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0章 第 140 章

作者:桃花白茶
第140章

  既然要開船廠,紀彬也不藏着掖着了,直接更讓李大有些震驚。

  紀彬是怎麼知道的?

  他家那個祕密,原本沒人知曉纔對啊。

  這件事還要從前知府談家父子在的時候說起,那會紀彬就很好奇,以李家的造船技術,去哪都是可以的,爲什麼一定要留在興華府。

  就連駱家都有心思離開,爲什麼李家不走。

  整個南軍國只有三傢俬人造船廠,李家屬於三分之一,他們若是願意,很多地方主動歡迎他們過去。

  這個疑惑一直在紀彬心裏,直到去了邊境,新皇給他解惑。

  船廠李家,原本是前朝工匠,身上有個一官半職,但只是小人物,所以前朝覆滅的時候反而活了下來。

  之後前朝的船廠沒了,他家也銷聲匿跡,知道今朝穩定,他家先祖撿起造船的手藝,平日裏低調得很。

  甚至不敢去前朝的造船舊址,也就是海太城船廠舊址。

  這件事到現在也過了一百多年,按理說沒人會知道先朝在海太城有船廠,也沒人想到李家如何。

  可京的人或者說皇家人手裏的資料卻不一樣清楚地記載前朝的事。

  根據新皇猜測,那十一皇子,也就是談家父子應當也對這事一知半解,但完全可以拿這個來威脅李家,不讓他們離開,並且一直造船。

  但這李家主心裏對談家父子身份也有些猜測,畢竟百年前的事,也沒人能記住,除非翻前朝史書,可前朝的東西又在皇家祕聞。

  雙方算有個牽制,誰都不敢輕舉妄動。

  所以纔有了紀彬當時的疑惑。

  新皇給紀彬解了密,也告知他李家應當還有前朝船隻圖紙,若是南軍國官辦船廠有需要,可以前去問問。

  並且保證,絕對不會因百年前的事牽連李家。讓他們安心。

  畢竟是前朝舊人,李家不敢聲張也正常,但要是被當朝皇帝宣召入官辦船廠,等於直接洗白他們的身份,讓他們以前的榮光也好,以後的安危也好,都有了保障。

  對新皇來說,不過是一句話的事。卻讓李家隱姓埋名這麼久。

  不過說起來,這片土地上,隨便扒出一個家族,其實都有可書寫的故事。誰讓他們這塊土地歷史悠久,源遠流長。

  反正李家的底紀彬都很清楚,這會看見李大的表情,就知道自己說對了的。

  但紀彬還是道∶不管你跟李家主如何商議,新皇都不會追究你們之前的身份,至於願不願意加入南軍國的官辦船廠,就看你們的了。

  雖然紀彬給了選擇,但紀彬明白,以李家主的眼力,自然會立刻跟着他去海太城。

  原因很簡單,現在的李家船廠有李家大公子負責,一切運行正常。

  他如果去管辦船廠,以後再也不會有人拿他祖上在前朝官辦船廠說事,等於永絕後患。不提這一點,就說能跟官府沾邊,這是榮耀,是祖上有光,是重現祖上的輝煌。

  當初李家祖上不過是個船廠工匠,如果他現在加入,肯定不止是工匠的身份。這還不是重現祖上輝煌,那什麼是?

  這種家族門戶裏,最注重的就是這個。

  李大這人雖然莽撞,但心裏卻有些見地,方纔急忙忙找過來,也是氣紀彬不拿他當朋友。可一聽紀彬這些話,表情立刻都變了。

  原來這真的是個福星財神爺?

  最後還是陳乙開口∶你還不趕緊回家問問李家主,東家後日就要啓程去海太城。

  今日剛把船隊送走,家裏倉庫還需要慢慢收拾,還有心裏不安的作坊坊主會過來找人。所以紀彬自然不能直接離開。

  直接定在七月五號去海太城,這兩天有什麼事都給處理了,然後他就能過去了。

  原本說好引娘一起過去,但家裏商會屢屢來找,引娘也只好先回邑伊縣,而且還是陳乙一起回去。

  引娘回去是照顧家裏商會跟鋪子作坊。陳乙回去,則是必須要說親了。

  他家催了好多次,可陳乙都以自己跟在東家身邊挺好的,用這個理由拒絕。

  最近紀彬身邊的事情總算忙完,他也推無可推,只能回去,算起來陳乙二十二,在現代年齡還小,在古代也算大齡青年。

  反正紀彬算着,怎麼就剩他自己了?看來就他最閒了!

  這話當然是開玩笑。

  不過去海太城的人選也定下來,首先是紀彬,然後帶着工部三個官員,他們每人還有兩個長隨。再帶一個李家主。

  他們這一行人就要去海太城開荒了。

  還好那邊有柴力在,紀彬跟柴力的關係自然不用說,他手下的兵士也是能調用的。畢竟是官辦船廠,調兵士幫忙都是小事,那邊兵士也一二百人呢。

  希望新皇快點把剩下的官員送過來,讓他手裏能用的人多一些。

  抱着這樣的想法,紀彬已經在紙上寫寫畫畫,開始盤算新廠規模了。

  引娘則收拾了五車的珍珠海貝,準備運到紀灤村刺繡坊,她來都來了,肯定要給刺繡坊進點貨的

  引娘汴京一行發現了,她們家刺繡坊想要比過江浙蜀繡那些技藝,還需要沉澱個十幾年時間。但她用珍珠海貝取勝,也不是不行。

  雖然都是刺繡,風格卻是不同的,揚長避短,找出自家刺繡的特色,自然也能從各個繡法中找到自己的出路。

  以前的紀灤村刺繡坊,只需要比過宿勤郡的刺繡就好了。

  現在走出宿勤郡,走出興華府,去了汴京,江浙,就要更突出自己的特色。

  這些想法剛開始還不成熟,可她也去了那麼多地方,見了南軍國頂級豪門的閨秀,談天說地中,想法漸漸成型。

  反正引娘給紀彬說這些的時候,紀彬只是笑,忍不住道∶我原本以爲你是個學霸,沒想到是個商業天才。

  這些話雖然古怪,但猜猜就能知道其中的意思。

  讓引娘羞了個紅臉,可也說明她相公在誇她,說明刺繡坊走這條路是沒錯的。

  引娘跟陳乙都是騎馬回家,有陳乙保護,紀彬還更放心了。

  他們身後則是跟着幾車珍珠海貝,這些支出也都是在刺繡坊賬上,紀彬根本不過問,說好了是娘子私產,他肯定不問啊。

  但每次引娘拿着銀票出去買東西的時候,不少人都投來羨慕的眼神。這就是紀彬東家的娘子,真厲害啊。

  不過引娘這次回來,還有件事,那就是注意一下狼大狼二。

  自從年後紀彬引娘出門,再回來之後,就沒怎麼見過它們兩個,偶爾露一次面也很快就會離開。倒不是跟紀彬引娘不親近,而像是有事。還比較重要的事。

  這次引娘回家,也會多關注一下,有事就會跟紀彬這邊說。

  畢竟跟着他們四五年的狼,從小狼患到威風凜凜,還出過很多力的兩頭狼,總是擔心的。

  引娘他們離開,紀彬這邊也收拾東西準備走。

  興華府雜貨店還跟往常一樣,有紀一飛李棟照看,不會有什麼事。只是紀彬挑了一車日常用的物件,準備拉到海太城。

  他雖然去海太城次數不多,卻知道那邊是個什麼情況,物資不準備好了,估計過得會更加艱苦。

  他們這邊收拾東家。

  李家則是閉門不出,李家主認真聽李大說完,先是激動,隨後冷靜下來,開始分析紀彬說的是真是假。

  首先他根本不敢假冒官辦船廠,必然上面有命令。可他家的安全,真的能保障嗎?

  當朝可是執行海禁的,他家造的小船漂亮,大船更是好,那都是可以出海的船。

  雖然最華麗最大,甚至可以架武器的船,那些圖紙他都沒有,可他手頭的,那都是結實耐用,能出海的。

  如果朝廷翻舊賬怎麼辦?

  前朝舊人,這名字怎麼聽都不好,也就是他家地處偏遠,就這樣還被之前談家人給揭穿了。弄的李家主早早退下,讓李大接管,算是服軟了。

  這又來一次,李家主心裏都嘀咕。

  還是李大道∶爹,我倒是覺得紀彬可信。

  提到紀彬,李家主態度也軟下來。

  確實,當朝官府不知道可不可信,但紀彬是能信的。

  他們這些人實打實受過紀彬恩惠,能不知道他是個什麼樣的人?

  我去找紀彬聊聊,只要他說的是真的,那我立刻跟他過去,前朝舊址我也知道,咱們家祖上都有記載。李家主咬牙,萬一搏出個名聲呢。

  還能去掉前朝舊日人的稱號,多好。

  等李家主再回家,李家大公子立刻圍上去,只見他爹眼裏閃過淚光。

  收拾東西,明日就去海太城!

  去海太城!跟着紀彬一起建新廠!

  南軍國第一家官辦船廠,就要在他們手裏建起來了。

  紀彬明明說話不多,卻讓他心潮澎湃啊。

  這邊人選已經定好,雖然紀彬手裏的人還是不多,但個個都是極爲厲害的人。

  李家主甚至把之前不敢拿出來的海船圖紙都包好,隨時準備給到紀彬。

  那邊三個工部的技術大佬也已經收拾好東西。

  這段時間裏,他們着重研究了那份圖紙,甚至還親手做了實驗,只是打鐵技術不夠好,沒有汴京那邊的焦炭可用,冶煉技術自然差點事。

  所以他們三個還請紀彬寫信,讓紀彬請求汴京撥些焦炭過來。

  焦炭這東西用處非常大,其實就是原煤再加工的產物。

  紀彬那個時空的西漢都已經開始用煤來鍊鐵,發展到宋代,就已經有了焦炭的出現,宋史裏都有焦炭冶煉的記載,而且是大規模的運用。

  現在這個時空的南軍國,朝廷那邊自然是有焦炭的,大多是三司製造,只有汴京門戶能用。除了冶煉貨幣,冶煉武器之外,也有一部分撥做薰香炭火。

  之前紀彬給引娘買過,小小一指頭,卻是極昂貴的價格,不過那是兩三年前了,不曉得現在是什麼價錢。

  畢竟是宮府的東西,能買來就不錯了。

  但話說起來,現在根本不用他買啊。給官方造船造蒸汽機,那自然是朝廷出錢!

  三位技術大佬一提出需求,紀彬立刻寫信上去,連討價還價的步驟都沒有。

  驚的這三位有點不適應!

  他們其實就是隨口一提,根本沒想過能通過啊。

  以前在汴京的時候,不管提什麼,都要一道道審批,怎麼這裏不用了?

  紀彬看着他們道∶你們好好研究就行,只要是合理要求,我會盡量滿足。

  這話更是讓他們眼睛發亮。還有這種好事?!

  他們想要的東西,焦炭只是第一步啊。

  但紀彬沒給他們太多考慮時間,趕緊收拾東西出發啊,還在等什麼。

  從興華府到海太城,坐馬車只要幾個時辰就好。

  中間還會路過已經種了莊稼的田地,因爲這三年都不要收稅,此地的百姓可以休養生息。以前的鹽戶如今也成了普通百姓,有些人還有點不適應,但更多人已經振作起精神,在找謀生路子,種田就是其中一種。

  有些人還學着去打漁。

  唯獨現在鹽場還是沒開,倒是讓人着急,不會算着朝廷派發官員時間,應該也差不多了。到時候曾經的鹽戶也能召集幾個,讓他們作爲管事進來,又或者做工也行,但現在做工是有報酬的,跟之前不同。

  再有紀彬在這邊監督,基本不會再出現以前那種情況。到時候這裏的百姓日子會更好過。

  聽說如今鹽場只開放了半個,讓興華府跟周邊夠用就行,再買賣就不必了。

  以前開了六個鹽場,主要還是因爲他們要販賣私鹽給海外番邦,所以才需要那麼多東西。如今不再售賣,這六個鹽場差不多可有可無。

  從荒地村走過去,這邊還在修路,其中蔡運就在其中,蔡運一邊記東西,一邊查看土質,再監督各處的質量,也是很忙的。

  他現在已經完全學到柴伯父的手藝,這次修興華府到海太城的路,都是他自己修的。這段路到十月就能完工,蔡運準備好好休息一下,陪陪老婆孩子。

  這會既然遇到了,紀彬肯定下馬讓大家休息休息,自己也找蔡運聊天。

  蔡運笑∶你現在可太忙了,總說找你喫酒,也沒時間。

  你也很忙啊。紀彬道,不過也是,好像你都沒休息過。

  蔡運直接道∶也有休息,再說我也想多掙錢啊,還是託你的福,咱們這附近都在修路,我岳父說以前他一年做一次,也就行了。現在竟然全年都在忙。

  剛開始以爲那段忙就是一時的,誰知道現在越來越忙。蔡運岳父就是柴伯父,當初教鋪橋修路的人。

  不過蔡運又說到另一個事∶十月之後,我家準備修繕,你也知道,我家那房子也該修了。到時候想用引娘做的那種瓦片。

  引娘之前就在設計瓦片,可以省瓦,並且連接巧妙。

  雖然小範圍試了幾次,但一直沒實際使用過,蔡運提到這件事,明顯是爲了這些活計感謝紀彬,所以主動拿他家當試驗品。

  紀彬想了想道∶這事我也不能說好與不好,引娘雖是我妻子,我也不能幫她做決定。還是要問她的

  這話一說,旁邊喫茶的官員還有李家主都看過來。臉上的表情都寫着,傳聞竟然是真的!不過紀彬連幫娘子做主都不敢嗎?

  可再看紀彬的表情,這哪是不敢,這是尊重。

  雖說是夫妻,但也要彼此尊重,彼此愛惜,哪能越過本人做決定。

  蔡運不好意思摸摸頭∶對哦,要跟引娘提的。回頭我讓巧晴過去一趟,她最近在孃家帶孩子,可想出去了,而且好久都沒打馬球。

  上次引娘回來,給她帶了邊境的馬球杆,可把她饞壞了,這次也能去玩玩。

  紀彬自然是沒意見,他對引娘制瓦的進度有些瞭解,應該是可行的,但還要跟引娘商議過再說。

  短暫歇息之後,紀彬帶着衆人繼續往前走。

  前邊的路就沒那麼好走了,時間比剛剛慢了兩三倍,這還是晴天,若是遇到下雨,就會更難走。還好這段路不算特別遠。

  紀彬他們走到海太城,這裏面的主街修過,但也僅僅是主街而已,剩下的地方荒草叢生,根本沒有落腳的地方。

  就算是海岸線,那也是亂七八糟的石子還有衝上來的海洋腐爛的東西,淤泥也不少。這些都必須清理之後,才能開始做事,一時間也不能清完,只要清理好他們夠用的地方就行。

  但紀彬一行人剛到,只見從主街上來了一行人,領頭的人紀彬也見過,正是海太城城主樊海鈞,這人是無權無勢沒有背景的舉子,能被分到這,也是隨手一指。

  還是現在朝中沒人可用,這才被分來的。

  不過這位樊城主顯然很珍惜這裏的職位,有了再小的職位,,也等於官場生涯開始了。

  紀彬帶着人趕緊下馬,就聽樊城主道∶紀先生,我們可算盼到你了啊!

  這位城主半點架子也沒有,看着十分激動∶整個海太城的人,都希望您過來!

  樊海鈞在聽到柴力說,紀彬打算把官辦船廠建到他們海太城,當時就蹦起來了,別說他有沒有什麼官員風範,這也是好笑了,從他考上舉子到現在,就不像個真正當官的啊。

  海太城裏,只有他一個城主,四個小吏,比之前代理城主在的時候,還少個人呢。就連城裏治安都是指揮使柴力撥人。

  柴力那倒是有二百個兵士,可那是怎麼來的?

  反正樊海鉤非常無奈。

  但他也沒灰心喪氣,看過海太城之後,就知道之前紀彬說得很對,現在海太城留下來的都是老弱病殘。

  不如好好開私塾。

  現在是五傢俬塾,只剩二百多個學生,稍微大一點,就去興華府了。之前海太城還有一千多人,如今也只剩下八百二十五口。一歲到五歲的,一百多,五歲到十三能上學的,二百多。

  剩下約莫四百多人,大多都是年紀大的老人家,或者身體有問題的,僅僅有三十多個年輕人被留下來照顧老人家。

  他這不是海太城,他這是大號的慈幼院。

  可樊海鈞也沒灰心,總算求來了修路,又把幾個私塾摸透,然後讓安排作坊活計給大家來做。閒的時候帶着兵士們去周圍除草。

  唯一讓樊海鈞欣慰的是,他跟武將柴力相處得還可以。

  他在汴京學習怎麼當官怎麼處理政務的時候,都說當地文官跟指揮使大多不和,就算沒有真的不和,但也不能多接觸,否則會有結黨營私的謠言出來。

  但看看他這地方,還謠言呢,鳥都不願意過來拉屎!

  也不對,西邊那片茂密的林子裏,鳥還是挺多的。

  樊海鈞也在自己努力,甚至還帶着人開耕荒地,雖然確實不多吧,但至少明年很多人糧食夠了,他不用去興華府要飯了。

  好好一個城主,名頭聽着不錯,實際也太慘了。

  就連他的所謂城主府,也只有兩間房子能用,一間睡覺,一間茅房,再多的可就收拾不出來了。其他小吏們跟他也差不多,更讓他嘆氣的是,這四個小吏裏,還有一個常用字都認得不多。但他又有什麼好挑的呢,有人能來海太城已經不錯了!

  這也就說明,爲什麼柴力一講紀彬要過來的事,他簡直要當場哭出聲。

  其實換了有經驗的城主知縣,也未必知道怎麼經營海太城。這還是沒經驗的官員,是真的很爲難。

  說句大實話,樊海鈞的當官經驗,可能還沒紀彬的多。

  所以這會紀彬一來,樊海鈞一口一個紀先生,恭敬得不行,而且還是真恭敬,不是假的那種。

  紀彬看着哭笑不得,就知道這位也是喫苦了,看着年紀應該不比他大幾歲,也沒什麼經驗。

  紀彬被樊城主迎着進了海太城府衙,一進門三個汴京來的官員都傻眼了。這也叫府街?

  他們工部最差的房間也比這個好啊。就說他們最受冷落的器造坊都沒這麼破的!

  樊城主不好意思道∶已經努力修繕了,可咱們海太城一沒錢二沒人,平時案件也少,湊合能用就行。

  不得不說,誰讓他是頭一次當官,經驗確實少了。

  好在地方破舊,椅子還是挺多的,至少在側廳還有地方坐。

  紀彬也看着這個府衙,確實是努力修繕了,但其他房子上面還破了個大洞,就連他們用的桌椅年齡也很大,地磚更是坑坑窪窪,連邑伊縣的府衙都不如。

  不對,連里長家的院子都不如。這個海太城是真的慘。

  四個小吏端來茶水,樊城主算是開始介紹。

  整個府衙就他們五個人,平日裏上午在私塾教書,下午辦公,旁的也沒什麼事。

  因爲知道紀彬等人過來,還特意收拾了官府的客舍,裏面僱了三個老者打掃衛生,他們可以都住到裏面。

  這也行,好歹有個落腳的地方。

  至於船廠舊址,則要李大按照先祖記載慢慢找。

  到時候可以撥兵士們來幫忙,紀彬甚至又問興華府要了三百兵士。

  一共五百兵士幫着建設一定很快的。

  樊城主聽到這話,震驚地看向紀彬。

  又要了三百兵士!

  這可都是年輕能幹活的啊,直接從興華府要的?說實話,他這個城主都沒這麼大的面子。

  要不然說紀彬過來是好事呢,這可是大好事!

  樊城主笑得眼睛都快看不到了,心裏可美了。沒想到吧,他苦盡甘來,迎來這麼大的財神爺!

  不止樊城主這麼想,他身後的小吏們抱着同樣的想法。

  還有一件事,因爲他們過來,所以原本五個私塾,變成四個,樊城主也會跟着紀彬他們一起做事

  而且現在學生變成,四個私塾,一共二百多學生,也差不多。

  紀彬在確保私塾確實沒問題後,這才同意。

  雖說現在教孩子們看不出什麼成效,但這纔是海太城未來的希望。

  一個城裏突然多了兩百多個讀書識字的人,在這哪個地方都是很厲害的事情,肉眼可見這個地方的未來會更好。

  這下人員差不多也就齊備了。

  還是分爲兩批,紀彬帶着李家主,樊城主,再帶幾百兵士去尋找前朝造船廠舊址,一百多裏的海岸線要找到舊址,不是很容易。

  而且海太城I舊址應該不算大,在先朝也就是中等規模的大小。

  先朝覆滅時,當時的長官一把火把造船廠燒了,如今百年時間過去,再想找到舊址是比較難的。

  當然也可以另起地方重建。

  但能利用之前的東西,肯定還是要利用的,能省很多事。

  有些建築就是地面之上的燒完了,但地基還在,船舶位置還在,甚至在舊址附近,還能找到被砸開船底沉下去的舊船。

  這些都是很好的參考。

  都說歷史悠久,歷史源遠流長,有時候的好處就在這。

  縱然本朝海禁已經許多年,官府造船廠也已經是歷史,可想要撿起來,還是有跡可循。至少不用從零突破。

  剩下的三個工部大佬則留在官府客舍裏,他們三個想尋個鐵匠,看看能不能做出他們要的東西。縱然焦炭還沒送過來,但紀彬家可是有好炭火的,他們都知道。

  紀彬一聽這話,簡直哭笑不得,別說了,先記賬,以後新皇買單。

  至於好的鐵匠,紀彬倒是想到之前東封村的劉鐵匠,只讓他們三人稍安勿躁,他寫信劉鐵匠請他過來。

  然後再尋興華府知府,調些鐵器過來。

  爲什麼不找官府的冶煉所?

  這就要去找宿勤郡春安城的了,邑伊縣也沒有冶煉所。

  而興華府跟宿勤郡是平級,根本不好開口徵用,否則就要寫一堆文書。還是私下自己的人脈比較好用。

  至於鐵器這種金貴的東西,相比先朝來說限制已經沒那麼多,但還是官方禁制交易。可現在紀彬自己都是官方啊,這有什麼不能調用的。都能用,現在就用。

  想當初找點硝石都訊麼艱難,現在連鐵器佳炭都問上頭要,也是不—樣了

  反正紀彬這些事做完,三個工部大佬看他的眼神頓時不同。這樣的上司好啊。

  想要什麼給什麼,想要什麼人就調什麼人。

  原本他們還覺得來這裏是不是來錯了,可現在看着,或許沒那麼壞?

  這三人加上他們長隨也在,紀彬也不用操心,他們一心演算公式,改進蒸汽機就行。

  休息一天,紀彬帶着李家主,樊城主跟柴力碰頭。

  昨日紀彬跟柴力燕芷遊也吃了頓飯,燕芷遊雖然對引娘沒來有些失望,但也知道引娘如今事情很多,也抽不開身。

  不討時間還長,總有機會可以見面。

  現在是從興華府的三百兵士還有柴力手頭的一百兵士,由紀彬他們帶着,開始在海岸線找舊址。不僅是舊址,還要標記天然港口。

  天然良港比較好發現,因爲特點非常鮮明,首先附近要有島嶼之類的地勢做遮掩,這樣可以擋住海面上的風浪,正好包裹好港口,讓這附近的水域變得平靜無波,若是附近有山體最好,甚至可以完美擋住海浪。

  但這只是其中一條而已,港口附近還不能有明顯泥沙,淤泥,否則會傷害船隻,甚至讓船隻陷入泥沙動彈不得。

  下面的水還要比較深,否則通行不了大船,船隻越大沉在水底的部分越多。

  如果一定要形容的話,就是平時大家看到的海灘,那肯定不合格的,因爲沙子太多。

  而把沙子變成水泥平臺,平臺前面直接是清澈的海水,前面這片大海域水質泥沙很少,接着海域前面是個能夠擋住風浪的島嶼。

  海浪過來,被島嶼遮擋,船隻通行,有較深的海水。

  大船在深水區停住,換小船載人載物到淺水區,淺水區的岸邊還要開闊一點,不然不好卸貨。

  除了這些,水面在冬季還不能結冰,最好周圍泥土也少,這樣不容易有淤泥產生。

  這麼多條件,就知道爲什麼要選先朝的I舊址,因爲既然能在那個地方開船廠,必然是符合這些要求。

  至於順便找着天然良港,目標也會比較明顯了。

  可以說先朝船廠舊址跟天然良港必然相輔相成,距離不遠。

  在南軍國裏,最典型的天然良港就是魯地的港口,所以那裏自古漁業船業都非常發達。

  紀彬說完之後,李家主看着他道∶你竟然對港口如此瞭解,明明南軍國根本不重視這些。紀彬笑∶很快就會重視了,咱們的船廠只是個開始。

  新皇是個有抱負並且記仇,還居安思危的人。

  在當初西邊打贏正赤部落,他都能蟄伏三四年,再給對面迎頭一擊。不遠處的海外番邦肯定已經被他記在心裏。

  紀彬剛開始想造船那是想出海,新皇想造船,那是想揚我國威,讓某些地方不要耀武揚威。某種程度上,紀彬還挺喜歡新皇的想法。

  反正船隻嘛,造出來之後平和的時候就出海賺錢,有些小人敢跳就打過去,什麼都不耽誤。至於到底是商船還是戰船,都在他們一念之間。

  所以兩人很快達成共識。南軍國第一個官辦船務司應運而生。

  所以紀彬斷言,船廠只是個開始,以後的船隻研究會繼續走上正軌,將先朝的船運技術撿起來,然後再發展自己的東西。

  時間用不了太久,他們南軍國的船隻也會強大起來。

  至於海禁的事,紀彬覺得,等自己牽頭造出蒸汽機,造出蒸汽船的時候,海禁不攻自破。

  一想到這紀彬久有些激動,但只有激動不行,還要動手開始找舊址。

  好在現在人手多,應該很快就能找到。

  幾個人分別帶着兵士們仔細尋找,找的同時更加詳細標註了海岸線,一里地爲標準,開始建標,到時候這些數據到手,也更方便建設。

  雖然建的比較頻繁,但對後續的建設都有用。

  但他們不僅要看海岸線,還要看岸邊幾裏地,甚至十幾裏地的位置,找舊址難度大大增加。

  可這些兵士們都知道他們在找什麼,也知道有紀彬帶着,絕對不是瞎胡鬧。

  剩下海太城的人,就看着紀彬一來,讓他們這邊海岸線都活了起來。

  紀彬還找了幾個本地漁民,他們應該最清楚這些東西,只是他們捕魚的地方都是小港口,能有漁船通過就不錯,剩下的地方只能憑藉記憶慢慢來。

  好在紀彬是個有耐心的人,大家慢慢找,他不着急。

  終於在兩天後,算是有了大致方位,就算這裏地方大,但架不住他們人多了啊。人海戰術一來,地皮都要掀翻。

  找到舊日址的時候,李家主甚至有點熱淚盈眶。

  這就是他家先祖說過的地方嗎,他家現在在這個地方學到造船技術,纔有他們李家如今的家業!

  現在這塊地雜草叢生,還是兵士們砍了不少枯草,這才隱隱看出下面地基。

  紀彬看着,這地方依山而建,地勢很高,前方寬裕的海域平靜無波,再前方是個較大的小島,完美庇護這片海域。

  紀彬站在高處又看了看,這一看就發現不得了的事。

  這片平靜的海域之寬,完全超過他的想象。

  因爲前方島嶼的巨大,島嶼上也沒什麼大山,完美擋住風浪,卻不至於一絲風也透不過來。這片海域至少能停靠萬計船隻!

  單是看着這片老天爺賞飯喫的地方,紀彬就能想象先朝鼎盛時期的造船廠,乃至港口有多發達。這點從興華府官學石刻上也能管中窺豹。

  不過先朝覆滅還是因爲末期時朝堂昏庸無度,殘害百姓。所以被人推翻。這些殘留輝煌也掩蓋不了那些惡行。

  在先朝末期的時候,這些船廠也都名存實亡,如今被興盛的南軍國撿起來也還不錯。

  紀彬都能看出來,對船廠港口更加了解的李大甚至有點激動。

  多好的地方啊,他以前怎麼就不知道呢!但知道也不敢過來,畢竟他家身份敏感。以後就不會敏感了!

  他要加入當朝的官辦船務司了!以後身家也算清白,再也不用被歹人威脅。

  就連李家主也不得不承認,如今的年份簡直好極了,他這種原本都要退居幕後的,都能出來一展拳腳。

  找到舊日址之後,留下二百兵士,開始清理這處的雜草,一百多年前的地基還在下面,隱約能看出點痕跡。

  這個造船廠不算小,格局也很清晰。

  佔地約莫有二三十畝地,不管是辦公的房屋,還是開放的造船場地,都在李家主的摩掌中慢慢畫出來。

  又花了幾天時間,這裏的大致佈局也基本摸清。

  全程跟着的樊城主震驚道∶這地方,竟然有規模如此大的造船廠,我都不知道啊。

  他肯定不知道,海太城的文書早在上一任那霍霍得差不多。這又歷經百年,這海太城的人又飽受苦難,能有幾個記得這些事的。

  這兩百兵士還在清理,剩下的三百人則挑了熟悉水性的,去水域之處看

  .現在議一塊看不出有

  什麼建設的平臺。

  但紀彬預估,應當是海平面上升,把原本海邊的碼頭平臺淹沒了,可百年時間對大海來說不值一提,說不定這些平臺就在如今淺水區的下面。若是真的能找到,那按着之前的規模建就好。

  相信等之前的碼頭復原好,海太城的大門也算徹底打開。

  他說過不僅要建造船廠,還要發展海太城,這點可沒說錯。

  海太城這邊熱火朝天的忙碌,還引來不少孩子們圍觀,他們一放學就看過來看熱鬧,甚至有些水性好的,直接一個猛子扎進水裏,嚇得大家趕緊撈他們。

  但畢竟是海邊的小孩,水性自然不一般,還帶着他們去找藏在水下的碼頭。

  可紀彬罕見冷臉,直接讓人把這孩子帶下去。

  甚至直接對樊城主道∶還請城主下道命令,若是看到有小孩自己前往水域,必然帶到私塾,戒尺打手心二十下。

  紀彬從來都是笑眯眯的,雖說自己有靠山,但卻從不會對人這樣說話,就連海太城小吏都是客客氣氣。

  如今講出這幾句,倒像是命令樊城主了。

  這讓樊城主心裏一驚,但沒怎麼猶豫,直接道∶屬下遵命。

  等等,屬下?

  他怎麼脫口而出這句話啊。

  不過這段時間裏,樊城主早就把紀彬當成上司一樣對待。

  紀彬笑笑∶只是建議而已,以前海太城亂糟精的,孩子們去海邊捕魚自然沒什麼,但海域兇猛,難免會遇險。如今大家有喫有喝,不必再冒險了。

  說是建議,可樊城主立刻找人傳令。

  要說不讓孩子去水邊,這話海太城的大人們也是同意的,每年都有落水去世的孩子,城主下令就更好約束孩子們了。

  但也有人說,他們這裏真的很奇怪啊。

  一個指揮使柴力,一個城主樊海鈞,還有那麼多兵士,小吏們。手下還有一個四品,兩個五品的工部官員聽他指揮。

  全都是朝廷官員,普通人看見小吏這種職位,都要點頭哈腰,就他紀彬不一樣。

  他不僅能使喚得動這些人,甚至還能讓城主發號施令。明明看着那麼溫和的人,卻有如此大的能量?

  放在其他地方,肯定是讓人覺得奇怪。

  可在紀彬身上,似乎一切都說得通了,沒辦法,誰讓他是紀彬呢。

  在大家愣神的時候,就聽潛到水底的兵士上來大喊∶紀先生!您真是神算!下面真的有以前的碼頭!還有幾艘小船呢!

  成了!

  前朝船廠原址找到了,碼頭也找到了!可以正式修復了!

  :https://www.bie5.cc。:https://m.bie5.cc

看小說網

看小說網是您最喜歡的免費小說閱讀網站。提供海量全本小說免費閱讀,所有小說無廣告干擾,是您值得收藏的小說網站。

網站導航

熱門分類

© 2023 看小說網 版權所有

首頁 分類 排行 書架 我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