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8章 第二百一十八章
阿鳶倚在軟榻上,手中捧着一本書,目光卻並未落在書頁上,而是有些失神地望着窗外。她的臉色略顯蒼白,眉間隱隱透着一絲疲憊,顯然早晨的那場風波讓她的心情久久難以平復。
“娘娘,您多少用一些吧。梓煙端着熱氣騰騰的粥碗,輕聲勸道。碗中是精心熬製的燕窩粥,散發着淡淡的清香。
阿鳶搖了搖頭,將粥碗推開。她的手指無意識地撫上隆起的小腹,那裏正傳來一陣輕微的胎動。
這個孩子似乎感受到了母親的情緒,今日格外不安分。
“娘娘.............”梓煙的眼圈有些發紅,“您這樣,奴婢看着心疼。”
“拿下去吧,我不想喫。”
梓煙張了張嘴,還想再勸,但看到阿鳶那副疲憊的模樣,終究沒再說什麼。
她輕輕嘆了口氣,示意一旁的宮女將粥碗撤下,自己則走到阿鳶身邊,輕聲說道:“娘娘,若是身子不適,奴婢去請太醫來瞧瞧吧?”
阿鳶依舊搖頭,目光依舊落在窗外,聲音淡淡的:“不必了,我歇會兒就好。”
梓煙見狀,心中更加焦急,卻又不敢多言,只能退到一旁,默默守着。
阿鳶的手輕輕撫上微微隆起的小腹,指尖在那柔軟的弧度上輕輕摩挲。
肚子裏的孩子似乎感受到了母親心情的低落,焦躁不安地動了動。阿鳶的眉頭微微蹙起,眼中閃過一絲心疼。
她低下頭,聲音溫柔得像是春風拂過:“寶寶,是不是孃親讓你不舒服了?別怕,孃親在這裏,一定會保護好你的。”
她的聲音輕柔,帶着幾分安撫的意味,彷彿在與肚子裏的孩子對話。她的手輕輕在肚子上畫着圈,動作溫柔而細緻,彷彿在安撫一個不安的小生命,眼神中滿是柔情,嘴角微微揚起,露出一絲淡淡的笑意。
梓煙站在一旁,看着阿鳶那副溫柔的模樣,心中既心疼又無奈。
她知道,主子雖然表面上堅強,但心中的壓力並不小。
這宮中的明爭暗鬥、嬪妃之間的勾心鬥角就沒有停止過,再加上懷有龍胎的責任,早已讓她身心俱疲。
可她卻從未在旁人面前表露過半分軟弱,只有在獨自一人時,纔會流露出這般溫柔的神情。
時間一點點過去,窗外的日頭漸漸升高,寢宮內的溫度也隨之上升。
阿鳶靠在軟榻上,手中的書卷早已放下,她的眼皮微微耷拉着,似乎有些睏倦。肚子裏的孩子似乎也安靜了下來,不再像之前那般焦躁不安。
快到午膳時分,阿鳶的身子終於舒服了一些。她輕輕舒了一口氣,擡手揉了揉太陽穴,聲音帶着幾分疲憊:“梓煙,傳膳吧。”
梓煙聽到這句話,眼中頓時閃過一絲喜色,連忙應道:“是,娘娘,奴婢這就去安排。”
她快步走出寢宮,吩咐宮女們準備午膳。
不一會兒,一桌精緻的菜餚便擺了上來。梓煙親自爲阿鳶佈菜,語氣中帶着幾分關切:“娘娘,這些都是您平日裏愛喫的,您多用些,身子要緊。”
阿鳶點了點頭,拿起筷子,夾了一塊清淡的蒸魚放入口中。
雖然胃口依舊不佳,但她知道,爲了肚子裏的孩子,她必須多喫一些。她的動作緩慢而優雅,每一口都細細咀嚼,彷彿在強迫自己將食物嚥下去。
梓煙站在一旁,看着阿鳶終於開始用膳,心中的大石總算落了地。她輕聲說道:“娘娘,若是有什麼想喫的,儘管吩咐奴婢,奴婢一定讓人準備。”
阿鳶擡起頭,看了梓煙一眼,眼中帶着幾分感激:“辛苦你了,梓煙。”
梓煙連忙搖頭,聲音中帶着幾分誠懇:“娘娘言重了,伺候您是奴婢的本分,只要您和龍胎安好,奴婢再辛苦也值得。”
阿鳶微微一笑,沒有再說什麼,只是低頭繼續用膳。
她的心情似乎比早晨好了許多,眉間的疲憊也稍稍散去了一些。
午膳過後,阿鳶靠在軟榻上,手中捧着一杯溫熱的參茶,輕輕啜飲。
窗外的陽光灑在她的身上,映得她的臉色柔和了許多。她的手指輕輕撫摸着肚子,眼中滿是溫柔:“寶寶,孃親一定會保護好你,絕不會讓任何人傷害我們。”
她的聲音輕柔,卻帶着一股堅定的力量。梓煙站在一旁,看着阿鳶那副溫柔而堅定的模樣,心中是心疼無比。
窗外的風輕輕吹過,帶來一陣淡淡的花香。阿鳶靠在軟榻上,微微閉上眼睛,似乎在小憩。
梓煙輕輕爲她蓋上一條薄毯,動作輕柔,生怕驚擾了她。望向她的眼中滿是關切,心中暗暗發誓,一定要好好守護阿鳶和她的孩子,絕不讓任何人傷害他們。
王充媛端坐在主位上,身下是一張雕工精緻的紫檀木椅,椅背上鑲嵌着金絲花紋,顯得格外華貴。
她身着一襲絳紅色宮裝,衣襟上繡着繁複的牡丹花紋,袖口鑲着金線,整個人顯得雍容華貴,氣勢逼人。她的手指修長白皙,保養得極好,指尖塗着鮮紅的丹蔻,此刻正輕輕捏着一隻青瓷茶碗,碗中的茶湯泛着淡淡的琥珀色,香氣嫋嫋升起。
她微微低頭,抿了一口茶,眉頭卻輕輕蹙起,語氣中帶着幾分嫌棄:“這茶是誰泡的?水溫不夠,茶葉也老了,喝起來一股子澀味,真是糟蹋了好東西。”
站在一旁的宮女聞言,臉色頓時一白,連忙跪下,聲音顫抖:“娘娘恕罪,奴婢……奴婢這就去重新泡一壺。”
王充媛冷冷地瞥了她一眼,語氣中帶着幾分不耐:“罷了,今日心情好,懶得與你計較。下次若再泡出這種茶,自己去領罰。”
宮女連連點頭,聲音中帶着幾分惶恐:“是,娘娘,奴婢記住了。”
正此時,守殿門的小宮女垂着頭稟報道:“主子,覃才人來了。”
王充媛將茶碗輕輕放在一旁的桌上,淡淡開口道:“請她進來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