在去年出口600百美元的基礎上增加30%,爭取衝擊800百美元。在此指標下:
1.做好大客戶的供貨保障,重點培養出口100萬美元的客戶。雖然給這些客戶的折扣大,利潤低,但在金額上找齊兒,一樣可以盈利;
2.培養地區代理,訂立代理協議,保障出口金額;
3.利用好香港中藝公司、美國物產公司、歐洲分撥中心這些國企在海外的推銷能力,爭取多出口,擴大影響力;
4.利用好歐共體給予我們的普惠政策,做好產地證工作;
5.積極推動將景泰藍製品納入機電產品的工作(機電產品的出口、國家的外匯留成部分,全部歸出口企業所有);
6.積極推動貨源供給,猛烈發展各生產點的生產力;
7.做好客戶來樣的專銷工作;
8.積極打開新思路,發展新品種。
其次是節流,公司外匯留成(外匯留成是指實行外匯管制的國家,規定外匯收入的廠商,能按一定比例得到自留外匯的制度,又稱“外匯分成”。這一制度是國家鼓勵出口,增加外匯收入,支持地方生產建設,發展對外貿易的一項重要經濟措施。具體而言,留成外匯的目的是爲了鼓勵企業、單位或個人創收外匯的積極性,根據國家規定的辦法和比例,分給創匯部門、地方或個人留用的外匯。)的指標,如果不賣給國家,將無法產生收益;而我們購買生產出口產品所需要的金、銀、銅等原材料都需要外匯,外匯用的多,收益就少,反之則創造利潤。爲此:
1.每收購一萬元人民幣,統計出銅(到公斤數)、金(到克)、銀(到克)的使用量;
2.委託通縣企業局將我們用外匯購買的電解銅送至甘肅省白銀市的銅加工廠,製作成銅板,並清楚掌握出材率和損耗,藉以控制電解銅的進口量;
3.取消各地外貿公司的調撥費(調撥費是收購額的5%,我們科去年收購兩千多萬人民幣,調撥費高達一百多萬人民幣)。
最後是管理:
1.目前賬面庫存有400多萬元人民幣,但這是經過覈銷的數字,實際上,按照現在的成本價,具體價值是多少,意味着我們推銷庫存的空間就有多大,多推銷庫存,以利於資金的週轉;
2.加強督促業務員對客戶的管理、發貨、收匯的工作,要求既快又準;
3.必須重視交易會,它是一項綜合性的工作,牽扯到客戶、成交、生產等方方面面。
我們科算是動起來了,但公司上層沒有任何動靜。一年一度的工作佈置下來,對於業務科還只是分配了出口任務,業務四科是750萬至800萬美元,其他就沒有了,好像這個公司依舊是國家懷裏“未斷奶”的孩子,發展的好與壞,盈利與否,跟每個人都毫無關係。直到後來公司倒閉了,領導和羣衆才明白了這次變革的意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