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65章羣起反對
這次政策實施之快,力度之大,世所罕見。
這一下,教培行業變天了,這次只有一些興趣特長班,比如美術、音樂等機構,可以保留,其他主科類的培訓班、補課機構,全都要求關門。
而且也限制了老師在課外以家教的形式,一對一,或者一對多的輔導,發現就予以重罰。
這一下,一石激起千層浪,很多記者都去採訪教育部門。
因爲這件事事關全國幾十萬所教培機構,所以引起一片反彈之聲。
不僅有教培機構的人出來發小作文,說投資那麼多,要是關門了要負債數百萬等等,用哭慘來博同情。
還有不理解的雞娃家長,上網控訴,爲什麼阻止他們孩子上進,這是看不得別人好。
畢竟從歷史書裏,都學過鑿壁偷光、懸樑刺股的故事,古代的人都能盡一切可能去學習,怎麼時代進步了,這教育力度反而倒退了呢?
這幾天,教育官方網站的訪問量激增,留言板更是充斥着各種不理解的話,全是反對此政策的實施。
該事件成爲熱搜第一,被全網熱議。
爲此,教育部門專門召開了新聞發佈會,解答此項政策。
一時間,全國各大媒體的記者,全都雲集於京城,直播這場發佈會。
會上,一位中年男人擔任新聞發言人,他從政策上說明問題。
“在我部實施雙減政策的過程中,發現收效甚微,甚至出現了,在課堂上減輕孩子的學習壓力,但是課外的負擔反而更重了,家長爲孩子報了各種補習班,有的甚至超過了學校的上課時間,這對於未成年的孩子來說,是不利於他身心發展的情況。爲此,我部經過調研討論,緊急取消課外教培行爲,來減少孩子學習的負擔,還孩子一個愉快的童年。”
話音剛落,下方的記者和部分學生家長議論紛紛,都在舉手示意想要提問。
不過現在還沒有到提問環節,發言人繼續列舉數據,說明我國的教培機構的數量,學生的學習時長等等,還有過度補習的害處,這樣培養出的雞娃孩子,性格通常有缺陷,心理脆弱,除了學習之外,其他能力薄弱,社會適應能力不強。
發言人還列舉了我國青少年心理問題就診數量,連年呈上升趨勢,經過實際調研,學習壓力大,就佔了孩子發病誘因的56.1%,所以爲了孩子的未來,才長痛不如短痛,才從法律層面,禁止校外主科輔導。
等發言人說完,就進入到了媒體提問環節。有記者站起來提問:“請問發言人,這次涉及要取締的培訓機構,全國最少都有十幾萬家,這次政策會造成很多人失業,還有學生學習成績下降,請問您對此問題怎麼看。”
這是個尖銳問題,不過發言人早有準備,政策出臺之前的調研階段,這些都是考慮過的問題,所以比較好回答。
發言人說:“課外教培行業,是一個時代的產物,從我國恢復高考之後,就應運而生,那時候爲了追求升學率,大家都去刻苦學習,畢竟那時候大學生是稀缺人才。而如今,教育政策已經有改變,隨着高校的普及,學習、升學,已經不是一個孩子唯一的選擇,而且過於繁榮的教培機構,發展有些畸形了,不僅增加了居民的生活成本,還降低了孩子的生活體驗,有必要出臺規定予以限制。至於事業的教培老師,數量不會過多,可以自行謀求工作,如果就業有困難的,可以求助當地行政部門。至於學生成績下降,這個和教培行業關係不大,學生有多種方式學習,總不能離開補習班就不會學習了。”
這個發言人的話,並沒有得到很多人的支持,那些雞娃家長反而都在謾罵,他們就認爲這次的政策沒有道理,堅決予以反對。
直播間的彈幕區裏,就有無數人想要推翻這條政策。
然而時代進步無可阻擋,課外教培機構已經到了影響國策的地步,所以必須取締。
接下來另一個記者問了個奇葩問題:“請問這次政策的發佈,和張小蠻公司所出品的陣營轉換的綜藝節目有沒有聯繫?是不是張小蠻在舉報?然後部裏纔出臺的政策?”
問這問題的人,就是想把張小蠻架在火上烤,讓所有反對政策執行的人,都記恨於他。
並且這也有點貶低教育部門的意思,像是被名人就能指揮的小機構一樣。
新聞發言人當即否認道:“並不是,任何政策的實施,都不可能是臨時起意,都要通過提出提議,討論、調研,研討,審批,最後纔是通過實行。一般一條政策都要一年甚至數年的前期準備和討論,這次政策也是經過前期多次的討論調研,才最終予以施行,是因爲現在的形勢已經非常嚴峻,所以纔會通過後,立即實施。至於某位主播的節目,也只是適逢其會,正好反映了孩子負擔重一事。”
這話倒是真的,張小蠻只是一個網絡主播,能量還沒有大到可以影響部級單位政策的程度。
就算是下屬某個人一拍腦袋臨時想出一條政策想要實施,領導也不會批。
因爲談到了張小蠻的陣營轉換綜藝節目,發言人就說道:“我也看到了這部綜藝,家人推薦給我的,裏面的閔壯壯小朋友壓力就很重,也產生了心理問題,而在節目過程中,他的精神狀態就很好,一旦迴歸之前的生活,他又不太開心了,這點從節目和各種媒體的採訪裏,就可以清晰的看出。讓孩子學習沒有錯,但要適度,就像是我們必須的水和飯一樣,過度飲用也會出現健康問題。就算是再好的東西也要適度,學習也一樣,再次我懇請各位家長,給孩子一些寬容和娛樂時間,學習成績不代表一切。”
等發言人說完,一位家長忍不住了,他就去奪身邊人的話筒。
而工作人員就來制止,現場發生了一些騷亂。
發言人看到後,就干預道:“把話筒給這位家長,讓他說吧。”
本次的發佈會暢所欲言,並沒有事先安排託,所以這家長應該很想說的話。
這位大概三十多歲的男家長拿到話筒後,就問出他最想說的問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