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5章 破釜沉舟
【“咚!咚!咚!”】
【大夏三年十月五日,伴隨着激昂的號角聲和戰鼓聲。】
【恢復士氣的七萬餘夏軍在你的統御下,再次向着壺關發起了猛攻。】
【此戰,在你觀察到替天教明顯力有不逮的防守時。】
【身爲尚書令的你甚至親自前往前陣指揮,發起了連綿不絕的攻勢。】
【夏軍在你的指揮下,幾乎沒有停歇的時候。】
伴隨着消息落下,荀瑾瑜面前的畫面也一變再變。
先是成千上百的夏軍排列着整齊密集軍陣,隨着無數飛舞旌旗,舉着盾牌,冒着漫天箭矢緩步向前的場景。
隨即又變化爲一名又一名身着盔甲,揮舞着刀劍的將校,在吶喊着樣子。
變化中,場景也緊隨其後。
原野,城外,直至停留在城牆之上,畫面最終才穩定下來。
而浮現在荀瑾瑜眼前的,也依舊還是在廝殺的畫面。
唯一不同的,只是原先夏軍佔據大多數的畫面,轉而變成了替天教一方。
【頭綁着紅巾的替天教衆們正在夏軍的猛烈進攻下節節敗退,源源不斷的夏軍爬上了城牆。】
【“穩住!!!”】
【節節敗退的替天教衆中,一名身材魁梧,頭盔翎羽上綁着紅巾的大漢正在聲嘶力竭的怒吼着,向着爬上城牆的夏軍們衝出。】
【“不許後退!!”】
【他的雙目赤紅,猶如兇獸。】
【手中戰刀揮舞間,大量的鮮血染紅了他的臉龐。】
【見此,原先面色帶着惶恐的替天教衆們也紛紛握緊長槍,但依舊猶豫,害怕的不敢上前。】
【“威武!!!”】
【尤其在遠處席捲而來的聲音壓住了大漢的怒吼聲後,他們臉上的害怕之色就更加突顯。】
【那是成千上萬名夏軍喉嚨之中所發出的吶喊聲。】
【緊接着,爬上城牆的夏軍就在瞬息之間,就靠攏在一起結成了嚴密的軍陣。】
【同時,最前方的的夏軍軍士也微微偏頭。】
【詭異的樣子讓大漢眼神一縮的同時,也高呼着急速往後退去。】
【“快散開!!!”】
【下一秒。】
【“嗖!嗖!嗖!”】
【弩箭發射的聲音,就如同狂風暴雨一般射向了猶豫不決的替天教衆。】
【他們根本沒有絲毫反應,便被鋒利的弩箭帶走了性命,亦或者倒伏在地上哀嚎。】
【“威武!!”】
【隨即在又一聲怒吼中,夏軍們就在這一刻踏着嚴整的腳步向着前方衝去。】
【替天教潰不成軍,四散而逃。】
【大漢見局勢不可逆轉,也只能恨恨的吐出一口血沫,放棄了繼續抵抗,掉頭撤離。】
【而伴隨着他的撤離,也使得少數還在抵抗的替天教衆們也向後逃竄。】
【城牆徹底陷落。】
【最終畫面定格一名又一名夏軍把旌旗插在城牆上的場景。】
畫面消散。
但就在荀瑾瑜覺得自己佔領了城牆,而畫面也應當徹底結束時。
新的畫面又接踵而至。
【壺關內的內城,寬大的府衙內。】
【十八名威武雄壯的大漢齊聚一堂。】
在荀瑾瑜的觀察中,他們的身邊也浮現了各式各樣的人名。
吳二、吳十三、吳十四…吳二十七
無一例外,他們都姓吳。
也就是吳信模擬中的便宜異兄弟。
【爭吵聲不絕於耳。】
【所有人身上的盔甲上和臉上都沾滿了鮮血。】
【他們唾沫橫飛,聲音中彷彿都在壓着一股憤怒。】
【吳十二:“打不了!這幫教衆根本一點戰鬥力都沒有,我們怎麼守?不如撤退!”】
【吳十三:“撤退?我們連七天都沒守下來,這讓我們回去有什麼臉去見大哥!?”】
【吳二十七:“不能撤!後方染了疫病的五萬教衆都還沒有轉移完畢,我們現在走了,就是讓他們去死!”】
荀瑾瑜眼神微動,因爲這個吳二十七就是她之前畫面中見得那名大漢。
而且透露出的消息也讓荀瑾瑜明白,壺關的替天教一方確實如她所想的那般出現了問題。
也就是疫病。
不然她琢磨着想打下來也不會這麼順利。
畢竟人數擺在那。
【吳十五:“確實不能撤,撤了的話不僅壺關丟了,晉陽就危險了,而且那些教衆也都得死,那些夏軍的暴行你們又不是沒看到。”】
【“我們在他們眼裏根本就不是人,是反賊,是軍功!”】
【吳十六:“那你們說怎麼…”】
【吳二:“都閉嘴。”】
【隨着站於中央的人發話,所有人都閉上了嘴。】
【“壺關陷落是我的決策問題,但現在要是就放棄,那麼我們便是罪人。”】
【吳二冷淡的環視着衆人。】
【“難道你們都忘記了我們在大哥面前許下的諾言嗎?”】
【衆人低頭不語。】
【“衆志成城,可移山嶽。”】
【“星星之火,可以燎原。”】
【“我軍現雖危機,外城陷落,但內城未陷,依舊還有着反敗爲勝之機。”】
【吳二拔出利劍,置於衆人中央。】
【“教衆恐戰軟弱,無非是長久的壓迫,讓他們面對夏軍有着天然的恐懼,但無需憂慮。”】
【“只要我等披甲罩袍,巡視前陣,與其共進退,並宣揚夏軍暴行,自可安其心。”】
【“可就算如此,但我等軍力懸殊也很難守…”】
【有人皺眉出聲。】
【但卻被吳二擺手打斷。】
【“兵法有云,投之亡地而後存,置之死地而後生。”】
【“只要我們死戰不退,那麼教衆自然便會存效死之心。”】
【說到這,吳二頓了一頓,才續言道:】
【“反正不管怎麼說,我等也必須堅守到大哥回守,亦或者身染疫病的百姓轉移完畢之後。”】
【“即便是死。”】
【話落,吳二握緊手中寶劍,怒聲道。】
【“替天行道。”】
【“錚——”】
【聞言,衆人也紛紛拔出寶劍,置於其上。】
【“解放天下!”】
畫面結束。
【大夏三年十月五日,在你的指揮下,夏軍攻勢兇猛,守衛城牆的替天教教衆潰逃,終拿下壺關外城。】
【可這因此激起了吳信一衆兄弟的死戰之心。】
【他們準備死守內城,把你牢牢的擋在內城外面。】
【並且,一個大膽的想法也在壺關守將吳二的腦中漸漸成形。】
【因爲他明白,死守內城只是無可奈何之法,也不是長久之計。】
【因此,想要真正的反敗爲勝。】
【還需嘗試他曾經跟隨吳信時,從他那裏聽取的一則故事。】
【其名爲—】
【破釜沉舟。】
:https://www.biziqu.cc。:https://m.biziqu.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