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五零章 最後的準備
不過因爲中國是在1909年底才與德國合作推進14英寸重炮項目,所以凱撒級的開工實際上費力一番功夫。
那個時候凱撒級戰列艦首艦已經開工,而德國人認爲對已經開工的戰艦進行改動換上更重的炮塔勢必削弱這艘戰艦的生存能力。
所以最終凱撒級首艦被踢出這一級戰列艦,並被重新命名爲凱瑟琳號,凱撒這個名稱交給了還未來得及開工的二號艦。
但是凱撒的圖紙已經成型,德國造船廠表示如果要大改凱撒級在1913年前無法下水,最終無法忍受時間損失的德國海軍只好讓步,保留了落後的舯部斜角炮塔布置,裝甲也因爲更大更重的炮塔做了調整。
這讓凱撒級雖然與中英兩國的超無畏一樣擁有10門火炮,但是實際的彈藥投擲量卻遠比採用中軸線佈置火炮的俄裏翁和驪山級小。
德國人無法忍受主炮火力的弱勢,所以後續新的國王級也採用了新的中軸線火炮佈置,不過他們已經無法追上英國人了。
英國人在俄裏翁四艘超無畏下水後到中國驪山號戰列艦下水這一段時間內完成了四艘新的戰列艦和兩艘戰列巡洋艦。
而德國人在此期間中只完成了四艘戰列艦和一艘戰列巡洋艦,如果算上仍然在建造的戰艦,德國的差距就更大了。
所以德國立刻就想到了中國現在加緊建造的驪山級戰列艦上,他們打算從中國購買一艘或者兩艘戰列艦彌補與英國人之間的差距。
但是英國人顯然不認爲德國人與他們差距明顯,他們會盡一切努力阻止德國從中國獲取戰列艦的,
中國人之前給德國出售坦恩號的姊妹艦和名將級戰列巡洋艦時就已經讓英國人破防了,因爲這兩級戰列巡洋艦上使用的都是江南造船廠的12英寸火炮
而這一型火炮的技術來源是英國,德國在發現江南廠的12英寸火炮技術水平出色時乾脆買了這一型艦炮的技術,最後有着英國血統的德國12英寸火炮裝備在了拿騷級戰列艦上。
這相當於是英國的技術拉高了德國海軍的裝備水平,讓德國與英國在無畏艦方面火力持平,如果沒有這一檔子事,德國人的拿騷裝備的還是280mm火炮。
不過這一次德國人可能要失望了,中國海軍這一次說什麼也不想讓出第一批次的戰列艦了,林永升表示,現在的世界局勢很危險,亞洲同盟的整體海軍實力是弱於同盟,協約兩大軍事集團和美國的。
爲了確保亞洲的武裝中立不必破壞中國不能像1909年那樣大肆提外國造艦,現在必須加強中國自己的海軍實力。
最終中國海軍的建議得到了中樞支持,也就是從驪山級戰列艦開始,今後中國的造船廠將會在優先滿足本國武裝力量的需求之後在考慮外國軍艦訂單。
之前那種爲換取外匯先滿足外國訂單再考慮本國海軍的意大利式風格徹底成爲了過去時。
這對德國來說並不是一個好消息,在與中國外交部祕密接觸後,德國大使哈豪森表示:“中國在滿足自身裝備需求之前,絕無可能出售超無畏艦,提爾皮茨元帥需要考慮新的補充方案。”
德國海軍對此大失所望,他們認爲中國的造船廠不可能在像之前那樣被德國海軍利用了,而這進一步讓德國政府堅信提前發動戰爭是唯一的選擇。
因爲在失去中國造船廠的支持後,德國就更不可能在海軍軍備競賽中佔據上風,爲了避免英國用艦隊徹底壓垮德意志帝國,與協約國開戰的時間不能晚於1915年。
類似這樣的言論讓提爾皮茨很是無奈,提爾皮茨本質上並不希望和英國交戰,他是想通過風險理論,極大的加強德國海軍實力,能夠讓英國人在採取敵對行動時三思而後行。
他最終還是失敗了,提爾皮茨接受了現實,開始努力制定針對英國的海軍戰略,並最終拿出了一整套方案。
提爾皮茨的方案十分謹慎,他認爲在北海這個水堂中德國公海艦隊是無論如何也不能和英國大艦隊相比的。
所以印度洋艦隊在執行破交時還有一個重要作用,那就是拉扯英國人的兵力,用印度洋航線威脅英國人抽調更多的兵力前往印度洋,讓英國大艦隊與德國公海艦隊的實力接近。
同時德國的水下艦隊要在地中海,西太平洋對英國和法國航線進行大範圍襲擊,進一步分散英國的艦隊實力,隨後公海艦隊再選擇合適的時機與英國人進行決戰。
只要英國在任意一個戰場上出現劣勢,那麼英國的整體實力都會被削弱,德國勝利的可能性就會增大。
提爾皮茨的計劃最終得到了德皇的支持,但是德皇在印度洋艦隊的兵力構成上改變了主意,他拒絕抽調更多無畏艦前往印度洋。
德國在無畏艦和超無畏艦方面的劣勢讓他擔憂公海艦隊的實力,他不想進一步的削弱公海艦隊的實力。
最終,提爾皮茨也只得放棄再抽調一兩艘戰列巡洋艦前往印度洋的計劃。
德國海軍的作戰計劃已經成型,而德國陸軍也開始了最後的準備,他們依舊決定使用已經過世了的施裏芬元帥的計劃,對協約國西攻東守,開戰後以最快速度消滅法國。
不過與歷史上不同的是,德國此次的戰爭計劃有了更多新式武器的支撐,他們相信這會讓德國以更快的速度消滅法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