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零四章 西班牙
農村盛行半封建的大莊園制度,大地主掌管國內絕大多數土地和資源,下層階級人民生活困苦。
1923年時米格爾·普里莫·德·裏韋拉在國王阿方索十三世的同意下發動政變,建立了長達7年獨裁政權,到了1931年西班牙又爆發了革命,德·裏韋拉政權被推翻,阿方索十三世則流亡海外,西班牙第二共和國成立。
中國對此一直保持着密切關注,而中國政府之所以對這個歐洲破落戶這樣關注是因爲菲律賓依然在西班牙手中。
與歷史上不一樣,西班牙在中,英,德等國家的幫助下從美國的獠牙下保住了菲律賓的大部分土地。
菲律賓所處的位置對於中國來說非常關鍵,有着極大的戰略意義,所以必須要關注目前控制菲律賓主權的西班牙。
而且西班牙第二共和國與之前一樣一直處於動盪不安的狀態下,換政府比換衣服還勤快,各種措施傷害了固有的食利階級,再加上席捲全球的經濟危機,西班牙第二共和國面臨嚴重的內部動盪。
爲了改善政府的窘境,西班牙第二共和國政府成立時曾企圖將菲律賓出售給中國,換些錢花花。
西班牙政府認爲中國佔據整個南洋的野心不可能被打消,他們在中國手下也肯定守不住菲律賓,與其想荷蘭的殖民地一樣被中國奪走,不如換個體面的方式,至少還能有些收益。
中國政府也與西班牙進行了談判,不過最終還是因爲西班牙開價太高,以及英國的堅決反對作罷,爲了迫使西班牙放棄出售的心思,英國人甚至在經濟危機最嚴重的時候對西班牙進行了一次軍事威懾。
西班牙政府不得不退讓,而這也成爲了32年荷西·桑胡霍將軍發動政變的一個新藉口。
目前西班牙國內的階級互鬥與大蕭條使社會動盪不定,各種主義在西班牙迅速蔓延,國內充斥着各種不同意識形態的政治力量、左右翼互相沖突,
聯合其他主義者擴大自己的勢力;其中,法西斯主義的長槍黨和西班牙共產黨手段最爲激烈,他們在國內的暴力事件極多,也激化了內戰的陣營對立,導致衝突規模逐次升級。
到了1935年,西班牙左翼集團的人**線和右翼的長槍黨競爭最爲激烈,雙方的矛盾不斷加深,根據駐馬德里的中國大使館彙報稱:“西班牙空氣中的硝煙味已經一天比一天重了”
在這種情況下,中國有必要做出相應的反應,避免西班牙政府垮臺甚至內戰後有國家趁虛而入對菲律賓採取中國政府不願意見到的行動。
藍天蔚在仔細的看完相關情報後,臉色也凝重了起來,西班牙的情況遠比他想象的要嚴重。
西班牙的情況藍天蔚其實有一定的瞭解,在軍改後,陸海空軍部被撤銷,三軍總參謀部被明確爲軍隊最高軍事指揮機關,平時負責制訂部隊建設和作戰計劃,戰時全權負責指揮軍隊的所有軍事行動。
自此,總統可以通過新成立的國防部和三軍總參謀部分別對全軍實施行政領導和軍事指揮,這樣的加強讓總參謀部有足夠的資源組織起了一個特殊的戰略分析部門,
這個部門通過軍情局以及內務部下屬的安全局等部門來廣泛蒐集世界各地區和國家的情報,並通過這些情報來對這些地區國家進行分析,
除了傳統意義的情報外,他們還通過民族,人種,甚至生活習慣等許多特點來判斷其政府的分析。
但是這個部門的分析結果顯然有些高估了西班牙政府的控制力,他們認爲西班牙應該還能勉強保持一個維持表皮不分裂的政府。
但是藍天蔚從這堆的情報中發現西班牙內部的局勢惡化的實在是太快了,這個速度遠遠超過了總參謀部的想象。
“總統先生,如果西班牙最終爆發內戰,這很可能會成爲我們與英國全面戰爭的導火索。”
藍天蔚已經想到了最壞的結果,在他看來英國人是絕對不會放棄這個機會的,他們或許會在西班牙陷入混亂後施加影響,給西班牙其中一方或者兩方做出所謂承諾,讓菲律賓被國際託管,結束內戰後在交還給西班牙。
或者直接出兵將西控菲律賓島嶼全部給佔下來,避免中國搶先一步拿走菲律賓,總之英國可能會使用一切可能的手段避免菲律賓被中國所控制。
但是這樣的行爲是中國所不能接受的,就像英國不能容忍菲律賓被中國控制或加入亞約一樣,中國同樣不會坐視英國在東亞的勢力範圍進一步北移,
相比起英國擔憂的東南亞殖民地面臨中國更重的軍事壓力,英國勢力範圍北進直接威脅到了中國本土的安全。
以馬尼拉爲中心,重轟炸機,海軍艦隊的活動半徑幾乎將整個中國最精華的東部地區包裹了進去,
菲律賓被英美這樣的強國控制,中國失去東印度羣島石油航線的風險也會增加,甚至與日本的航線都會面臨被破襲的風險,中國對蘭芳的控制將被削弱。
中國海軍與太平洋中的關鍵節點的連接也會被威脅甚至隨時會被切斷,進而削弱中國在太平洋上的競爭能力。
爲了避免這些危機,中國甚至不惜在自身軍事工業殘缺不全,俄國對華軍事壓力最大的時候都咬牙支持西班牙與美國作戰,在如今成長爲世界數一數二的軍事強國時更不可能在菲律賓問題上讓步,這樣一來,中國執行南洋戰略的時間將會提前,而這會讓戰略影響變得更加不可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