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11 章
去春安城?
這讓在座的幾人面面相覷。
紀彬既然敢說,那就是想好了的。
“咱們鄉下人要過年,城裏人自然也要過年。把鄉下東西運過去賣,同樣可以啊。”紀彬說完,從貨箱裏拿出點頭巾跟腰帶,“我仔細對比過,李老二那邊進的頭巾腰帶質量不如村子裏面的質量好,你們看,這些針腳要更密些。而且城裏人有錢,不會在乎這些東西。”
春安城也算是宿勤郡的大城了,雖比不上蘇杭,更比不上汴京。
但在南方城鎮裏,也算富庶的地方。
若是能拿東西去他們那賣,說不定能掙點辛苦錢?
紀彬又道:“從咱們邑伊縣下面的村子裏拿貨去春安城賣,從春安城回來,自然也不會空手。”
包達立刻反應過來:“你不怕李老二?”
“不過是正常的買賣,他能知道嗎?再說若是邑伊縣二十多個貨郎一起去,那他們能顧得過來嗎?”紀彬道,“我就不信,只有咱們四個不想跟他做生意。”
洪玉海拍着大腿:“哪個貨郎想跟他們做生意啊!去一趟春安城雖然辛苦,也不會被李老二敲骨吸髓,大家上有老下有小,不能指着李老二的心情過日子啊!”
洪玉海說到點子上,紀彬看向他的目光有些不同。
旁邊捱打的蔡運點點頭,他被打這一頓就是因爲不服李老二,如今有紀彬出主意,當然第一個響應。
包達想了想,同樣點頭。
既然能跑做貨郎生意,腦子都活泛,自然不想困在這種事情裏。
四個人都同意了,那說做就做,誰都不耽擱。
路上碰到其他貨郎也跟他們說說自己的打算,被李老二逼到這種份上,相信所有人都會照做的。
可分開之後,包達等人才反應過來。
紀彬不過十六七的年紀,怎麼大家都聽他的話,還覺得他很靠譜?
此時的紀彬直接去了東封村,他這次要偷偷跟劉鐵匠進一大筆針線。
說實話,紀彬自然知道這東封村有李老二的眼線。
否則他上次來這裏買針線的事,也不會被李老二他們知道。
這次紀彬好說歹說,以高於李老二的收購價買了四千根針,絲線倒是沒收多少。
畢竟繡花針這東西只要劉鐵匠家不說就行,大量收絲線會驚動全村人。
這些針比以往要多,也是因爲還有一兩個月過年,所以提前備貨,本來都要給李老二那邊。
現在全都給了紀彬。
這些繡花針的錢,紀彬也承諾十天之後肯定送過來。
李老二那邊結賬也是這樣結,有時候還拖欠,所以劉鐵匠看在紀彬給的錢多,人也誠懇的份上,咬咬牙答應了。
當然還有一點原因,那就是李老二竟然又向他壓價,一個銅板就想買四根針,這讓劉鐵匠再也忍不了。
紀彬這才知道,這李老二也太膽大了,一面朝貨郎們漲價,一面又衝着貨源壓價。
這要放在現代,妥妥的黑心資本家。
然後紀彬又去找之前認識的徐木作,就是徐木匠。
徐木匠見他過來還有點奇怪,以爲上次做的板凳已經賣出去了。
誰知道紀彬這次過來竟然是來定做東西的,就上次的同樣的板凳,再做四十個。
四十?!
這賣給誰啊?
可紀彬讓他放心,更說了,這次的板凳就算賣不出去,他也全包了。
只是囑咐徐木作做得仔細些,質量要好。
最好在五天之內做好,他要帶出去。
徐木作雖然疑惑,但賺錢的事誰不做,直接答應下來。
做完這個買賣,他家今年過年就不愁了,還能給娃娃們買新衣服。
紀彬做完這些事,直接帶着四千根針回到紀灤村。
他回來的時候還把引娘嚇一跳。
引娘正在喂小狼崽兒,還在整理院子裏的土地,準備開春之後種點東西的。
“紀大哥你怎麼回來了。”引娘驚訝道,“不是說要四五天才回家嗎?”
這怎麼當天就回了?
是不是出去不順利?
紀彬不想讓引娘擔心,給引娘一百五十個銅板,對她道:“你知道該給王大娘他們多少錢嗎?”
引娘搖頭又點頭:“不是很清楚,但算術我懂一些。”
不識字但會一點點算術,這是農家人的常態。
紀彬慢慢教她,大概就是十條頭巾,咱們一條賣五文錢,但是自己留一文,給王大娘多少錢。
好傢伙,小學數學題。
紀彬原本以爲教得會比較慢,誰知道引娘對數字敏感的很,紀彬只教了兩遍,她竟然可以算出來要給李嬸孃多少腰帶錢,多少刷子錢。
這讓喝水的紀彬直接傻眼。
引娘也太聰明瞭。
紀彬笑着誇獎:“很厲害,算的都很對。”
引娘不好意思,從小到大還沒有人這麼誇過她呢。
紀彬道:“那我託你去把錢送過去,可以嗎?”
“當然可以。”引娘點頭,袖子裏揣着錢就出去了,還帶着小賬本,誰家收了錢是要按手印的。
紀彬更加意識到,引娘比他想象中還要聰明。
以後的引娘絕對不會侷限在這個屋子裏。
跟紀彬猜想的一樣,引娘給完錢不到半刻鐘,幾家人都喜滋滋地過來了。
王大娘遠遠就帶着笑意:“哎呀,紀家老大,你這出門一天,就把東西都賣出去了?!看來我王大娘做的東西,真能掙錢啊。”
紀彬把裝着頭巾,腰帶,刷子的貨架往裏面推了推,不讓人看見,這才道:“是啊,正好碰到一個有錢人,他說您做的好看,直接買了一半。我剛走幾步路,剩下一半也被人買了。”
這話讓王大娘更是美的不行。
她知道城裏人會帕子啊,香囊啊,卻不知道頭巾也可以賣出去的。
她沒什麼手藝,不會花活,也就本本分分的頭巾做的還行。
跟過來的李嬸孃也笑眯眯的,還有賣刷子的紀堂叔更是笑得合不攏嘴。
王大娘這次得了四十文,李嬸孃得了七十二文,紀堂叔則得了四十五文。
看着不多,但農家人有了額外收入,誰不高興呢。
紀彬跟着引娘給他們倒茶,只等着他們自己說出目的。
果然,王大娘率先開口:“紀家老大,你說我們要是還做這些東西,能不能賣出去啊。”
紀彬笑:“自然可以。”
幾個人臉上帶着驚喜,引娘倒是看看他們,不明白紀大哥在賣什麼關子,只抱着杯子喝茶。
紀彬順手給引娘添了點水,又加了點蜂蜜,隨口道:“只是我要的東西多了些,不知道您能不能做那麼多。”
多?!
紀彬還是笑眯眯的:“頭巾要五十條,腰帶男女樣式共一百條,刷子一百個。若是家裏有自己釀的黃白酒也收,當地的土產,又或者蜜餞果乾,我都收。”
紀彬一口氣說了許多,又接着道:“算錢的方式還跟之前一樣,先給我東西,我賣了之後給你們錢。只是這次東西多少價格,我會直說,價格你們放心,肯定合理。”
也就是講,進貨價直接確定了,賣多少錢要看紀彬的,他們也不要多問。
但這價格肯定合理,保證大家都有的賺。
紀彬的闊氣讓他們幾個人愣住。
這是要做大買賣?
這個消息瞬間傳遍全村,都知道紀彬什麼都收,只要你們有,他就要。
剛開始大家還有點不敢信,憑什麼把東西給他啊,他跑了怎麼辦?
紀彬卻不慌張,給引娘一塊黑灰色的布,按照他畫的樣式剪成一個貨字,後面還繡有邑伊縣的字樣。
這塊布填充了稻草,直接掛到貨郎架最顯眼的地方。
引娘一口氣做了二十多個,都按照紀彬的要求。
好在這東西簡單,引娘做活也利落。
等到第三天的時候,包達第一個來了紀彬家裏中,他的貨郎架沉甸甸的,架子看着都彎彎的,顯然不少東西。
第四天的時候,洪玉海跟蔡運還有其他貨郎同樣過來。
村裏人看着紀彬家裏這樣熱鬧,還在猶豫要不要把東西送過去。
可得利的王大娘已經率先把做好的一百條頭巾送過去了!
什麼?四天做不了這麼多?你沒看王大娘把她嫁出去的女兒都拉回來做活了嗎?
其他人也不再猶豫,緊趕慢趕,開始充實紀彬的貨郎架。
紀彬這還算做貨郎生意年頭少的,像包達這種做得久,認識的人多,他隨口一張口,不少農戶主動把東西送過來。
所以包達來的才這樣快。
他們這邊熱鬧得很,李老二店鋪卻異常冷清。
店裏的小廝看看門外,再看看門內,到底發生了什麼?
這些貨郎真的不幹了?不賣貨了?!
第五天的時候,徐木作送過來四十個小板凳,目瞪口呆地看着二十多個貨郎,有用推車的,有人扛東西的,還有擔着貨郎架的。
他們各個行裝整齊,貨郎架或者推車上,都掛着個奇形怪狀的小玩意,上面好像寫的是個貨字。
一看他們就是一起的啊。
而他們在紀彬的帶領下,拿着各自的路引,一起踏上官道,要去的方向正是極爲熱鬧的春安城。
進貨?好笑,在哪進貨不是進。
不准我們去春安城進貨,還不許我們在農家人這裏進貨?
拜拜了李老二!
:https://www.bie5.cc。:https://m.bie5.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