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二十七章 沈千千選宮殿

作者:清九玄
胡惟庸匆匆進入戶部,一路來到李善長的辦公房。

  “老師,小明王今天又和柳春、楊滎一起去了李府,可以確認,大王沒有派人監視小明王。”他走到李善長身邊,附耳道。

  李善長點點頭,低聲道:“看來大王確實對明王這個稱號毫無興趣。”

  胡惟庸道:“老師,這事不能再等了,剛纔我進來時,聽人說大王今天去了御史臺,後來又去了太史局,應該是詢問劉伯溫和宋濂國號之事。”

  李善長瞥了他一眼,道:“那依你之見,大王最想用哪個國號?”

  胡惟庸遲疑了半晌,道:“以學生之見,大王也還未拿定主意。”

  李善長沉吟半晌後,點了點頭,表示贊同。

  胡惟庸又道:“老師,要不然就提議用大明如何?”

  李善長目視着他,道:“爲何?”

  胡惟庸緩緩地道:“紅巾起義,明王出世!韓山童和劉福通能夠掀起紅巾起義,正是因爲他們這句口號的功效!”

  “這口號如今在河南耳熟能詳,深受百姓熟知,以大明爲口號,團結中原百姓和紅巾軍,是目下最好選擇。”

  李善長淡淡道:“這些我都知道,但大王既然沒有將小明王放在心上,說明他對明王毫無興趣。”

  胡惟庸道:“縱然大王原本無意,然而他去見過劉伯溫和宋濂後,應該就會有意了!”

  李善長動容道:“你是說他二人也會提議用大明爲國號?”

  胡惟庸目光微閃:“學生向御史臺的同僚問過,劉伯溫最近經常拿着易經翻看,定會從易經考量。宋濂身爲太史令,肯定也會支持劉伯溫的想法!”

  李善長點點頭,他也讀過易經,知道大哉乾元,大明終始的說法。

  沉吟良久,他說道:“事已至此,也沒時間給咱們多想。就按照你的建議,不過咱們也不能與劉伯溫一樣,取一個‘明’就行。”

  胡惟庸愣道:“只取一字?”

  李善長捻鬚道:“不錯,漢唐之時,國號皆是一字,但威加寰宇,名震四海,蠻夷無不膽寒,故尊之以大。宋時,雖稱“大宋”,先無力收復燕雲之地,後滅於蒙元之手,令我中華受百年屈辱,實不值效仿!”

  胡惟庸點頭稱善。

  兩人當即分別上奏,提議以“明”爲國號,將奏疏送到了中書省左相衙,很快又被左相衙文吏送到王府。

  張陽泉看到二人的奏疏後,又露出了思索之色。

  便在這時,楊三槍忽然走了進來,他正要開口時,張陽泉擡頭問道:“三槍,你覺得用哪個國號最好?”

  楊三槍愣了一下,笑道:“臣的意見,大王肯定不喜。”

  張陽泉點點頭,猜到他要說的肯定又是大宋。

  楊三槍忽然笑道:“大王,臣聽說以前的國號都是從君主出生地、或者發跡地取名,您既拿不定主意,何不效仿?!”

  張陽泉愣了一下,沉吟良久,忽然道:“三槍,你覺得‘華夏’這個國號如何?”

  楊三槍沉吟半晌,拱手道:“末將以爲很好!”

  張陽泉深吸一口氣,心下大定,道:“那好,就用‘華夏’爲國號罷!對了,你進來找我是有什麼事嗎?”

  楊三槍趕忙道:“回大王,沈妃殿下的婢女求見!”

  張陽泉愣了一下,道:“讓她進來吧。”

  沒過一會,楊三槍領着一名女子進入書房,正是沈千千的婢女春禾。

  “大王,沈妃殿下懷孕啦,王妃殿下請您過去一趟!”春禾滿臉欣喜。

  張陽泉又驚又喜,騰地站起身,快步朝後宅而去。

  沒過多久,來到沈千千的小院,只見沈千千正躺在牀上,旁邊站着秦苓君和三名郎中,四人正在說話。

  就在一個時辰前,沈千千突然乾嘔,兩人找來一名郎中察看,結果珍出喜脈。

  沈千千不放心,又派人去請了兩名郎中過來,等三人一致確認是喜脈,才終於安下心來,將此事告訴秦苓君。

  秦苓君這纔派人去請張陽泉過來。

  衆人見張陽泉過來,紛紛見禮。

  “不必多禮。千千,你真的有了嗎?”張陽泉走到沈千千跟前,問道。

  沈千千最近爲生子之事極耗心神,頗爲憔悴,此時得知有了身孕,滿臉容光換花。

  “是的,大王,臣妾終於有了您的孩子了!”

  張陽泉哈哈一笑,道:“好,你和苓君都使勁生,再多孩子我都養的起!”

  沈千千和秦苓君滿臉通紅,後者還給了他一肘。

  沈千千憂愁盡去,微笑道:“大王,臣妾聽說皇宮已經修建好了,您能帶我去瞧瞧嗎?”

  皇宮是在十二月下旬建造完成。

  說是建造完成,嚴格來說,只完成了圖紙的三分之一不到,算是初步竣工。

  這份圖紙規模宏大,如果所有建築羣全部完成,就算八大工坊一起全力施工,也需要數年之久才能完成。

  不過對目前的江都軍來說,並不需要皇宮全部修好,只需要主體建築完成就行。

  比如宮城內的幾座寢殿,上朝的宮殿,中書省、御史臺、六部等衙署。

  只要這些建築已經修築完畢,皇宮也就能正常運轉。

  至於其他部分,張陽泉已經下令暫時擱置,等什麼時候需要,再另行修建便可。

  皇宮修建完成後,張陽泉帶着秦苓君去過幾次,沈千千卻因爲滿門心思都在求子上,不願同去。

  如今她心情順暢,第一想法就是去瞧瞧未來居住的所在。

  小主,這個章節後面還有哦^.^,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面更精彩!三人坐上馬車,沿着鸝園大街一路向西,沒過多久,就來到皇宮城門,也就是以前的西門。

  這座西門已經成爲皇城外城郭城門,改名爲朝陽門。

  穿過朝陽門,便是皇宮的主體結構。

  整座皇宮呈長方形,南北結構,正常來說,進入皇城的大門位於最南邊的慶陽門。

  穿過慶陽門後,沿着御道前行,左右便是官員們的衙署。

  右邊是六部、翰林院、詹事府、太史局等,左邊是中書省、鴻臚寺、大理寺、太常寺等衙署。

  穿過一衆衙署,就會抵達最外面的一座宮殿,承天殿。

  皇城共有三座最核心的宮殿,由南至北,分別是承天殿、勤政殿和正陽殿。

  承天殿最大,一般舉行大型活動所用,這次登基大典就在此殿進行。

  從朝陽門位於外城郭東面,比較靠中間的地方。只需沿着南走上一段距離,就有一扇東華門可以進入皇城,不必繞到慶陽門。

  穿過東華門,右邊就是上朝的勤政殿,沒有資格上朝的官員往左走,繞過承恩殿,就可以去南邊的官署辦公了。

  正陽殿位於最北面,是張陽泉平日處理政事的地方。

  雖然在三座宮殿中,正陽殿屬於最小的一座,但也比之前的書房還是大上了好幾倍。

  張陽泉帶着秦苓君和沈千千在三座宮殿參觀了一圈,從正陽殿出來後,繼續向北,跨過一座五排並列的石橋後,便是通往宮城的乾清門。

  穿過乾清門,進入宮城,入眼的第一座大殿名爲乾陽宮,是張陽泉的寢宮。

  乾陽宮後面有一座稍小的宮殿,名爲紫宸宮,是皇后的宮殿。

  紫宸宮東西各有三座宮殿,分別是東三宮和西三宮,按照唐制,皇后之下有四妃,分別是:貴妃、淑妃、德妃、賢妃。

  宋制多了一個宸妃。

  李惟公祖上李戒是宋朝將作監,所以對宋制頗爲推崇,東西六宮中有五宮是五位妃子的宮殿。

  最後一殿爲柔儀殿,是皇后處理後宮事務的所在。

  沈千千將五妃宮殿都逛了一遍,然後就待在貴妃居住的長寧宮,東看看、西瞧瞧,一副很喜愛的模樣。

  張陽泉知她心意,微笑道:“千千,那伱以後就住在長寧宮罷!”

  這句話等於同意封沈千千爲貴妃,沈千千大喜道:“多謝大王!”

  張陽泉還有政務要處理,就先離開了皇宮,秦苓君則帶着沈千千繼續在後宮閒逛。

  紫宸宮後面有十幾座小院,是九嬪、婕妤、美人等嬪妃的居所,再後面就是御花園、千秋亭、御馬場等所在。

  ……

  感謝大家的建議,國號就用華夏了。

  喜歡我在元末種糧食請大家收藏:我在元末種糧食動漫小說更新速度全網最快。

  。

看小說網

看小說網是您最喜歡的免費小說閱讀網站。提供海量全本小說免費閱讀,所有小說無廣告干擾,是您值得收藏的小說網站。

網站導航

熱門分類

© 2023 看小說網 版權所有

首頁 分類 排行 書架 我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