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6章 大型辯論賽開場!

作者:御前悍匪
翌日正午一點鐘,課程準時開始。

  大家都有點驚訝於今天進入的時間沒有提前,畢竟以往他們都提早成習慣了,如今突然一下讓所有人都直接被帶進來放在座位上,實在有點反常。

  李世民跟身邊的房玄齡小聲蛐蛐:

  “難不成是因爲要考覈試卷的緣故?今日確實有些特殊……”

  房玄齡低聲咳嗽,衝着講臺上使勁打眼色:

  “陛下,咱們得肅靜,否則這分數……”

  好好好!

  想得分的李二陛下當場被捏住七寸,瞬間閉麥,正襟危坐看着講臺上的宋慎,看起來格外像一個好學生。

  其他人也多少聽到了他倆的對話,有的想跟自己盟友、親人、臣子溝通的,也都趕緊閉緊了嘴,生怕影響到自己在宋慎心裏的印象分。

  宋慎看他們這樣都覺得好笑。

  他敲敲講臺,掃了衆人一圈才含笑道:

  “你們這麼緊張做什麼,就因爲這一次的考試結果?”

  “好吧好吧,既然這樣,之前我也已經說過這次考試不禁止大家互相討論,現在我也要告訴你們,本次考試的結果不會由我一個人來評判。”

  “身爲知曉原本歷史的人,我可以告訴你們,誰、做過哪些事、導致了什麼樣的結果,但我並不認爲我有這樣的資格來評判華夏幾千年帝王的決策,尤其是在一些在後來千百年也依然具有巨大爭議性的事情上,從我的角度出發,我希望你們可以放下對彼此朝代的成見,認真且客觀地評論。”

  “客觀的意思就是,拋開對於這個人的原有印象,只看他做過什麼,想做什麼。你們可以互相辯駁,而我本人只作爲一個裁判和參考,如果你的答卷和理由可以說服我和其他人,你的評分就會高,如果理由並不充分,那麼分數自然也就無法太高了。”

  “都聽懂我的意思了嗎?”

  這就是宋慎的打算。

  他不覺得僅憑自己就可以評判帝王的功過,每個時代有每個時代的侷限性,步子邁得大了就是會扯着蛋的,所以還不如都讓他們自己去吵,即便仍有數百上千年的時空鴻溝,可至少他們之中的絕大部分都是最優秀的皇帝之一,腦子、權術、格局都絕對夠用。

  朱祁鎮除外。

  衆人默然片刻,雖然沒想到這個走向,但還是齊齊頷首同意了這個模式。

  宋慎挑了挑眉毛,在電腦裏找出了自己趕的PPT投在投影儀上。

  “你們的卷子我都放在這裏了,公開給大家一起看。”

  “至於誰是第一個……我認爲這件事其實是很有爭議性的,不管是等會兒放在伱們之間,還是後世,兩邊說法的支持者和反對者各執一詞,用來熱場非常合適。”

  “恭喜你——朱棣同學。”

  朱棣一下就有點汗流浹背了。

  倒不是因爲第一個出場,或是在場有許許多多的歷史上著名的帝王將相……

  他偷偷瞄了一眼旁邊的父親和大哥,見他們倆都一瞬不瞬地盯着幕布開始閱讀起了答卷,戎馬半生都未曾握不住刀的手,此時死死抓住了自己的衣角。

  沒辦法,他的皇位終究不是名正言順得來的,他這輩子夢寐以求的都是父皇的認可。

  又或者說,是大哥的認可。

  如今自己給出的答卷要在他們面前公開處刑,實在是讓人很難面對等會或許出現的那種……不被認可的可能。

  “怎麼樣,大家看得差不多了嗎?”

  宋慎等了幾分鐘,並不算久,因爲所有人的卷子內容都是他重新排版過才放進PPT的,主要的國策和計劃被列在最前方,理由則精簡了不少,或是隻有關鍵詞,否則這幫人洋洋灑灑辭藻華麗的一長篇古文不知道要看多久。

  見大家都示意看得差不多了,宋慎頷首:

  “那麼,有關朱棣同學的答卷,有沒有人提出質疑?”

  朱元璋第一個舉手:

  “咱有疑問。”

  被自家親爹直接砸場子的朱棣:……

  爹,那麼多人,你給點面子啊!!!

  宋慎點了點頭說:

  “可以直說。”

  朱元璋站起身來,看看幕布又看看朱棣,擰起眉毛問:

  “你這兩京制什麼意思?”

  “想要京城在南邊,那就留在應天不挪窩;想回你燕王大本營去,那就把人帶過去。兩個京城,那這兩邊分別處理什麼事情?原本京城就在應天,你如今將政務仍然放在應天處置,那北邊的京城有什麼意義?不夠折騰的!”

  “這理由裏講,你本來就是想遷都去北邊的,但因爲知道了後世子孫不爭氣,擔心再出個朱祁鎮這樣的叫門天子,或者是如朱由檢這樣被打入京城只能直接殉國的皇帝,出於日後皇帝安危的考量,決定施行兩京。”

  “之所以要將政務放在南邊,是因爲你聽先生說,你那會兒恰好是那勞什子大航海時代前,你不想放棄如此廣闊的海上貿易,不想放棄開疆拓土獲得的金銀銅鐵以及其他東西,所以將應天府作爲實際上的京城會更有利於此。”

  “那咱得問問你了——北邊,難道你就不要了?”

  “當初咱將你們哥三個都分封到陝晉燕,不就是想讓你們幾個藩王替南邊的應天府教化北地百姓嗎?你是不是忘了,封藩王之後咱跟你們幾個說得很清楚,日後等去了藩地,除開軍備、除開打北元,最重要的事情就是要讓百姓們知道,日後這天下是咱們大明的天下,是咱們漢人的天下!”

  “不管他們原本是什麼人,在這地方落地紮根成家立業了,說漢話穿漢服,只要他們覺得自己不是曾經把漢人當兩腳羊的蒙人,那就統統都是漢人!”

  “尤其是你啊,老四!”

  “燕雲十六州丟了多少年了,要是北邊沒人過去鎮着,那咱大明最後不就還是跟宋一個下場嗎?趙匡胤的都城還他孃的在開封呢,比應天北多了,他們爲啥被打到南邊偏安一隅,就因爲燕雲十六州!”

  “咱把燕地交到你手裏,你就這麼搞?你只搞個名義上的兩京,但是北邊誰也沒在鎮着,除了咱,再除了你這當了幾十年的燕王,誰他孃的還會認下一個南邊的皇帝?朱祁鎮這廢物守不住你的北京城,那你以爲往後還能出幾個皇帝跟咱一樣從南打到北的,你自己說!”

  朱元璋說到最後都有點急眼了。

  誰都知道,從南往北打,跟從北往南打,兩者間的難度絕不可同日而語。

  至少就洪武十年這個點往前倒退,做成了這件事的人只有朱元璋一個。

  朱祁鎮出征土木堡的時候大明國力強盛、兵力充沛精銳,甚至如果除開中間被造反的建文帝,以及只當了一年皇帝的朱高熾不算,從開國到他只隔了三代皇帝,他算是第四代。

  一手天胡開局拿到手裏都能打得稀碎,憑什麼指望子孫裏再出一個朱元璋,再出一個朱棣?

  憑老朱家臉大?

  別扯淡了!

  朱棣被父親這樣一通質問斥責,自己本身也是知天命的人了,臉上還是有點掛不住的。

  他難得反駁了朱元璋:

  “不是啊父皇,您沒看見我底下還有說其他的國策嗎?”

  “我要讓所有皇室和宗室子弟成人後都去練兵數年,必要時可以上戰場歷練,讓他們知兵,尤其是太子和皇長孫!”

  “這兩京制,日後的規劃就是皇帝本人在北邊,還是那句話,天子守國門,有關北方的事務當然還是在北方處置,但南方以及海運相關的就都交給應天,太子每年要留在應天半年。”

  “正如您自己如今放心將政務大事都交給我大哥處置,我出征的時候也是太子在處理政務,說得難聽些,他手裏的事情比我多,累死累活得比我更像個實際上的皇帝。”

  “日後的皇帝肯定不能都跟咱們倆一樣信任太子,會有人害怕太子坐大,所以不給他們歷練的機會,但只要定下這個規矩,既能保留南北兩京各自的職責,能讓太子儘早上手熟悉政務,最重要的是,南方繁華富庶,即便如今吏治清明幾十年,日後人心難測終究會開始爛掉。”

  “既然無法保證每個皇帝都聰明,那就讓皇帝鎮在北邊,太子鎮着南邊,南邊的稅銀由太子親自過手送去北方。”

  “除了費力一些,麻煩些,其他的不都挺好的嗎?”

  “北邊有皇帝在那兒處理事情,兵權也在皇帝手裏不怕出亂子,有南方的稅銀支撐,北邊咱們也能開拓起來;南邊有太子在處理複雜的賦稅,不怕這富庶之地的江南士子和豪商富賈們天高皇帝遠趁機貪腐,更可以順勢開啓航海——”

  “這沒問題吧?”

  朱元璋沉默了半分鐘沒吭聲。

  他當然聽明白了朱棣的意思,但是這簡簡單單一個定都優劣的事情,被搞得太複雜了,他需要好生衡量一二這完整版兩京制的利弊。

  而朱標也在琢磨着這個制度到底合不合理。

  雖然父親沒有在朝堂上提過,但他畢竟是老朱的好大兒,知道的當然比其他人更多。正如剛纔老爹急眼的時候所言,自古以來能從南到北打下江山的人只有朱元璋一個人,所以很顯然,都城放在南方是不合適的。

  說風水龍脈也好,說歷史文化也罷,隨便什麼,但歷史上沒有一個長命的南方政權,這就足以說明問題所在了。

  只是,遷都這件事其中有太多太多要考量的因素,老爹甚至到現在都沒有透出任何口風,而從後來的歷史發展看,顯然到了老爹駕崩的時候這都城還是在應天府的……

  難搞啊!

  這時候。

  一直聽着這父子倆討論的李二陛下忽然動了。

  他舉手示意,得到宋慎首肯後就疑惑道:

  “你們說的大明都城應天府,在朕這個時候,具體是哪裏?”

  朱標本來就在琢磨這事兒,就隨口回答他:

  “過去它有很多名字,六國古都建康,金陵,江寧,很多名字和稱呼,後來我爹他立國的時候定都稱應天府。”

  李世民有點繃不住了:

  “你們既然知道這六國古都建康,那也應該知道那是哪六朝吧?”

  “東吳,晉,還有宋齊梁陳,這幾個……哪個是能長命的?很明顯就是地方有問題,不能當都城嘛!老朱你當時咋想的在這爛慫地方定都啊?”

  “還兩京制,建康這地方有啥好的,要搞海上的事情就不能單派一堆人過去嗎,非得把國運壓在建康啊?”

  雖然都說什麼話糙理不糙,但是李世民這話也有點太糙了。

  朱元璋聽得相當不樂意,一時間又想不到什麼話去反駁這貨,他現在腦子裏都是剛纔朱棣關於兩京制的構想具體有什麼問題。

  不過,哪怕他不想爭,好不容易討到好的李世民卻不肯放棄。

  李二陛下咧着嘴又看向朱棣和朱標倆人,問:

  “爲啥你們只考慮那個北京,卻不考慮長安啊?”

  “朕如今也大致知道了往後的歷史,唐之後是混戰許多年,散開的不算吧,然後就是定都開封的宋,宋過後是那個元,再然後就是你們。過後這些朝代都不說,但至少在朕這會兒,長安已經是十三朝的古都了,選這地方當都城肯定是有道理的。”

  “要說什麼天子守國門,哎呀那北京都是虛的,要不是長安鎮在這兒,江山哪裏能坐穩?西北的險要不比你們北京險多了?”

  這一回李世民說完倒是有人說話了。

  從朱元璋到朱標、朱棣、朱祁鎮、朱由檢,一羣老朱家的人齊刷刷看過去,衝他吼:

  “放屁!”

  “錯了!”

  “一派胡言!”

  “東北比西北險要多了!”

  “東北一定得守住,絕不能撒手!”

  李二陛下被這一波嚇了好大一跳,一口氣差點沒緩上來。

  等他緩過勁之後,才後知後覺地感到陣巨大的荒謬。

  別人就算了……

  朱祁鎮居然也他孃的嚷嚷?他怎麼敢的啊?

  李世民咬着牙瞪朱祁鎮:

  “好好好,東北重要,草原重要,你們要天子守國門,那你土木堡之變怎麼打出來的?你守住了?”

  。

看小說網

看小說網是您最喜歡的免費小說閱讀網站。提供海量全本小說免費閱讀,所有小說無廣告干擾,是您值得收藏的小說網站。

網站導航

熱門分類

© 2023 看小說網 版權所有

首頁 分類 排行 書架 我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