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五十四章 李文優毒計困義師

作者:春華冬實
面對這詭異的計策,李毅三人出現了分歧,張英想良久道:“董卓自斷經脈,我便趁機兵至長安城下,將他的醜惡嘴臉公之於衆!長安軍民得知真情,必引人神共憤,一戰克城擒拿老賊!”

  張英之言可行,但民衆阻道影響進兵速度,不知要幾日能到長安城下,而十數萬甚至十數萬百姓涌至華陰,他們何以生存?李毅猶豫半晌道:“英兒之策甚善,但百姓將如何安置?我們帶走全部人馬,留給李蒙、華雄萬餘兵力,能妥善照顧民衆的生活起居嗎?”

  “幾十萬民衆,生活用品全被剝奪,只是帶着一張嘴,來分自家的資源。這殘暴、無恥的****,竟然想出這等歹毒的主意!真恨不得將他碎屍萬段!”於冰負責後勤,她深知這幾十萬民衆的壓力之大,令人難以置信。去年秋季所收糧食雖多,怎夠這麼多人耗費?她猶豫片刻道:“董卓洞悉我們走親民路線,纔出此下下之策,逼迫我知難而退!”

  “決不能令董卓得逞,就算再耗一年半載,也要把他根除!”李毅不達目的誓不罷休。

  “這個辛辣的主意,並不是董卓的手筆,他心狠手黑,腦袋卻不靈光。知我者李文優也,李儒搜腸刮肚想出此計,無論我們去留,他終能勝出一招!”張英也顯得十分無奈。

  大批難民涌來了,從初時的幾萬,上升到十幾萬,直至幾十萬,面對嚴峻的形勢,張英收起了鐵石心腸。什麼攻擊長安,如今便是董卓反攻倒算,李毅也只能閉城不戰。於冰也放棄了不切實際的思路,若真是棄民衆而走,李毅多年經營起來愛民如子,與百姓同甘共苦的形象,立時毀於一旦。

  派出快馬報與趙雲得知,令其速令兵馬撤回華陰防守。同時將面臨的窘境通報馬氏父子,讓其好自爲之,能守住槐裏最好,若是守不住,便視情況撤兵,等待再次擇機進攻。

  有趙雲鎮守前沿,李毅等終於能全力以赴安置難民了。本想衆百姓也許能留下後手,不想抽樣調查的結果出來,董卓、李儒合謀的計策歹毒之極,所有百姓家的糧米,要一粒不漏的獻出,否則將面臨家破人亡之殘局!被迫交出糧食,由於時間倉促,極少能轉運至長安,大部分被官兵付之一炬,化爲灰燼了!

  有敢私藏糧食者殺無赦,許多民衆因此喪命,最終私藏糧食百不足一,且所藏糧米微不足道,不值得勞師動衆往返奔波。

  幾十萬的龐大軍團,聚攏在華陰至潼關之間,擠滿了所有房屋,撐破了許多營帳,依然有人風餐露宿荒野。那擁擠不堪,哄哄嚷嚷,混亂的場景令人無法想象!喫喝拉撒睡,便令李毅全軍忙得不可開交。面對巨大的壓力,必須早日想出應對之策。

  疏散,儘快的將這些百姓疏散至弘農,那裏被董卓遷成無人區,只有深山才留下幾戶人家。遷徙百姓的工作,在首日便已經展開了,但百姓行動緩慢,尤其糧食供應不利,令饑民難於奔行。

  董卓爲李毅好好的上了一課,如何安撫民心,令李毅焦頭爛額,他奔赴各處,對百姓做出保證:“不管面臨的艱難困苦有多大,只要有我李毅一口喫的,就不會讓大家餓死!”

  百姓生命有了保障,發出一片歡騰之聲,李毅仁愛寬厚的形象,也深深印在衆人心間。李毅成了百姓支撐下去的守護神,他們忍着飢餓,等待着好日子儘快到來。

  好在大軍進發在即,從弘農調運大量的糧食,支撐着局面。不過這也只能保證,幾十萬民衆不至於餓死,每日喝上兩頓稀粥。隨着百姓的動遷,關中減小了壓力,但糧食也幾乎消耗殆盡。

  每日調運糧米不輟,由於運力有限,難於滿足百姓的嘴巴。如何儘快疏散百姓,纔是當務之急。走了一段彎路,終於改弦更張,迴歸了正途。爲了使饑民能夠有力氣行走,沿途之上每隔十幾、二十里,便設立一處粥棚,一天之內連續不斷的熬粥並分發到每個路過的饑民手中。

  饑民能填飽肚皮,情緒得到穩定,行走的速度終於有了改觀。隨着地表溫度一日高過一日,夜宿荒野的滋味,也能夠忍受。鞋子穿爛了,將士們獻出戰馬,衣服破了士兵們取出針線包……

  軍擁民民愛軍的故事比比皆是,隨便講出一個小故事,都能令聽衆淚水盈盈。

  屯田一年的收穫,可供將士維持兩年,因糧食富足,送十萬斛引誘於夫羅出兵,不失爲上策。但如今待哺之口徒增將近十倍,當初的決定變得有些草率行事了。

  糧食短缺已成定局,不採取自救,便無法支撐到秋季。荊州少有禍亂,民富糧足,是一個天然糧倉。李毅金銀財寶不可勝計,大量外購糧食,填補軍民的消耗。

  “我與劉表的關係平平,不過購買糧食,可令其從中漁利,他不會錯失大撈一把之良機!”於冰獻策往荊州購糧。

  “派人遠涉荊州,再經南陽回奔弘農,長途販運消耗巨多,浪費尚不足惜,但運輸效率低下,才真正令人擔憂。”張英講出了心中的憂慮,不過未經過實踐檢驗,還不清楚運糧的損耗率。若沒有分段運輸的經驗,損耗太大恐難以爲繼了。

  採買糧食的隊伍派出去了,但路途遙遠,交通不便,致使效率不高,所採購的糧草顯然是杯水車薪,難解燃眉之急。見遠水解不了近渴,全軍上下只能選擇一條自力更生之路。

  除了留下趙雲帶領本部人馬防守華陰,將餘下將士以伍什爲單位,分散於各處,令其帶領饑民從事生產自救。百姓也按照鄉、屯、裏,進行了編制,分佈於弘農的各縣。按照人丁將土地分到百姓手中,而此時已到一年一度的春耕播種之季節,李毅將種子發到軍民手中,帶領百姓搶墒耕作。(未完待續。

  :https://www.zibq.cc。:https://m.zibq.cc

看小說網

看小說網是您最喜歡的免費小說閱讀網站。提供海量全本小說免費閱讀,所有小說無廣告干擾,是您值得收藏的小說網站。

網站導航

熱門分類

© 2023 看小說網 版權所有

首頁 分類 排行 書架 我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