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二九章 奧斯曼沒有選擇的權利
王啓文將幾分報紙放下後有些好笑的對唐紹儀說道
“現在英法的報紙都聲稱我們支持奧斯曼是爲了給俄國更大的壓力在北方邊境讓步,英國哪裏來的自信覺得這不是我們在針對他們。”
“這對於我們來說到是一個好消息,注意力全部移到俄國身上,我們的計劃就更安全。”
唐紹儀也樂呵呵的,英法出現了一次誤判,他們堅信中國支持奧斯曼就是看中了俄國站在巴爾幹之後,那地方的民族勢力複雜,俄國人一直希望藉此擴展自己的勢力範圍。
企圖利用奧斯曼對俄國進行打擊,並逼迫俄國注意其中一個方向。
不過這也不能怪英法等國出現這樣的誤判,因爲北部安全問題確實是中國最重要的核心利益,比給英法找麻煩和中國在東南亞的利益要高出很多個優先級。
而且英法根本就不相信未來俄國會倒在歐洲戰爭中,畢竟拿破崙時期莫斯科都被一把大火燒了個乾淨,可俄國依然堅持戰鬥,並仍是歐洲的強國。
唐紹儀雖然對此看的也並不是很清楚,對於王啓文那“歐洲大戰將會讓好幾頂王冠滾落到地下”的預言也半信半疑,
但是他知道俄國在西伯利亞方向上對中國造不成太大的威脅,而且歐洲主要國家最近幾年都不會有閒工夫關注別的地方。
王啓文:“不過英法兩國政府還是有誠意的,乳溝他們能夠‘說服’俄國首先讓步的話,我們也會與他們進行談判的,奧斯曼的錢被榨的差不多了。
前後買了兩艘戰列艦,借了一千萬英鎊的債,再加上鐵路,軍港就算有德國人在後面幫他們撐着奧斯曼人也支持不起戰爭了,利用俄國藉口趕緊從近東抽身是最好的。”
唐紹儀:“我們要放棄近東嗎?”
王啓文:“不,我們從近東抽身是要奧斯曼放棄繼續與意大利戰爭,他們已經給了意大利足夠的教訓,也給德國人展示了足夠的價值,不光是地理位置的價值,還有戰鬥力的價值。
德國人現在一定是絞盡腦汁也要將奧斯曼拉上他們的戰車,對於我們來說這就足夠了,接下來該讓奧斯曼人用剩餘的力氣和資金應對巴爾幹地區的威脅了。
如果將寶貴的資金和軍火全部消耗在了這裏,那麼奧斯曼抵抗巴爾幹聯盟的軍力將虛弱許多,如果他們在巴爾幹戰爭中損失代打是不符合我們利益的。”
“如果我們撤走他們一定會放棄與意大利人的戰爭嗎?現在奧斯曼在北非的形式很好,對意大利人造成了沉重的打擊,在這種情況下,他們可能不會放棄北非的。”
唐紹儀對奧斯曼是否會與意大利停戰表示懷疑,根據伊斯坦布爾的中國使館彙報,那位在去年組織了一次成功進攻,給意大利人沉重打擊的穆斯塔法·凱末爾將軍已經成了他們的國民英雄。
現在他們全國都充斥着將意大利人趕下海,重新奧斯曼帝國榮光之類的聲音,土耳其青年黨可能不會背叛這樣的民意。
“奧斯曼人不願意,我們和德國會讓他們願意的,英法兩國不是希望我們在戰爭中持有更和平的態度嗎?現在時機已經到了,我們可以對北非戰爭進行調停。
同時你們要和德國外交部加強聯繫,要讓德國人看到巴爾幹地區的危機局面,相比起巴爾幹,北非和意大利都是無關緊要的地方,
當我們和德國的態度改變後,奧斯曼人會慎重考慮我們的建議的。”
王啓文的意思很明確,奧斯曼人沒資格選擇和誰打仗,在哪裏打仗,他們也沒有資格對自己的國土進行重要程度劃分,
一切都要看中國德國這樣的大國強國有什麼需求,然後根據中德的需求來確定哪場戰爭更重要,哪個地區更重要。
從總統府離開後,唐紹儀立刻準備召見德國駐華大使,向他傳達中國政府的意思,在奧斯曼問題上與德國達成一致。
不過德國人這個時候顯然有別的心思,就在唐紹儀忙着與德國大使館聯繫準備讓奧斯曼改變自己目標的時候,德國政府內部也進行了一次會議。
這個會議是威廉二世召開的,會議的重點是北非戰爭中的另一個主角,意大利。
之所以爲意大利單獨準備一場會議是因爲德皇威廉二世因爲意大利在戰爭時期的表現對他們產生了懷疑。
在會議上,威廉二世提出了一個很尖銳的問題,那就是意大利是否有可能背叛同盟國轉而投入協約國的懷抱。
這個問題很不好回答,因爲意大利並沒有公開宣佈背叛同盟國,在戰爭中所有的行爲都圍繞着擊潰奧斯曼,奪取他們的北非行省,沒有刻意傷害德國的利益。
從這個角度來說,意大利只是在儘可能的滿足自己的利益,他們的一切行動都是爲了吞下奧斯曼在北非的行省,並且沒有對英法的拉攏做出更多實質性的迴應。
但是意大利與德國和奧匈帝國兩國的利益方向出現問題確實不爭的事實,德國和奧匈帝國要拉攏奧斯曼帝國,而意大利卻偏偏要打劫奧斯曼。
這在無形中損害了德國的利益,如果德國沒有表示的即便維繫住了三國同盟他們失去的也比得到的多。
現在威廉二世提出這個問題,也可以看做他在意大利和奧斯曼之間做出了選擇,他現在已經越來越傾向於奧斯曼帝國了。
但是威廉同時仍然不願意將意大利推向協約國那一邊,他需要手下的臣子給他一些建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