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4章 胤禛引發的大亂鬥
雍正三年,公元1725年的冬日,紫禁城,養心殿。
當朝天子胤禛正在處理公務。
殿內當然不止他一個人,還有幾個太監和宮女都遠遠的候在一側,隨時等待皇上的指示,抑或是看着眼色添茶倒水。
原本這間東暖閣裏是相安無事的。
但忽然,胤禛耳邊憑空響起了一道古怪的聲音。
【叮!恭喜您,大清雍正皇帝愛新覺羅·胤禛,您幸運地獲得了本歷史輔導班的交流學習資格,可在本班級內學習七天。】
【您有一分鐘的考慮時間,可選擇領取或拒絕,不回覆則默認領取。】
這是他從未聽過的聲音,而且很詭異,好像近在耳畔,又像是遠在天邊,極其難以判斷來源位置。
胤禛心下駭然,當即起身左右張望了片刻,卻並沒發現任何異常,跟他共處一室的那些宮女太監也完全沒有反應,似乎整間屋子只有胤禛一個人聽到了這聲音。
他深吸一口氣,先對着殿內宮人道:
“你們都出去……蘇培盛,你留下來。”
沒有人敢問爲什麼。
除開深受信任的御前太監蘇培盛之外,其餘所有宮人都在十個呼吸內悄然退出了養心殿。
蘇培盛看着他們離開,又特意去將門給關嚴實了之後,才快步走到胤禛身側,躬下身子低聲開口。
“皇上,您有什麼吩咐?”
胤禛面色極難看,問他:
“方纔朕下令之前,你聽見有什麼動靜沒有?”
蘇培盛有點茫然,但反應極快地搖了搖頭:
“奴才什麼都沒聽見,您看摺子的時候沒人敢說話,養心殿的奴才都很規矩,奴才就在邊上,他們萬不敢低聲議論的。”
確認蘇培盛確實沒有聽見任何聲音之後,胤禛咬了咬牙,腮幫子瞬間繃緊。
既然連他都沒聽到,那就是真的只有自己聽到那道聲音了。
這聲音是人是鬼……又或者,是神仙?
他腦子已經轉得飛快,但還是有些來不及了。
因爲他並不明白“一分鐘”這個時間單位是什麼,一問一答,時間便飛速流逝。
隨着耳邊再次傳來叮的一聲。
胤禛整個人軟倒,就要跌在地上,這可讓蘇培盛嚇得不輕,眼疾手快地趕緊衝上去給他當人肉墊子才架住了。
“皇上,皇上!”
蘇培盛連聲呼喚了好幾次,可是胤禛卻沒有絲毫反應。
他胸口正常起伏,呼吸平穩,看起來就像是睡着了一樣——如果不是怎麼晃都喊不醒的話。
極度驚慌之下,蘇培盛甚至都開始給皇上掐人中了。
但還是沒反應!
片刻之後。
搶救無效的蘇培盛艱難地把皇上放在了暖炕上,就衝出了養心殿的東暖閣,對門口候着的其他宮人低聲怒呵:
“快去找太醫……找最好的那幾個過來!這是要命的事,誰都不許說,快去快回,要是你們哪一個敢漏了風聲,仔細自己的腦袋!”
…………
胤禛只感覺一陣天旋地轉頭暈眼花,眼睛一閉一睜間,再看清時,面前的景象就全然與養心殿不同了。
他打量着這個古怪的地方,心裏的驚駭與慌張翻涌起來,完全不知道自己遇到了什麼事。
很快,胤禛注意到那些椅子上坐着的人都在看他,目光同樣很古怪。
除了腦袋上都是漢人的束髮以外,這些人的打扮各不相同,有的穿了明黃色龍袍,有的穿着紋飾簡單的前明衣裳,有的穿黑紅相間的、無法辨認朝代的衣服……
總之,這裏沒有一個人跟他自己的打扮類似。
胤禛擰住眉頭,面龐繃緊,目光釘在這些人臉上,想從他們的表情裏看出些許端倪,想知道這到底是什麼地方,自己又是怎麼進來的。
但很快他就不去猜測了。
因爲有人主動開口。
“你就是那個清世宗,愛新覺羅·胤禛?”
說話之人是個穿着前明服飾的男人,看起來五六十歲的模樣,比胤禛要大一些——他今年四十八歲,而對方頭髮已經花白,臉上皺紋深刻。
胤禛眯起眼凝視對方,察覺出此人似乎對自己敵意不淺,於是只點點頭沒說話。
他暫時沒有去計較有人直呼自己大名、甚至還提前給他起了廟號的行爲。
主要是計較了也沒有用。
他對這個地方一無所知,身邊更是沒有任何熟悉的人,連怎麼來的、怎麼離開都不知道,再是不爽也只能忍住,否則情形只會更加糟糕。
座位上。
剛纔說話的正是朱元璋。
他盯着胤禛看了半天,目光尤其在他的髮型上轉了好幾圈。
越看錶情越嫌棄。
“這頭髮……真是太醜了,比他孃的北元還醜!”
朱元璋感覺自己眼睛都髒了。
爲什麼這幫韃子不管是從什麼部落來的,都那麼喜歡嚯嚯頭髮啊?
即便元朝時那幫人並沒有強迫中原百姓們剃頭,但朱元璋每次看見元人的頭髮都覺得辣眼睛。
現在看見這大清的頭髮,那就更難頂了。
到底有什麼執念!
一向不怎麼碎嘴評價別人的嬴政也表情古怪:
“別的不說,這頭髮確實……”
見多識廣的天可汗李世民倒是沒太在意。
李二瞥了胤禛幾眼,解釋:
“朕見過很多異族人、番邦人,其中許多地方的衣着打扮都很古怪。當時朕發現其中大部分草原上的部落都有剃髮結辮的習俗,還特意問過他們。”
“據他們所言,這樣做的根本原因是因爲他們日日都在馬背上,一旦披頭散髮,頭髮糊住臉、擋住眼睛後什麼都看不見,馬兒還在跑,非常容易出事,所以有一些選擇將前額頭髮剪了,有的選擇將頭髮綁成辮子,如此一來不管怎麼顛簸都不可能擋住眼睛。”
“還有一個就是草原上不便洗澡,頭髮越少就越方便打理,免得長蝨。”
朱棣住在北平許多年,當燕王的時候他隔三差五就帶人去草原上逛,跟個草原街溜子一樣,因此不單對草原地形爛熟於心,也比較瞭解遊牧民族的習慣。
他難得點頭贊同了李二:
“的確如此。”
李世民上上下下打量了胤禛一會兒,問:
“先生還有一刻鐘來上課,你有什麼想知道的,朕可以跟你說說。”
除了大唐五人組之外,其他人都疑惑地看向了李世民。
這真是見了鬼了。
李二什麼時候脾氣這麼溫和了?照他以往跟朱元璋掐架的作風看,要他跟新人和平相處都難,更何況這人還不是漢人!
等等。
朱標看着李世民,表情微妙:
“李世民同學,你對他態度這麼好,不會是因爲這大清滅了我們大明,故意膈應我爹的吧?”
“我需要提醒伱一下,他只是交流生,在咱們班裏呆幾天就走,不會留在這的。”
他這話罕見地帶了些尖銳意味。
其實也不僅僅是他,課堂上所有朱家人多多少少都對清朝有着敵意和忌憚,原因正是朱標所說的那一條。而李世民雖已經跟他們暗中結盟,平時卻還是經常跟朱元璋掐來掐去的,李世民在這個節骨眼上同這個雍正皇帝示好,怎麼能叫人不多想?
李世民愣了一下。
這可真是冤枉他了。
他要是知道竇娥的故事,那肯定要喊自己比竇娥還冤!
“……朕有個尊號叫天可汗。”
李二額頭突突地跳,就差冒出個井號了:
“大唐廣納百川,雖還立國不久,但如今貞觀九年長安已經有不少番邦人氏來朝,當初先生說盛唐時長安的番邦人比貞觀更多,異族人縱使非我族類,也是有腦子的。”
“朕不知道大清是怎麼回事,但既然他們能坐穩中原天下,這雍正皇帝肯定讀過書,曉得歷史和漢人傳統,而且大清如今是年代最靠後的,朕想多問問後世的事情怎麼了?礙着你們大明什麼了?”
“還是說,你們老朱家的人都跟朱元璋一樣心眼子小,一碰到清朝皇帝就跟踩了尾巴似的,問都問不得一點?”
“看看人家始皇帝,他哪怕知道是大漢滅的秦,他跟劉徹扯皮了嗎?張良弄過博浪沙刺殺,他揍過張良嗎?你們能不能格局大點,心胸廣一點!”
朱標還是年輕。
不論他脾氣怎麼好,但看見了清朝皇帝還是無法像對其他人一樣公允看待,這是歷史決定的。
可現在被李世民這個老噴子給噴了一頓,朱標被噴懵了,一時間不知道該怎麼罵回去。
見狀,更老的大噴子朱元璋把兒子給拉到身後去,擼起袖子懟着李世民的鼻子直接開噴。
“李二,你他孃的是什麼天可汗啊,你敢說你自己就是個漢人?你敢把你們家族譜翻出來往上數十代看看有沒有鮮卑血嗎?”
“是,北魏孝文帝之後,鮮卑人也都跟漢人融在一起分不出來了,咱本來也不想用這些東西說你,總感覺戳人家肺管子,但你罵標兒咱就不能忍了。”
“你生在隋朝,人家隋文帝收拾完了三百年動盪的爛攤子,你李世民才能安安穩穩長大,才能上戰場掀了隋朝的桌子變成天策上將,搞明白先後順序沒有!”
“你根本沒經歷過蠻夷當朝的時候,那些元狗剛打了天下的時候做過多噁心的事情你知不知道?每個村子裏五戶人用一把菜刀,因爲他們怕漢人糾集起來造反;各個村子裏都得住一戶元狗,哪家成婚迎了新娘子都得讓他們先洞房,他們要強行亂了漢人血脈!”
“咱爹孃跟咱講的,就因爲這,那時候所有人家生出來的頭一胎都得摔死。漢人鬧了多少次,死了多少人,元狗才放棄了混淆血脈這事!”
“先生沒說過這些事情吧,你知道嗎?你他孃的什麼都不知道!你不知道咱當年爲什麼要嚷嚷着驅除韃虜恢復中華,你不知道咱多恨元狗,多恨這些韃子!”
“噢,哪怕沒聽說這些事,李世民你貞觀九年難道跟五胡亂華隔得很遠嗎?你沒看史書,沒聽家裏人說起過那年頭漢人都叫兩腳羊?你不知道異族一來,漢人都得被當牲口,被喝血喫肉扒骨頭?!”
“咱看不慣這辮子頭是因爲大明被他們滅了?要咱說,就朱由檢他們那幾代乾的事造的孽,被百姓們拿菜葉子砸死都不爲過,一羣廢物有什麼好可惜的!咱就是不想這漢家天下再被韃子給坐了!”
“一個什麼都不知道,或者假裝不知道的所謂天可汗,跟咱在這振振有詞說什麼要格局大心胸廣……你他孃的能不能要點臉!”
論罵人,李世民的段位確實不如朱元璋。
他被貼臉開大,噴得臉紅脖子粗,但他毫無立場指責朱元璋。
因爲他確實沒有經歷過這些事,而朱元璋說的字字句句裏,都是無數漢人流過的血。
李世民扭頭看了看教室裏的其他人。
不知什麼時候開始,他們的臉色都沉得能擰出水來。
就算是一直嬉皮笑臉沒個正形的劉徹,向來沉穩悠然成竹在胸的嬴政,鮮少有情緒波動的張良和蒙恬,以及被朱元璋罵得縮脖子都不敢還嘴的朱祁鎮、朱由檢,面容都肅然至極。
至於朱元璋、朱標和朱棣父子三人,那就更不必提了。連斯斯文文的朱標眼裏都冒着兇光。
他們對異族的恨似乎都刻在了骨血裏。
李世民忽然覺着自己像個外人。
教室裏安靜下來,氣氛凝滯,劍拔弩張,落一根針都能聽得清清楚楚。
不知過了多久,李世民沉着臉看向旁邊。
胤禛站在那,被這場互噴大亂鬥給整得人都傻了。
“雍正皇帝,愛新覺羅胤禛是吧。”
李世民陰沉開口,聲音裏的怒火藏而未發,像是喝問,引得階梯教室裏都隱約有了點回音:
“朕乃大唐皇帝李世民,他們都是歷朝歷代的帝王將相。”
“現在朕問你——”
“你們大清的皇帝,你們那所謂的滿清,可有做出殘殺漢人、強行混淆血脈、將漢人當做牲口看待,或是其餘殘虐之行?”
“朕勸你考慮清楚再回答,否則等會兒先生來上課,你若是說了謊,我們所有人都不會放過你。”
“聽見了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