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返火紅年代 第132節 作者:未知 劉海點點頭,那邊估計是給川藏提供車,不過回頭一想,有了這些四驅柴油車,到時候打三哥是不是會打的更狠一些…… 而且有了挖掘機,那邊的路應該會修一修吧,挖掘機破錘劉海只是拿出圖紙,廠子就製造出來了。 “不過其他廠子不行,西北地區拉麪市的手扶拖拉機就沒咱們造的好,真是丟人,部裏面領導開會罵人呢。”孫愛國撇撇嘴說道。 劉海當然知道,就摩托車廠要不是領導寫的廠名,還寫了兩次,估計也是一個熊樣,以前造的摩托車使用單位自己都有維修工。 劉海沒有推行什麼標準化,這不現實,說個不好聽的,不在廠子隨處大小便,已經是燒高香了。 反正按照圖紙來就行了,標準化要整個工業體系達到一個水準纔可以,單獨看摩托車廠是可以,但是其他廠子呢,只怕摩托車廠一開頭,其他廠子罵娘…… “這樣纔好啊,咱們名聲纔好,以後咱們造的東西別人更喜歡。”劉海一邊忙一邊這樣說道。 孫愛國一聽這話,得意的說道:“那是,咱們廠誰要是敢丟份,我就讓他滾蛋。” 孫愛國又說道:“霍老闆要求明年至少五萬臺推進器,唉。” “另外據說還有其他國家要訂購,一次最少是幾萬臺。”孫愛國又說道。 東南亞到處是小島,這種推進器肯定大受歡迎,方便,速度快,故障率低,另外雅馬哈的推進器爲什麼暢銷,其實是從巴基斯坦打開局面的,巴基斯坦那邊到了雨季,很多地方都漲水,交通斷絕,船用推進器在那邊打開市場的。 很多人都覺得南亞次大陸怎麼怎麼好,其實那邊不好,因爲喜馬拉雅山的阻擋,那邊氣候就分旱季與雨季。 三哥的首都爲什麼不搬走,因爲就現在的位置能養活那麼一個大城市,南邊的德干高原,旱季旱死,雨季澇死,看似龐大的南亞次大陸,就首都周圍算是良田。 “部裏面沒想辦法?”劉海停下手裏的活,開口問道。 孫愛國搖搖頭:“沒有人啊。” “呃?”這個無能爲力了。 劉海過的很充實,上班,晚上去大學上課,所以劉海回到四合院的家,基本大家都睡着了,與四合院的人交集也就星期天。 “小劉,晚上在我家喫飯。”星期天爬起來,就遇到二大爺,二大爺直接打招呼。 “好,又麻煩二大爺了。”劉海點點頭。 “什麼麻煩不麻煩的,你也就星期天有時間。”二大爺拎着菜籃子出門了。 劉海星期天沒事也到處溜達溜達,去委託商店看看,偶爾買幾件花瓶什麼的,買舊貨有幾個渠道,第一是鴿子市,第二是委託商店,第三有部分供銷社裏面有一塊區域都是舊貨,明碼標價的,第四就是物資回收站。 劉海現在手裏錢多,看到好看的花瓶什麼的,就直接拿下就是了。 要說專業的一點,委託商店,都有老師傅鑑定的,鴿子市就別說了,那地方劉海根本就不去的。 其實劉海原本對古董沒啥感覺,但是上次在委託商店,看到一個淡藍色的盤子,真的很好看,一問是鈞窯青瓷什麼的,三十五塊拿下。 其實這個時候古董真的不少,要大時代那幾年毀的多,現在不少大戶人家還有很多好東西呢。 五十年代一塊錢就相當於一塊大洋,六十年代差不多五塊相當於一塊大洋,七八十年代差不多二十五塊,九十年代要五十左右一塊大洋。 劉海溜達着又來到了委託商店,以前沒錢,也沒時間,現在有錢有時間了,再說這個愛好也不錯,至少不會亂花錢,現在別人眼裏的寶貝,什麼縫紉機,什麼自行車,劉海覺得沒意思,這些古董好歹以後能升值,自己航母空間那麼大,當然名義上是放房間閣樓的。 委託商店裏面東西多,手錶,衣服,相機,字畫,瓷器,玉石等等的。 “同志您來了。”委託商店的工作人員看到劉海,就趕緊招呼。 “看看。”劉海穿的就是工作服,也沒自己去做什麼衣服之類的,沒必要。 工作人員雖然不認識劉海,但是劉海穿的工作服是摩托車廠的,那可是大廠子,而且劉海有錢。 劉海倒不怕被人騙了,咋地,想被人打啊?這個時候委託商店基本都是精品。 工作人員看到劉海來了,就從裏面抱出一個盒子,然後從盒子裏面拿出一個青花瓷葫蘆瓶。 “這個?”劉海別的不知道,但是知道青花瓷只要是真的,就沒有便宜的。 “同志,這是元青花大葫蘆瓶,價格三百八十塊。”工作人員就是拿給劉海看的,一般這種東西不會拿出來的,不然一個不小心弄壞了,可就遭殃了。 劉海一聽是元青花,就決定買了,但是還是要講價:“這麼貴啊,太貴了。” “有沒有便宜一些的青花瓷,盤子,罐子什麼的。”劉海搖搖頭問道。 工作人員聽到這話,開口說道:“同志您出個價,我們問問賣主。” “八十。”劉海一刀砍下去,工作人員差點無語了。 但是還是開口說道:“同志您下週來吧,我們問問賣家。” “好呢,不過下週說不定我不要了,畢竟要快過年了,要存點錢過年。”劉海點點頭。 其實劉海知道,現在買古董還不划算,等到大時代,畢竟現在社會穩定,等到大時代,那個時候古董纔不值錢。 但是怎麼說呢,好貨就不怕,反正劉海看着這大瓶子,真是元青花的,給自己兒女留下當傳家寶都可以了。 但是價格肯定要講一下的,現在工資大部分都不高,孫愛國一個月都沒二百塊,何況是其他人了。 當然了,孫愛國這種福利待遇好,劉海的福利待遇也好。 逛了一圈,劉海就離開了,下週再來就是了。 現在的京都,自行車已經不是最靚的了,三輪摩托,兩輪摩托,偶爾還有東北生產的小汽車,四不像突突的。 最吸引人的是6.2米的平板拖車,這玩意少的可憐,上面再來一個挖掘機,那就更吸引人了。 中午來了一碗滷煮,這味道,地道! 喫完就往回家走,京都的電線杆都高了一大截,因爲拖車拖着挖掘機有些地方過不了。 星期天院子裏面就熱鬧,劉海在家裏,就聽到二大媽教訓棒杆,二大媽是秦懷如的師孃,算是棒杆的師奶奶了,二大媽一家教育孩子沒的說,去年秦懷如剛接班,孩子沒人帶,就二大媽帶,二大媽是真上手是,說了不聽就拿細竹條抽。 棒杆在賈大媽那邊還沒享受多少溺愛,反而在二大媽這邊享受了棍子,細細的竹條,抽着疼,但是不礙事。 另外棒杆還有三個師叔,二大媽家的三個孩子,老大,老二倒是年紀大了,二大媽很多時候讓老三監督棒杆寫字,棒杆正上小學,二大媽家老三別的沒學會,上手學會了。 秦懷如也不好說什麼,所以星期天就可以聽到二大媽家老三教訓棒杆的聲音,什麼這也算錯了,這些組詞錯了。 棒杆但凡敢頂嘴,二大爺家老三就上手了…… 劉海星期天就不做什麼事情,因爲劉海發現自己趕也沒用,沒那麼多工人。 哪怕現在拿出更多的工業產品,沒人! 晚上二大媽家裏,白天棒杆雖然被二大爺家老三教訓,晚上喫飯一口一個三叔……據說棒杆在學校被欺負,欺負棒杆的被二大爺家老三堵在放學路上…… 吃了飯,劉海回到家裏,許大貿就走了進來,嘿嘿一笑:“老弟,我也提幹了。” “哦,恭喜您啊,許幹事。”劉海一聽這話,趕緊說道。 “多虧了老弟您,我認識了李科長,要不然還輪不到我,我想請李科長喫飯,老弟有空嗎?”許大貿坐下之後開口說道。 劉海點點頭:“當然可以,你安排時間。” “就下個星期天,就在我家,二大爺也一起。”許大貿一邊說一邊看着劉海。 “沒問題,就星期天。”劉海點點頭,喫飯就喫飯,自己回村給他們帶點野雞野兔就是了。 許大貿又說道:“二柱子又回食堂了。” “嗯?”劉海一聽二柱子,隨後就醒悟過來,是說的何柱子。 “廠子裏面人增加了,要增加食堂數量,二柱子就回去了,不過這傢伙我看要不了多久又要下課,這傢伙大嘴巴,又一副得意的樣子,他負責的可是新車間,不少工人是外地來的,聽說還有西南地區的,那邊的人可不比咱們京都。”許大貿又開口說道。 劉海點點頭,自己廠子裏面也有,全國各地來的工人,當然摩托車廠來的都是優秀工人,這些工人有些是借調,順便在這邊學一些新技術,有些是直接調過來的。 西南地區那邊人口,工業還算可以,畢竟沒有遭受戰火,雖然也內戰,而且當時運輸大隊長把很多東西都弄到那邊。 不過蜀都當地的軍閥當時打仗很多就是一個笑話,據說有人喊喫午飯了,大家都回去喫飯,吃了接着打,還有村民看熱鬧什麼的。 許大貿納悶的說道:“這個二柱子不知道怎麼就被廠長看上了,不然別想回去當廚子。” 劉海搖搖頭:“人這個東西誰能說的清楚?” “三大爺最近又在張羅給二柱子介紹對象,二柱子還給三大爺買東西了,我猜是一大爺沒辦法了,二柱子在廠子名聲臭了,基本沒有人介紹。”許大貿又說道。 “嘖嘖。”劉海可是知道三大爺的德性的,不過柱子也不好招惹的。 劉海平時就早上跟大家照面,晚上回到家,別人都睡了,所以根本不知道院子裏面發生了什麼事情。 星期一,先開會,現在開會都在禮堂了,因爲人太多了,劉海都不知道有沒有三十個車間,開會的車間主任,車間副主任,其他科室的,差不多小兩百人。 開會通報上個星期那些車間那些問題,然後這個星期的計劃什麼什麼的。 開完會劉海回到維修科傳達會議精神,然後就到了喫午飯的時候了,吃了飯下午就繼續上班。 孫愛國每天都來摸一摸木頭模型的車,這車已經是後世霸道的樣子了,拉長了一些,當然只是外形,木頭都被打磨之後,上了一層清漆,這玩意就是花梨木的,劉海估計木材廠是把皇宮以前的存貨拿給自己了。 李大力等人則在做鈑金,孫愛國看着零部件問道:“這是做兩輛?” “嗯,咱們領導一輛,讓領導送老大哥領導一輛,其餘的人想要,必須要買。”劉海點點頭說道。 “這用黃金,領導只怕會責怪我們?” “領導,到時候您就說爲了宣傳,到時候十幾,幾十個國家領導人都坐咱們的車,那是什麼感覺?”劉海開口說道。 孫愛國一聽這話,頓時就不怕領導責罵了,點點頭:“那好吧。” 第221章 中興 劉海自己在造壓縮機,小型壓縮機制造難度並不是很大,這邊的設備完全足夠,後續的大壓縮機纔是難點,不過劉海有材料技術,設備不行就想辦法升級設備,慢慢發展就是了。 孫愛國每天都來一個小時,才離開的,劉海這邊要黃金配件,孫愛國也給的。 其實劉海覺得用紅木內飾就很好,反正實在領導不高興,換就是了。 內飾劉海讓孫愛國準備紅色的小牛皮,沒錯,給領導的是紅色內飾,紅色與金色交相輝映。 雖然說越野車在現代看起來,不夠莊重,但是劉海覺得,這個時代有這樣的車,已經很高級了,莊重過幾年弄個v8的幻影怎麼樣?v8之後再來一波v12? 先把這賣一波,然後再賣一波,一波波升級就是了。 …… 中原,郭家村,早早的隊長就帶着人等在路口了,初冬的風在平原上肆虐,隊長把手籠在破棉襖裏面,一邊跺腳一邊張望。 “來了,來了。”一個流鼻涕的青年聲喊道。 “快,快。”隊長被風吹的說話都不利索了。 四輛四不像,其中一輛看起來怪怪的,隊長在前面領路,四不像直接開進了地裏面。 這就是打井的車,領導開會決定,先打井,每個村子幾口井,上報之後,上面統一安排人來幹,水泥管,設備都帶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