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6章 勘查考古現場
那座墓,在以後的東洲,是人盡皆知,家喻戶曉。
但現在,沒人知道墓的位置在哪裏。
賺錢的機會又來了。
這懸賞我不拿,還有誰拿?
拿了懸賞,我賊大膽幫你們提前找到東洲一號大墓!
不過,現在那裏的地勢可能和二十年後會有所不一樣。
自己得去現場實地看看,免得出現偏差
想到這裏,翟丹坐不住了。
他起身衝向門外。
爸媽,我有點事,要出去一趟。晚上不回來喫飯了。
和父母打了個招呼,翟丹騎上自行車,跑出去了。
那個柿子山,離他家不遠,翟丹家在東洲城正東,柿子山就在城市的東南。
翟丹腳下生風,自行車蹬得飛快,只用了二十分鐘,就騎到了柿子山山腳下。
趕到現場時,他不由的倒吸了一口氣。
我滴個乖乖,幸虧先來實地考察了。
不然,絕對要抓瞎。
這裏和二十年後完全不一樣,真的一個是天,一個是地。
二十年後,這裏是一片漂亮的現代化文化旅遊景區。
景區內包含了四座山峯,和一片清澈碧綠的水潭。還有東洲王和王后的漢朝古墓,另有上百座大小陪葬墓和陪葬坑。
政府還在這裏修了很多仿古建築。
水潭裏還有無數觀賞魚兒在遊動。
到處鳥語花香,綠意盎然。
此地是東洲市的旅遊主打品牌。按五a級景區建設的。
市領導還曾到處誇耀:柿子山景區的建成,增加了整個東洲的綠化率,景區內的綠植和園藝,爲全市帶來了新鮮的空氣,是東洲的‘肺’。
可現在,1998年的東洲柿子山,居然破破爛爛,滿目的貧困與蕭條。
整座山,被半個廢棄的村子覆蓋了。
沒有後世漂漂亮亮的園藝綠化,沒有花草樹木,甚至在七月份的季節,山上連一絲綠色灌木都很難見到。
除了民房,山上就到處是泥土和石頭。
天知道,下雨會不會有水土流失?
西面山坳裏,應該是後來水潭和水上游樂場的位置。現在,只有幾塊零碎分割開來的養魚塘。不知道農戶用什麼養的魚,水塘裏的味道,腥腥的。
順着一條單人小徑,彎彎曲曲繞到後山,山後居然全是墳頭!!!
大約得有兩千多個土墳包。
大白天的,後山看不見任何人煙出沒,涼颼颼的,顯得陰氣陣陣。
山上有很多半拉的民房,有的空着,有的住着人,有的房子甚至還是用簡陋的石頭壘成。
沒有水泥和石灰填縫抹平,石頭房子內到處透風。
山下的村子情況好一些,因爲是後來建的,大多是水泥磚混房。
很難想象,這裏會是後世那個有名的文化旅遊景區。
村裏房子建築規劃的不好看還就罷了,這個柿子山村,還是個鹹菜特色村。
山下村子裏,家家都砌了水泥池子醃鹹菜。池子有三米深,能放上萬斤鹹菜。
村裏空氣中,到處瀰漫着一股濃濃的醃醬菜味兒。
大路上,醬油色的黑水到處橫流。
我滴個天!怪不得考古隊找不到東洲王的墓。
這就是兩千多年前的東洲王本人過來,也找不到自己埋哪了。
好在翟丹有優勢,那座墓他見過,還進去參觀遊覽過。
比起考古隊的未知,他算是已知。
翟丹以前在省裏文物修復中心,知道一些這裏墓葬的情況。
考古專家們都判斷:這一帶應該有一座大墓。據說這座大墓,市博物館已經找了十年,但具體在什麼位置,就是怎麼都找不到。
後來歷盡千辛萬苦,終於找到了,開發了。
但考古發掘報告拖了二十年,不知出了什麼事情,一直沒有編寫出來。
按照正常速度,一般有古代墓葬被髮掘,發掘報告很快就能面世,不可能拖十年不出,更不可能拖了二十年,還沒有動靜。
這裏面一定還有什麼其他不可對外言道之事!
具體裏面出了什麼事,翟丹就不知道了。
據翟丹回憶,當年參與發掘的考古人員,對此墓的一切,都是再三緘口,似乎集體隱瞞了什麼,不肯吐露任何更深層次的信息。
天知道發掘時出了什麼事?
後來這裏建成旅遊區開放,
本章未完,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翟丹進墓裏去逛過,裏裏外外走了幾圈,只見打掃的很乾淨,除了幾處被磚石封堵的地方,沒感覺有什麼不妥的地方。
現在想想,磚石封堵的地方,應該有問題。這座古墓,真是個神祕而又莫測的地方!
不過,眼下管不了那麼多了,反正又不用自己去探墓,自家脫貧的事要緊。
本來是不想逮着博物館一家羊毛薅。但現在既然博物館敢在報紙上公然懸賞,那就是肯定有這麼一筆專門的找墓經費。
不賺白不賺。
找地下埋藏層次深的墓穴,要用到地震儀微波探測器等工具,一些機器每次的開機使用,都是價格不菲。
開動這些儀器,就是很燒錢的事。
這些經費,與其被考古隊天天漫無目的的消耗,倒不如拿出一小部分,獎勵給我賊大膽,讓本小翟專家給你們指出:主墓在哪。
柿子山不算高,海拔還不到一百米。
此地叫柿子山,是因爲山的外形,像一個被啃了一口的柿子。
本地人也叫它石子山,因爲滿山都是石頭和碎石子。
柿子山村裏,很多村民都姓石。
有道是:難者不會,會者不難。
翟丹本來就是行家。
爬到山頂,他只是辨認了周圍幾個顯著的地標,便找清楚的墓的方位和走向。
順着山體走勢,翟丹還很精確的確定了墓道和墓道口的位置。
墓道正上方,被許多半荒廢的民房給覆蓋住了。
假如帶考古隊來找墓,他已經可以很肯定:要從什麼位置入手了。
在山頂上,翟丹一直沒看到有博物館找墓的考古勘探隊出現,估計是考古隊自己都放棄了。
下得山來,半路上,翟丹仔細看了一些廢棄房子。
他先盯上了一座位置不錯的單個房子,房子前面,還有矮石牆圍了一個小院。
趴在牆邊往院子裏看,似乎裏面還有地窖。
這就好辦了!現在翟丹的心裏完全有數了。
大概從這個地方往下挖,應該是最方便找到主墓的。
找了一個曬太陽的老人打聽情況。
老人說,村裏青壯年人都跑出去打工了,大多數房子都空着,有的還往外出售。
翟丹自己和博物館有點淵源,直接出面要獎勵有點不好。
他準備勸說自己的父親老翟出面,把父親變成自己的同盟軍。
有些事,他一個人做不了,有老爸加盟,就輕鬆多了,上陣還需父子兵。
等這次拿到博物館的懸賞,不但買房錢湊夠了,還能多幹很多事。
甚至以後開門面找其他房租住做生意的本錢等等一系列費用,都有了。
至於賣文物從博物館得到的六千元錢,翟丹打算晚點告訴父母,用這些錢作爲本錢,能幹好多事,這是自己起家的資本。
用起來得謹慎,要花在刀刃上。
錢只有動起來活起來,才能賺更多的錢。
如果告訴父母,老媽肯定會把錢要走,老媽沒有基本的理財觀念,只會把錢變成一張銀行存單的小紙條罷了。
傍晚時分,翟丹回到礦區大院時,老爸不在家。
據翟媽說,是去後樓,找老石喝酒去了。據說拿了瓶酒,還帶了菜。
翟丹一分鐘都不想等。
他說,媽,我也去石叔家有點事。然後就跑了個沒影。
翟媽看着桌上未動的飯菜,嘆道:這下倒好!就靠一瓶白酒,半斤豬頭肉,一包花生米,這爺倆都跑老石家去蹭飯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