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5章:這一去,也不知何時能回來
但是聽如審秋的口氣,想必楊氏,並沒有告訴他,她在萬喜寺的時候,是如何羞辱玉君的。
更沒有告訴他……
是她自己忍着痛,卑微的跪在地上求玉君,才求來的腹中骨肉平安。
而以楊氏的性格,自然是封了當時去萬喜寺的所有下人的嘴。
不准他們在老爺面前,提起自己下跪的事。
所以如審秋現在都還不知道。
當然,如審秋遞了拜帖要見玉君,也並非全爲了夫人的事來謝她,主要是玉君讓方景序送到如府給他的那封信上說,她能治好如修。
如修的病……
是如審秋多年的心病!
當聽到有人能解他的心病,那種心情,難以言喻。
他拿出玉君給自己的信,雙手遞過去,語氣稍有激動道:“知道醫不叩門的規矩,所以在下先給您遞了拜帖,這纔來見您……林老夫人,您真能治好如修?讓他成爲一個普通人?”
玉君接過自己寫的信道:“既是說了的話,自不會誆人。”
如審秋眼睛裏有光,但又慢慢暗淡了下去,不由地的沉了口氣道:“不瞞您,爲了如修的病,我請過很多名醫,連江湖上的術士都請過,但都束手無策,堅持了這些年,我幾乎都要放棄了。”“如修少爺的病,確實難醫,而且並非一朝一夕能治好的,需要很長一段時間。”
“那大概,要多久?”
“一年?兩年?十年?都有可能,我也說不準……而且這個過程,要受很多的苦,這些,我在信上已經說了。”
“是,我知道,所以在來之前,我問過如修,若能治好他的病,他能否承受那些苦。”
“如修少爺怎麼說?”
“他說他不怕苦,但怕我失望。”如審秋說到這,聲音有些哽咽,“那孩子,雖然心智不全,但他心裏什麼都懂,敬着我孝着我,我與他說過的話,他也都記在心裏,只是我作爲父親,多少有些苛責了。”
“虎父無犬子,您年輕時是翰林院大學士,自然也希望如修少爺成材。”
“可他畢竟不是正常的孩子,我也不該拿對待正常孩子那樣,去要求於他。”如審秋嘆氣,想起自己這些年對如修那般嚴厲,他便覺得對不住死去的髮妻。
玉君看出如審秋臉上的愧疚,默了默道:“當年如大人辭官回朗州,想必是因爲如修少爺吧。”
“您知道?”
“旁人都說,是因如大人不滿當今朝局,所以才一氣之下辭了官,以如大人清正廉潔的性格,因爲這個原因辭官也實屬正常,可當中真正的原因,恐怕不止如此。”
“此事,我鮮少與人說起……的確,也是因爲如修。”如審秋說,“他生下來時,我給他取名如修,是希望他能修好自己的心,不要被世俗所染,將來能讀幾本聖賢書,成爲棟樑之材,可人算不如天算,如修先天不足,註定不能成爲一個普通孩子,而京城那地方,雖在天下腳下,但魚龍混雜,多的是攻心算計,稍有不慎,便會招來殺身之禍,如修那樣的孩子,又是生在官家,難免遭人議論,長此下去,又如何能修得了心?萬一再被有心之人利用,他又分不出善惡,那後果……便不堪設想,所以,我才決心辭官,帶如修回到朗州,遠離京城。”
“如大人此舉,是對的!至少現在如修少爺是個心性乾淨的人。”
“嗯,我也不後悔當初的決定。”
“不過……”玉君欲言又止。
如審秋的神經瞬間繃緊道:“林老夫人,有話直說。”
玉君告訴他:“我方纔也說了,要治好如修少爺的病,並非一朝一夕,時間上我也說不準,所以,在治病期間,若我離開朗州,他也要跟我一起走。”
“離開朗州?”如審秋困惑。
但很快,他又好像明白了什麼。林老夫人還年輕,等林老太爺三年喪期一過,她還是可以再嫁人的。
所以,如果她要嫁出朗州,那麼如修也得跟着去。
玉君看出他在想什麼,笑了笑道:“如大人,您別誤會,並不是您想的那樣。”
咦?
她知道自己在想什麼?
如審秋問:“那您的意思是?”
玉君目光沉了沉,起身走到窗前,望着外頭斜飛的細雨,背對着如審秋道:“可能過段時間,我會去京城,這一去,也不知何時能回來。”
京城!
如審秋站了起來,神色凝重。
他當年辭官來朗州,就是爲了保護如修。
現在卻聽說,玉君要去京城。如果要爲如修治病的話,如修也得跟着去。
他看着玉君背影道:“在下多問一句,您爲何要去京城?”
“私事!”
“既是私事,在下也不好多問,可如修……”
“如大人。”玉君轉身看他,認真道,“您放心,如修被您教得很好,他現在能分得清善惡,知道什麼是對,什麼是錯,所以去了京城,你不必擔心他,而且有我在,我保證,他絕對不會有事!”
如審秋眉頭緊皺,心中仍有擔憂。
但看着玉君那道堅定的眼神時,他緩緩放下了心……總覺得,林老夫人身上有一種令人安心的感覺。
最後,他朝玉君深深的鞠了一躬。
比之前林世堯鞠得還要深!如審秋說:“那麼,就拜託您了。”
玉君點頭。
扶他起來。
如審秋走之前,突然想起一事,面露尷尬道:“還有一件糗事,在下真是難以開口。”
玉君知道他想說什麼,便自己說了出來:“是如修少爺的戲言吧。”
“正是,當初,那孩子從喬老太爺大壽宴回來後,就說要攢聘禮,等過幾年娶您進府,當時我聽了着實生氣,便打了他一頓,現在想想,本就是孩子的戲言,是我當真了,也讓您見笑了。”
“如大人不必放在心上,我也只當聽聽而已,想必是如修少爺念着我是個寡婦,可憐我罷了。”
“難得您不怪罪。”如審秋來之前想起這事,臉都紅了。還好林老夫人大度,當時沒有追究此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