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91章 便宜行事
所以曹嶽纔會說出那樣的話來。
劉永銘瞪着雙眼說道:“又我給錢?”
曹嶽笑道:“誰讓六爺您的銀子多呢!您平日裏看到侍衛、宮人,不都是會給幾顆金豆銀豆什麼的麼?對於您是小錢,對別人可就不一樣了。”
劉永銘氣道:“我這次出門真沒帶那些東西出門,更沒帶錢呀!要不然這樣,紫宸殿裏還算是有點值錢的玩意,讓侯不平拿出去當了,就當作他的盤纏了!”
曹嶽搖頭說道:“六爺,皇上回來要是發現少了幾件心愛的物價,那可饒不了您!”
劉永銘指着後殿說道:“後廳那裏還打翻了一整個架子呢!都碎了一地了,拿幾件瓷器出去便賣,父皇不知道的!”
劉永銘與曹嶽爭了起來,那卓英連忙說道:“奴才來出!奴才來出!奴才這幾年還算是攢了點錢。”
曹嶽連忙擺手:“這可不行,定要叫六爺來出。這主意可是六爺給出的呢!人家在長安過得好好的,非得給人家打發走。太子身邊少一言官,這可是大事呀!”
劉永銘言道:“曹相,你這是與本王置氣呢?侯不平可是本王弄到太子身邊的,本王還費力把他調走?你想什麼呢?”
曹嶽的心裏很清楚,劉永銘把侯不平弄到太子身邊是爲了離間太子與自己。
但最近侯不平把太子保護得太好了,太子幾乎都沒犯什麼錯。
而且皇帝不在宮中,也沒有人去訓罵太子,這讓太了安逸了一段時間。
若是在皇帝不在的時候把侯不平調開,曹嶽在紫宸殿走不開,林從南脾氣又醜,林逸又愛出餿主意。
沒有皇帝訓斥、沒有侯不平提醒、又有林逸才出餿主意,太子極可能會做出一些讓皇帝生氣的事情來。
等皇帝回來,怕是太子要吃不了兜着走了。
這些劉永銘的小心思已被曹嶽看被,但他又極度否認。
劉永銘補充道:“要不是無人可用,本王用得着這樣。要不然你推薦一人來。”
曹嶽笑道:“不不不,還是侯不平吧,侯不平就可以!”
“行了,我寫個條子,讓他去秦王府領銀子去吧。”
曹嶽言道:“六爺,可別給少了!”
“你剛剛可就說是盤纏!盤纏能有多少?”
“侯右都上任商洛府以來,那些薪俸可都作爲利息錢進了您的口袋了!”
“那是他自願的,本王又沒逼他!”
曹嶽笑道:“六爺,幫個忙,放了他吧!”
“怎麼?是怕他欠着本王銀子,以後東宮若是什麼事情,本王借用這欠錢之事逼他在東宮裏做點什麼事情出來?”
曹嶽笑而不語。
劉永銘白了曹嶽一眼,說道:“行了行了,曹相您都爲他開口了,本王還說些什麼。五百兩!不能再多了。”
“免了那筆欠債吧。”
劉永銘爲難得說:“本王可是靠着放貨過活呢,賺那點銀子也不容易,要是誰都來這麼一手,那本王喝西北風去呀?”
“謝六爺免了侯右都之債,您寫個條子吧!”
“不帶你這樣的!比本王還無賴”
曹嶽笑道:“臣這裏還有個好處給您!”
“什麼好處?”劉永銘一下子來了興趣。
曹嶽笑道:“現在還不能說,您先把銀子給了侯右都再說吧!”
劉永銘白了曹嶽一眼。
那曹嶽笑道:“不會讓六爺您喫虧的。”
劉永銘見得曹嶽如此信誓旦旦地保證,他也不再疑心些什麼,畢竟劉永銘之前就沒想過真要侯不平的銀子。
之前收的利息錢就收着了,再給他幾百兩免了之前的債劉永銘其實也不心痛的。
只是現在倒是讓曹嶽做了個人情
劉永銘點了點頭說道:“行吧,我再交待小桌子幾句話。”
卓英馬上應道:“六爺您吩咐。”
劉永銘說:“去桌面上拿雙筷子給侯不平帶上。”
“筷子?”
“你就對他說……”
…………………………
卓英一手拿着聖旨,一手拿着寶劍腰裏還插着一雙筷子,形象十分可笑地走出了殿外。
那侯不平見得卓英出來,連忙迎了上去。
侯不平着急地說道:“卓侍中,皇上見我麼?”
卓英搖了搖頭。
那侯不平一聽,怒火中燒,他叫道:“天下崩離,亂紀毀綱者皆出於豪強仕人。國家多難,救世哺民者多出於顛沛草莽。臣子安坐於朝內如何濟難?世家屯糧於倉中如何救民?不派欽差又當如何拯民於水火之中!何故安頓世家富主而不跌視民情呼?”
侯不平說完撇開卓英便要往紫宸殿裏闖。
守在紫宸殿外的禁軍侍衛哪裏容得侯不平亂來。
他們往侯不平身前一站,也不打、也不罵只是阻住侯不平的去路。
只要侯不平不再往前,禁軍其實也不會爲難他的。
若是侯不平真要硬闖,怕是禁軍侍衛不會再這麼客氣了。
卓英連忙拉住侯不平說道:“侯右都!侯右都!莫要如此,有旨意!有旨意!這聖旨是給您的!”
“給我的?不是說宣完了麼?”侯不平回過身來看着卓英手裏的聖旨愣了一下。
他又問道:“有聖旨爲何剛剛不宣?”
侯不平說完正要下拜,那卓英連忙用拿着東西的手去扶止。
他一邊阻止一邊說道:“不必不必!皇上交待了,不必宣,您自己看。”
“哪裏有有旨不宣只看的道理?難道改規矩了?”
“您看了也就明白了。”
侯不平疑惑着從卓英手上接過聖旨,而後不可置信地張開來看。
只這一眼,那侯不平便猛吸了口氣:“便宜行事!”
侯不平終於明白爲什麼這份聖旨明明已經從翰林院送過來了,卻遲遲也沒有拿出來。
“便宜行事”真的得需要好好得考慮要不要真的給出去!
卓英看了看左右,見得只有宋憲在場而沒有別的官員,他向前靠近了一步。
卓英輕聲說道:“皇上讓您即刻起程,微服而去。先理清洛陽府之情況,屆時第一批的糧食、銀貨必然已到位,您自行安排事務。皇上還說,凡事不必請示,可先斬後奏!”
卓英說着將手中的寶劍也給遞了上去。
侯不平愣了愣神,言道:“先斬後奏?”
卓英道:“皇上說,救民於水火,錢糧多寡爲其次。朝中良政能施民於下者,方爲其主。吏治清明,上下通達方能救世。若貪吏腐官行於阡陌,除以天災必又加人禍矣。御賜之劍可斬一切不法、不容、不敬、不孝者!”
侯不平一聽那兩眼是熱淚盈眶。
他向殿門外退走了幾步,而後面對着那殿門,噗通一聲便跪了下來。
侯不平高呼:“青天有眼,蒼生有救矣!皇上聖明呀!”
卓英此時的手已然空了,他連忙上前攙扶:“侯右都,請起,快請起!”
卓英扶着那侯不平從地上起來。
卓英又說道:“皇上讓您快些起程,莫要張聲,免得讓那些有心之人向地面通了氣,或是讓世家藏匿糧食不願出舍,或是讓職官做以假賬通賈售糧,損國之資。總之,您快些起程也就是了。”
“是是是!”侯不平一邊應,一邊擦去眼淚。
但此時侯不平又有些擔心起來。
他現在全身上下也就那幾枚大子,這要出行真就不太容易。
侯不平正想着從哪裏可以借到錢之時,卓英從懷中拿出一張紙來遞了過去。
“這是……”侯不平有此示解。
卓英輕笑道:“六爺在殿裏頭呢。皇上讓六爺寫了張字條,讓您去秦王府領盤纏,還說您以前欠六爺的銀子就一筆購銷了!”
“阿?”侯不平驚了一下。
他一手聖旨一手寶劍,艱難地用右手兩指手堅難得接了過來。
侯不平看了一眼,心中欣喜,小心翼翼地收進了懷裏去了。
卓英看着侯不平悲天憫人且又清貧的樣子也有些不忍。
正此時,卓英又想起了什麼事情來。
他連忙從懷中抽出了劉永銘給的那雙筷子。
“侯右都,這裏還有雙筷子,您也拿着。”
“筷子?”侯不平有些疑惑,他不知道皇帝給自己筷子是什麼意思。
卓英說道:“黃河泛災之時皇上正在用膳,當時就抓着這雙筷子。曹相在裏頭起草聖旨之時,皇上手裏的這雙筷子就沒放下過!剛剛皇上讓小人將這雙筷子交給您。”
“把一雙筷子交給人?皇上這是何意呀?”
卓英言道:“賑災放有放糧,放糧必有舍粥,舍粥必有吏官從中私囊。皇上說,凡官倉施粥,以筷試之。筷子插入不倒者,賞優績。筷子斜倒者,評劣績。任後侯選不用。筷子浮起者……”
“如何?”
“粥廠主事者當場斬首示衆,隨衆小吏發配充軍,縣令革職,知府罰俸。”
侯不平那淚終於是止不住了,但他那張老臉雖然掛着淚珠,但顯出的卻是一鼓堅毅之表情。
“皇上愛民之心,臣必宣之鄉里,好叫百姓得知!望卓侍中轉告皇上,若是賑災不利,請治臣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