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3章 快被逼瘋的考古專家

作者:我真的不是磚家
東洲郊區柿子山下,考古隊的一個野外帳篷內,幾個考古專家正在開會。

  議題是:柿子山漢代古墓的位置到底在哪裏?

  一羣專家爭得是面紅耳赤,卻沒有得出任何結果。

  柿子山有沒有漢墓,在《史記》《漢書》等正史上,沒有任何記載。

  但是古書上記錄了西漢時,共有九代東洲王的存在。

  歷史上有這麼多王爺,死後都埋在哪兒了?

  西漢時期,九代東洲王,能確定墓葬的位置有五座,但漢武帝之前的三代東洲王墓葬卻沒有任何蹤跡。

  北魏酈道元的《水經注》和地方誌《東洲府志》中曾有記載:有漢以來,數代東洲王,及薨,葬之於城東郊野,以山爲陵。

  東洲東郊有好幾座獨立的小山,在山中都發現有漢朝的東洲王陵墓。

  唯獨柿子山,沒有發現過王侯一級陵墓的蹤跡。

  這本身就是一種可疑。

  柿子山是東郊最大的一座山,背後和旁邊還有三個小山包圍繞。

  山的正南方四百多米遠,是古老的蒼水河。

  地形正對應了古代風水中背山面水,山環水抱的要求。

  古人認爲:地下有一種氣脈,氣脈中的氣是遇山而聚,遇水而止。

  柿子山,最符合藏風聚氣的風水氣脈說法。

  這樣的地形,應該是最好的風水寶地。

  傳說哪位貴人埋在這樣的地方,他的子孫後代都會昌盛發達。

  反觀東區其他幾座發現大型古墓的小山,都不如柿子山的風水好,卻在山裏都發現了某代東洲王的墓葬。

  要知道:漢武帝削藩和推行推恩令之前,東洲王是擁有五十六座城池的大諸侯國,財力上富可敵國。

  漢朝諸侯又講究死後厚葬,設想中的柿子山東洲王墓,規模肯定不會小了。

  柿子山一定有大型漢墓。

  不止考古專家這麼認爲,好多盜墓賊也這麼認爲。

  漢朝以後,柿子山在歷朝歷代都有盜挖偷刨活動的記錄。

  從古至今,尋找柿子山漢墓的大小盜墓者不計其數,官方的,民間的,團伙的,獨腳大盜的,但各種盜墓活動,最後都以失敗告終。

  山上山下,到處被挖的坑坑窪窪。

  後山本來就是亂葬崗墳地,有的當地老百姓出殯,連墳坑都不用刨,就拿盜墓者挖的盜洞當墓坑,直接下葬家人。

  最近,還有一些可疑人員帶着工具,或在在凌晨,或在半夜,在柿子山鬼鬼祟祟出沒,趁無人注意時挖挖刨刨。

  最猖狂的,還有些違法團伙,用炸藥做定向爆破。

  但無一例外,所有盜掘行動的結果都是失敗。

  之所以失敗,不是因爲今人保護的好,而是因爲來偷竊盜賊們無論怎麼漫山遍野的挖刨爆破,根本就找不到東洲王墓的準確位置。

  考古隊專家開會的帳篷裏,掛着一張柿子山的萬分之一比例地圖。

  地面上,還有一個模擬地形的沙盤。

  我認爲:咱們還是應該用微波探測儀和地震儀尋找。這是目前最先進最科學的技術手段。

  來自省博物院的一個專家指着地圖說道。

  在先進的技術面前,其他手段都只能是輔助。

  我不同意!

  東洲博物館一個白髮老者站了起來。

  柿子山地形複雜,咱們這兩年動用先進儀器探測,把這座山前前後後,每一個角落都探測遍了,除了發現山裏有一個溶洞,後山有個裂縫,其他什麼都沒找到。這儀器一開機,就得是錢。費用已經花了十幾萬,還不是一無所得?

  省裏來的專家不服氣:不靠儀器,那你說怎麼辦?

  本地的白髮專家慢慢地說:我認爲:應該考慮用風水術。

  風水?在這之前,你們東洲博物館用風水術,在這座山上找了七八年,不是一樣沒找到東洲王的墓葬嗎?

  但我們是有收穫的。這七八年之間,我們找到一百多座小型古墓,漢朝大型陪葬墓一座。也就是根據這座大型陪葬墓的信息,我們纔可以斷定:這山上還應該有更大的主墓存在。

  一個戴眼鏡的年輕人也站起來反駁省裏的專家:是啊!我們根據風水術,還在山腳幾個風水穴的點上,找到特殊的三層墓。

  三層墓最上面一米深處,是明朝墓;把明朝墓再往下挖一米五是宋朝墓;清理了宋朝墓,再往下挖一米,是西漢時期墓葬。兩千多年以來,這麼多墓穴都選同一個風水點,這就說明:風水術的標準,從古到今,一直沒變!

  是啊,秦始皇焚書坑儒,都保留了風水書不燒,這是有道理的。

  下邊有人點頭附和風水派。

  本章未完,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又有一個鄰市博物館的專家站起來說:我們這兩年,用儀器探測的同時,或多或少也沒放棄風水術。還用了現代考古方法經驗和邏輯,不是一直也不見效果嗎?綜合方法都不見效,用單一方法,會有什麼成效?

  這位專家一說完,衆人都悶悶不樂地坐下。

  東洲博物館的劉副館長站了起來。

  我想在這裏說一下,現在國家已經出臺政策:從今年底開始,不允許再主動發掘任何埋藏在地下的墓葬。咱們如果找到年底都沒有結果,是不是可以考慮結束這個項目,把精力投入到其他項目上。

  對啊!我們找不到,盜墓賊也找不到。不如就讓它在地下埋着。

  有人附和劉副館長的說法。

  省博物院的專家說:現在不能泄氣。這個項目進行了快十年,前前後後花了上級幾十萬專項經費。最後沒有任何結果,我們怎麼向上級交待?

  是啊!十年時間,花二三十萬,動用了無數人力物力,還動用了國內最先進的探測儀器,最後一無所得,這連向撥款的財政部門都沒法交待。

  也有人附和省博物院來的專家。

  那該怎麼辦啊?

  臺下不斷有人竊竊私語。

  也有人發狠說:不行的話,明天考古隊每人發一個洛陽鏟,咱們排隊犁地,把這座山再一寸寸篩一遍,就是沒有功勞,也算有苦勞了。

  頭髮花白的老專家說:你們年輕人回博物館去,還可以該幹啥幹啥。可我們這個考古勘探隊裏,有一小半人都到了退休年齡。在退休之前,辛苦忙碌了近十年,這十年的辛苦,最後居然是一無所獲。我們這些老傢伙真不甘心吶!

  我有一個主意!

  東洲博物館的一個老專家發言。

  老王館長,你有什麼好主意?

  與其說我們全體都扛着洛陽鏟去排隊犁地,一寸寸的篩。都不如再次去柿子山村裏走訪走訪。

  柿子山村裏,雖說年輕人都出去打工了,但上年紀的老年人幾乎都留守在村裏。我們去找這些老人多聊聊天,說不定能走訪出什麼線索出來。

  也許一個不經意的走訪談話,就能找到柿子山漢墓的位置線索。

  王館長,你說的這是個笨辦法,不過死馬當成活馬醫,沒什麼更好的選擇,也只能是去試一試。說不定會有驚喜。我同意。

  劉副館長插話:關於找線索這個事,我們在《東洲日報》《晚報》本地廣播電視臺都做了懸賞徵集線索活動。但至今,沒有得到任何有效線索。

  正說着,陳主任帶着翟丹走進帳篷。

  各位領導,打斷一下。

  陳主任一指翟丹。

  這位小夥子來應徵懸賞,他說有柿子山大墓的位置線索。

  哦——

  帳篷裏,所有人把目光都盯向翟丹。

  。

看小說網

看小說網是您最喜歡的免費小說閱讀網站。提供海量全本小說免費閱讀,所有小說無廣告干擾,是您值得收藏的小說網站。

網站導航

熱門分類

© 2023 看小說網 版權所有

首頁 分類 排行 書架 我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