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69章 一時美談

作者:坐望敬亭
“從情感上來說,我肯定願意支持你們方正。不過明報企業現在是上市公司,更換照排系統是大事,必須要慎重。”

  聽着陶玉書的話,樓賓龍的心沉了下去,沒想到今天是空歡喜一場,看來自己還是太低估了事情的難度。

  照排系統是報企的關鍵生產工具,明報企業又是香江最大的報企,一舉一動都牽涉重大,確實不可能單憑自己的一番勸說就做出這麼重大的決定。

  在商言商,樓賓龍也能理解陶玉書的謹慎。

  強壓着內心的失望,他盤算着說些什麼得體的客套話告辭,陶玉書又開了口。

  “我看這樣吧。今年下半年明報方面的照排系統要更換,你們可以報名投標,如果性能不差的話,會優先考慮的。”

  樓賓龍本已做好了被拒絕的打算,沒想到事情峯迴路轉。

  聽着陶玉書的話他面露激動之色,大喜過望,“哎呀!謝謝陶董,太感謝了……”

  樓賓龍說了一堆感謝的話,到最後陶玉書都聽不下去了。

  “這些客套話樓總就別再說了。我是燕大子弟,力所能及的情況下照顧一家燕大校企是理所應當的。

  不過這件事成與不成,最終要看的還是方正自身的技術實力。”

  樓賓龍表情肅然道:“陶董請放心,我們方正的激光照排系統經過了全國上百家報社的檢驗,技術方面絕對過硬!”

  送走了樓賓龍,喫完了午飯,林朝陽和陶玉書商量着打算明天回香江。

  快到兩點的時候,林二春進了院,腳步匆忙中帶着興奮,滿面春風。

  “今天您老遇上什麼喜事了?出門碰上喜鵲了?”林朝陽調侃道。

  放在平時,兒子敢這麼當爹的說話,林二春高低得讓林朝陽嚐嚐二踢腳的威力,不過今天他心情大好,沒跟林朝陽一般見識。

  “喜事?當然有喜事!”

  林二春說話間揚眉,意氣風發。

  “呦,真有喜事啊!”

  林朝陽見父親態度認真,不免意外。

  “什麼喜事?說出來讓我高興高興。”

  “也沒什麼!”二春同志輕輕的擺了擺手,表情變得雲淡風輕。

  林朝陽頓時被他勾起了好奇心,“您這就沒意思了,我這不配合着呢嘛,說說,快說說!”

  見林朝陽問的殷切,林二春心裏越發舒坦了。

  “其實吧,也沒什麼大事,都是謠傳、謠傳!”

  老頭子倒是會賣關子!

  林朝陽暗自吐槽,心卻更癢癢了。

  “謠傳咱就當謠言聽,你先說說,讓我這當兒子的,也跟着高興高興。”

  林二春眼神轉向林朝陽,“那,高興高興?”

  “高興高興!”

  關子賣的也差不多了,林二春正色起來,輕咳了一聲。

  “聽說啊,我這聽說的,說燕京市要建設燕京西客站!”

  “西客站?跟您還有關係?”林朝陽問。

  這話算是問到了林二春的心坎兒上,“確實有那麼一點關係,早前在那邊買了處房子!”

  嚯~

  林朝陽又喜又驚,自己竟然要成拆二代了?

  外有媳婦創家立業,內有父親老驥伏櫪。

  這人生啊,易如反掌!

  從今以後,他可以躺的更平了,林朝陽想着想着差點樂出聲。

  “那什麼,這是大好事啊!”

  “當然是好事!”林二春掐着腰,得意非凡,“聽說一平給補償1500呢!”

  “才1500啊?”

  林朝陽樂不出來了,這補償忒少了點,不符合首都的層次啊!

  “才1500?你小子可真是拿錢不當錢,1500還少?

  放二十年前那邊就是農村,我那房子買了才花多少錢,3000塊錢不到。”

  說起自己的投入產出比,林二春不由得洋洋得意。

  他買的那處房子在FT區,雖說看起來跟農村沒多大區別,但居民正兒八經都是城鎮戶口,要不然他也買不了那的房子。

  一處房子加院子佔地260平面積,這個數字是林二春上午得了消息後,現巴巴跑去精細測量得出來的結果,絕對錯不了。

  “那能補償多少錢?”

  林朝陽的問題再次戳到了林二春的心頭得意處。

  “也不多,就39萬!”

  林二春故作矜持,本想裝個大的,不料林朝陽嘀咕着:“那確實不多!”

  老頭子心情頓時就不美麗了,怎麼就不多了?那可是39萬!

  “不少了!買房子才花了不到3000塊,這才幾年的功夫啊,把我這些年買房子花的錢賺出來一半了。”

  “也是。還是您老有先見之明,囤了那麼多房子,這以後要是都拆遷了……”

  林朝陽的話勾起了林二春心頭的漣漪,也忍不住暢想起了那美好的畫面。

  哎呀,不敢想,不敢想,美滴很!

  高興之餘,林二春張羅着要慶祝一番。

  他現在雖說不差錢了,但沒人不喜歡天降橫財。

  “正好明天你們不是要回香江嘛,就當是送行了。”

  林二春張羅着將陶家人都叫到了小六部口衚衕,反正現在都有車了,方便的很。

  傍晚時分,黃色的大發停在衚衕口。

  林朝陽問大舅哥:“你那大奔呢?”

  陶玉成臊眉耷眼,用眼神表達對林朝陽哪壺不開提哪壺的不滿。

  “家裏閒着呢。”

  大奔是陶玉墨從杜峯那贏來的,名義上也是給大侄子陶希文用的,他腆着臉開了大半個月,那天讓陶母罵了一頓,乖乖的交出了車鑰匙。

  開慣了大奔,再開大發,自然是雲泥之別,陶玉成心裏現在難受着呢。

  之前在電話裏叫陶家人來喫飯,林朝陽說的語焉不詳,進了屋閒聊,陶家人得知林二春買的房子竟然拆遷了,均露出驚訝之色。

  “補償39萬?”陶玉成一驚一乍的喊了起來。

  趙麗拍了他一下,“你小點聲!”

  但她也忍不住朝林二春看過去,等着他透露出更多的信息。

  “這不是趕上市裏面要建西客站嘛,徵的地大部分都在FT區,恰好我那房子就在徵地範圍內。

  聽說給咱們老百姓補償是最多的,一平1500塊,像他們政府的、部隊的,補償的就少了,有鄉鎮的地也佔着了,一平就給700塊……”

  儘管市裏面的通知還沒出,但林二春這幾年倒騰房子,各區認識的人多了去了,消息靈通的很,關於這次徵地、拆遷、安置的條件已經打聽的八九不離十。

  趙麗聽着他娓娓道來拆遷的那些事,內心除了豔羨,還有些感慨。

  人家親家公是農村人不假,但心思活泛,以前在農村不顯山不露水,現在到了燕京,這才幾年的功夫,竟然折騰出這麼大的事業來,真是叫人刮目相看。

  “林叔,你當初要是再多買兩處房子就好了!”陶玉成說。

  林二春哈哈笑道:“哪有那麼容易啊!本來這燕京城的私房就少,這幾年老百姓也尋思明白了,以後經濟發展越來越好,燕京是首都,寸土寸金的地方,指不定什麼時候房子就值錢了,賣房的人可不像以前那麼多了。”

  “也是這麼個理兒。”

  燕京城從50年代就有拆遷一說,只不過當年的補償可沒多少,拆遷量又少,也沒多少人在意。

  前幾年因着亞運會,倒是有不少居民被拆遷了,可那時候給的拆遷補償也不多。

  這回燕京西客站的建設,既是國家八五計劃鐵路建設的重點工程,也是爲改善首都城市基礎建設,爲申辦2000年奧運會創造條件,補償可比以前提高了不少。

  “燕京市不是要申辦奧運會嘛,這幾年要拆遷量肯定會越來越大,老百姓更不想賣房子了,說不定拆到自己家,得一筆賠償款呢!”

  林二春面帶笑意,一副智珠在握的樣子。

  他的話讓家裏人頻頻點頭,確實是這麼個道理,心中也對他的未雨綢繆感到佩服。

  買房子這事林二春幹了五六年了,早前大家誰都沒在意,只當他賃房子就是當個房蟲兒。

  可眼看着他僱起了員工、開起了門面、註冊了公司,直到現在,連買的房子也被拆遷,獲得了不菲的收益,家裏人的驚訝也跟着越來越大。

  不僅是趙麗自己,其實在大家眼中的林二春也有種“大鵬一日同風起”的感覺。

  這一大家子人裏,別說是陶玉書了,就是杜峯、陶玉墨經商的成績也都不差。

  但他們這些年輕人所取得的成績,卻遠沒有林二春的成功帶給家裏人的震撼強烈。

  陶玉成覺得造成這種感覺最主要的原因,可能還是因爲強烈的反差感。

  以前大家都以爲林二春一個農民出身,兒子有出息了,進城無非是養老享清福嘛。

  誰料到他人老心不老,年近六旬開始下海,竟然將生意經營的有聲有色。

  尤其是大家想到,以後燕京每年要拆遷的地方越來越多,林二春手中握着的那些房產恐怕也會越來越值錢,就更驚歎於他超前的眼光了。

  享受着家裏人追崇的目光,陶醉了一陣子,林二春如實說道:“都是朝陽給我出的主意,錢也是他出的。”

  “朝陽腦子確實活泛,但做生意可不是光靠個主意就能成的,還是您老能力不凡!

  都說‘英雄不問出處’,您老是用行動詮釋了這句話。”

  陶玉成現在對林二春很崇拜,深覺得要不是出身農村,在農村刨了半輩子食,林二春說不定現在也是個了不得的大人物。

  他的幾句恭維把林二春哄的眉開眼笑,連着喝了兩杯酒。

  一家人邊喫邊聊,到晚上八點多宴席才散了。

  翌日,林朝陽夫妻倆飛回香江。

  回到香江後,陶玉書立刻便投入了工作當中。

  在過去的大半年時間裏,星空衛視僅僅是在打造幾檔高質量綜藝節目這一塊上,就燒了2億港元。

  但帶來的結果也是喜人的,如《亞洲偶像》《百萬富翁》《智勇大沖關》等幾檔綜藝節目均取得了絕佳的收視成績。

  不僅帶動星空衛視的廣告收入節節攀升,更讓電視臺在香江、灣島以及東南亞各國的影響力與日俱增。

  年前英國ITV聯繫星空衛視要購買《亞洲偶像》的版權,談了兩個月,雙方達成了一致,但ITV並非是從星空衛視直接購買《亞洲偶像》的版權。

  陶玉書又成立了一家名叫巨匠的版權代理公司,將星空衛視的節目版權代理交給了這家巨匠公司,再由巨匠公司向ITV出售節目版權。

  而陶玉書之所以會這麼做,也是爲了長遠考慮,未來星空衛視將會有大量的國際版權交易,如果都以電視臺爲交易對象,機構必然臃腫,且效率低下。

  把所有事都交給版權公司,可以大幅提升版權運行效率和資源整合的優勢。

  取得了星空衛視的節目版權後,巨匠公司也並非僅僅收個版權費,這家公司會將節目內容以“節目模式寶典”的形式記錄下節目宗旨、操作流程、舞美燈光等所有細節。

  然後再聯合星空衛視派出人員,與ITV共同參與《英國偶像》(英國版《亞洲偶像》)的整個製作過程。

  整個版權出售過程,可以說是一次保姆級別的節目製作教程。

  按照國際慣例,節目的模式費用佔節目整體制作費的5%左右,《英國偶像》投資在800萬英鎊。

  因此,需要向巨匠公司支付一筆600多萬港元的節目模式費用。

  這筆錢看起來不算多,但卻是個好的開始。

  節目模式合同的有效期是三年,每年續約一次,續約價格由雙方談判確定。

  一旦《英國偶像》取得成功,那麼巨匠公司在未來的談判當中也將獲得更多的主動權和利益。

  除了《亞洲偶像》版權的出售,ITV也在和星空衛視談《百萬富翁》的節目版權,不過如今《英國偶像》還是個未知數,所以雙方誰都沒有着急。

  星空衛視的發展伴隨着幾檔綜藝節目的成功走上了正軌,陶玉書又將精力放在電視劇的製作上。

  星空衛視現在纔剛剛有了起色,爲了求穩,她將目光標準了金庸這個華語通俗文學的扛把子人物。

  計劃以金庸原著,香江資金和製作團隊,內地取景合拍的模式,製作一批高質量電視劇,電視劇名單包括了《天龍八部》《射鵰英雄傳》《神鵰俠侶》《倚天屠龍記》四部作品。

  這幾部小說是金庸作品序列當中知名度最高的作品,二十多年來也不止一次被影視化,但依舊經久不衰,在整個東亞地區都有着不小的影響力。

  爲了這四部電視劇的拍攝,星空衛視投入了8000萬資金,消息一出,立刻登上了香江各大娛樂報刊的頭條,影視行業又是一片震動。

  在亞洲地區,香江的電視行業算是很發達的,但受限於市場規模原因,節目投入歷來都比較小。

  尤其是無線一家獨大,邵老闆又是個錙銖必較的性子。

  拍電視劇搞一堆假山假水,服裝道具循環利用,電視劇的單集製作成本卻僅有10~15萬港元。

  集數少一點的電視劇兩三百萬投資,集數多一點的也就是五六百萬投資。

  星空衛視花8000萬港元拍四部金庸電視劇,一共才180集,集均製作成本高達近45萬港元。

  是無線電視臺製作成本的三倍還不止,堪稱業界良心。

  影視影業的震動是在於,四部投資巨大的電視劇前後開拍,必定惠及許多從業人員,在這些人看來,林太簡直就是香江影視行業的活菩薩。

  在市民階層,大家的觀感很簡單,投資大,劇集質量肯定高,光是大陸取景這一點就足以吊打無線電視臺的劇,因而許多市民對於星空衛視的這幾部武俠劇倍感期待。

  回到香江忙碌了一週多時間,時間一晃已是3月末。

  3月26日,《深圳特區報》上發表了一篇題爲《東方風來滿眼春》的報道,將老人家自1月份南下一路的言行總結髮表,引發了全國轟動。

  老人家的南下之行之前一直在保密,只在小範圍內流傳,始終沒有見諸報端。

  《深圳特區報》的報道具有十足的象徵性意義,連香江的各大媒體也參與其中,接連不斷的進行報道。

  “林生對這次老人家的南下之行如何看?”

  “那篇報道的題目寫的很好,‘東方風來滿眼春’。”

  金庸微微頷首,“春天確實到了!縱觀歷史,中國強盛的根源,離不開‘開放’與‘改革’這兩個詞。”

  “先有一段社會秩序混亂、多民族雜居、大規模戰爭、人民大量死亡的痛苦時期,而後不斷融合、壯大。

  春秋戰國的混亂演進爲秦漢的大統一,五胡十六國的大混亂演進爲隋唐的大統一,五代十國、遼金元和宋朝的長期戰爭再演進爲明清的統一。

  與今天的情景何其相似,歷史確實有其玄妙之處,所以古人說以史爲鑑。”

  “林生所言甚是。”金庸說道。

  杭州酒家內,如同三年前尋求收購明報集團時幾乎相同的場景,林朝陽夫妻倆與金庸相對而坐,交談甚歡。

  當初在收購明報集團時,金庸曾和陶玉書達成過君子約定,繼續擔任明報集團的董事局主席,爲公司的順利交接穩定軍心。

  如今三年之期將到,金庸也將徹底放下明報的擔子,頤養天年。

  “卸下了明報的重擔,查先生打算做點什麼?”陶玉書問。

  金庸笑着說道:“牛津大學的聖安東尼學院邀請我去做訪問學者,我中學時就曾夢想過能到牛津或是劍橋去讀書,本以爲此生無望,沒想到耳順之年竟又有了機會。”

  “去當個教授,以您的學識綽綽有餘。”陶玉書恭維道。

  金庸擺擺手,“林太說笑了。自家人知自家事,我做了一輩子的新聞,寫了半輩子的小說,若說寫小說、寫社論,我很有自信,可做學問……”

  他搖了搖頭,說道:“我這點學問,實在做不了什麼。偏偏又有這個情結在,不去又覺得可能是終生遺憾。”

  一頓飯喫完,賓主盡歡。

  “多謝林生、林太的款待。”

  “查先生客氣了!”

  “那……以後明報就交給二位了,青山不改,綠水長流。”

  金庸站在杭州酒家的門口,朝林朝陽夫妻二人拱了拱手,彷彿他書中的人物那樣。

  “查先生慢走!”

  陶玉書目送金庸上了汽車,表情略顯惆悵。

  “無論是什麼人,取得過什麼樣的成就,在時間的面前都沒有區別。”

  林朝陽有些意外的看着她,不知道一向雷厲風行的陶玉書今天怎麼突然感慨上了。

  “要不你也學學查先生,解甲歸田?”

  悵然的氣氛被破壞,陶玉書白了他一眼,“他多大?我多大?我退休了幹什麼,每天在家裏跟你大眼瞪小眼嗎?”

  “瞧你這話說的,好像我每天遊手好閒一樣!”

  陶玉書用眼神質問他:不是嗎?

  林朝陽臉色微微尷尬,岔開話題,“那什麼……晚上沒事,我請你去看個電影吧。”

  陶玉書嗤笑一聲,“就請我看電影?”

  林朝陽挑了挑眉,“晚上我再給你個驚喜!”

  “沒正形!”陶玉書嬌嗔了一句。

  翌日,明報企業發佈公告宣佈:查良鏞先生辭去明報企業董事局主席一職。

  這一決定也代表了明報企業從此結束“查良鏞時代”,正式步入“陶玉書時代”。

  當天《明報》發表了金庸的對明報全體同仁以及讀者的告別信。

  “……自從我公開表示要退休後,連林太在內一共有十一個機構嚮明報集團探詢過收購或參股的可能。

  我一個個鄭重研究,有時還請獲多利等著名財務公司分析對方的提議條件。

  但第一,我不想將明報集團賣給外國公司;

  第二,我不希望收購《明報》的機構純粹從生意出發,而不是對新聞事業有一種奉獻精神與責任感。至於某些我懷疑具有政治目的的探盤者,根本沒有對之作任何迴應。

  經過相當長時間的交往和了解,我覺得林太的經營管理才能令我十分佩服,正是鞏固與發展明報企業的理想人才,同時她對新聞事業具有熱誠,是非常難得的性格。

  她出的價錢不是最高,連第二、第三高也不是,但我很樂意將《明報》的控制股權交在她手裏。

  這是長期性的選擇,而不是一時性的‘價高者得’。

  與林太交往數年,傾談大計,投機萬分。能在歸隱之際,遇到她這樣的接替者,對我和明報企業而言,都是一種幸運。

  只盼林太能夠帶領明報企業走向更高的成就。”

  金庸在告別信中回憶了這幾年來的心路歷程,內容情真意切,引來了許多同仁和讀者的共鳴,同時也高度稱讚了陶玉書這位明報企業的新主人。

  公司股權易主早已在三年前就確定,如今順利的完成新老交替,令外界對明報企業今後的發展也多了幾分信心。

  這天傍晚,陶玉書又特地在深水灣鄉村俱樂部設宴招待明報企業高層人員,但她本人卻沒有出席,這場宴會是爲了金庸和明報企業的老相識們準備的。

  如此舉動,讓許多因爲金庸離去而感到憂慮的明報管理人員心安了不少。

  在此之後,陶玉書成功接任明報企業董事局主席一職。

  她和金庸這場由商業收購起,互相欣賞、成就的精誠合作也被香江商業界傳爲一時美談。

  。

看小說網

看小說網是您最喜歡的免費小說閱讀網站。提供海量全本小說免費閱讀,所有小說無廣告干擾,是您值得收藏的小說網站。

網站導航

熱門分類

© 2023 看小說網 版權所有

首頁 分類 排行 書架 我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