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1章 花錢如流水
杏花最近忙着尋找新的供應商,整日腳不沾地。
今日好不容易結束了,早上她睡到了太陽高照的時辰,起來有些不安的去請罪。
“生意如何?”李獻知曉杏花的性子執拗,也不勸她,就換了個話題。
果然,提及生意,杏花馬上忘掉了前事。
“好的不得了。”杏花喜滋滋的道:“那些商人都願意降價供貨,還有人悄然給錢,我就納悶了,他們怎麼對我那麼好呢?”
那自然是因爲原先敲詐勒索他們的潑皮頭子被李獻打掉了的緣故,這些商人習慣性的想尋一個保護者。
“錢不能要!”
“我沒要。”杏花搖頭,“我若是要了,便是潑皮。我成了潑皮,郎君豈不是成了潑皮頭子?”
“不過,你去說一聲,明日我在墨學請他們一聚,有些話說。”
“好。”杏花起身,急匆匆的走了。
“先生要做甚?”墨學還沒開學,文彥博難得清閒。
“那些人要扼殺我墨家最好的法子便是讓咱們招不到學生。十九人能做什麼?”李獻笑了,“貢舉之後,大批士子將無路可走,那便是咱們的生源。”
每年貢舉都有大批士子云集汴京,加之京畿一帶是大宋讀書氛圍最濃的地方,士子如雲。可貢舉錄取的人就那麼多,僧多粥少,許多士子最終考了個寂寞,尋不到出路。
“可……儒家必然會阻攔。”文彥博不覺得這是個好主意,“那些士子畏懼得罪那些人,必然會拒絕。就算是有來的,定然是爛泥。”
“墨家有的是手段令他們動心,寬夫,要相信自己的所學。”李獻笑的雲淡風輕,格外自信。
文彥博嘆氣,“先生教授的學問令弟子震驚不已,可要說能打動那些士子,弟子以爲還差些意思。”
“我會補足那些意思。”
貢舉就在一片歡呼聲中開始了。
“你們不能參加科舉,以何爲生?”韓薇出宮來了李家,帶來了兩個小娘子的信息。
“科舉之出仕,爲官維生?”李獻淡淡的道:“當人人都往科舉出仕這根獨木橋上擠的時候,所謂的學問,也就成了個笑話。”
“不和你說了。”韓薇認真的道:“官家說了,他想和伱一起成親。”
姬裏姬氣的……李獻雞皮疙瘩一身,“最近忙着呢!”
韓薇回到宮中,太后正在和官家說話。
“科舉取士乃是國策,當年唐太宗看着新科進士步入皇城,欣慰的說,天下英雄盡入吾彀中。這裏面兩個意思,其一,能過了科舉的大多是聰明人。把天下最聰明的那些人聚攏在自己的麾下,讓他們爲自己出力,何等的愉悅。其次,天下大亂往往由那些最聰明的人引發,把他們聚攏在手中,天下的變數就少了許多……”
趙禎點頭受教,“科舉還能爲朝中選拔官員。”
“韓薇。”太后招手,韓薇上前,“太后,定遠侯看着很是悠閒。”
“他在等什麼?”太后有些不解,心道宅子都修葺好了,按理那個豎子該招募學生了。
“大娘娘,儒家打壓的緊,他不好招人呢!”趙禎去過幾次墨學,見到有士子在門外吐口水,就知曉招生的難度會很大。
“那是他的選擇。”太后告誡道:“我們可以出手相助,但萬萬不可完全站在墨家一邊,否則,便違背了當初的諾言,會引發諸多不測。”
“與士大夫共治天下嗎?”
看到趙禎有些不渝,太后嘆氣,“你要知曉,帝王高居九重天,要做的是不偏不倚。一旦你偏向一方,那麼另一方便會是你的敵人。帝王的敵人要越少越好。”
“是。”
趙禎被一番話的說的有些憋悶,心想這帝王做起來有何意思?
還不如李獻那廝自在,想衝着誰齜牙就齜牙,不用在乎什麼制衡。
他搖晃着出了宮,身後的侍衛們警惕的看着周圍,彷彿每個行人都有可能是刺客。
氣候溫暖,但遠遠沒到穿薄裙的地步,當看到兩個穿着薄裙的女子走過來時,趙禎不禁多看了幾眼。
“官家。”張澤很辛苦的才說動自己進諫,“被人看到了,必然會說官家……非禮勿視啊!”
“朕只是在琢磨她們爲何不冷。”趙禎正是生機勃發的年紀,按照李獻的說法,這個年紀的少年就不該穿褻褲,容易壞。
御街上的商家依舊生意興隆,據聞店鋪的價格已經漲到了一個令人震驚的地步,有權貴甚至靠着祖傳的店鋪出租過上了豪奢的生活。
“靠着租子過好日子,必然不長久。”趙禎最不喜的便是這等人。
小甜水巷並未因墨學的搬來而有什麼變化,依舊行人不少,依舊幽深,令人不禁遐思發生在這條巷子裏的往事。
“不能去墨學!”
“可是我餓!”
“餓了也不能去,渴不飲盜泉水,先賢的話都忘了?”
“可是……咱們進去哄騙他們,喫一頓飽飯就跑不行嗎?”
兩個看着落魄的士子在巷子裏爭執。
“可若是被人知曉咱們去過墨學混飯喫,那些人便會排擠咱們。你想想孤立無援的後果。”
“可是腹飢難耐啊!”
“寧可去喫霸王餐,最多被打一頓,也好過被士林視爲叛逆!走,哥哥今日便帶你去喫一頓霸王餐!”
兩個士子和趙禎等人擦肩而過。
往日若是趙禎碰到此事,定然會出錢資助這兩個士子,甚至會安排人送他們回家。
可今日他只是平靜的看着前方。
進了墨學,李獻正在和人商議栽植樹木之事。
“這裏要來一排,秋日時,學生們在樹下讀書,金黃色的樹葉被風吹着,偶有幾片掉落在書卷上,多美的意境?”
李獻看到了趙禎,對工頭說道:“要抓緊。”
“你這是花錢如流水啊!”趙禎搖頭,“可要我援助?”
“你的日子也不寬裕。新娘子娶進門後,好歹也得給人家些壓箱底的錢吧?我若是拿了,回頭就成了皇后的眼中釘。”
李獻笑道,可二人都知曉,李獻不能拿,趙禎也不能給,否則就是站隊。
你可以來墨學參觀,甚至是講話,鼓勵一番。但你不能把墨學當做是自己的事兒。
太后也就給了宅子,隨後撒手不管,便是姿態。
“我有些憋悶,大娘娘說科舉是收納天下最聰明的一羣人在帝王手中效力,這些人在帝王的手中,天下就少了變數……”
“你憋悶什麼?”李獻問道。
“不知。”
李獻笑道:“那些最聰明的人是什麼出身?”
趙禎突然一拍手,“士大夫。是了,他們也是士大夫,難怪我說莫名憋悶,原來如此。”
士大夫和他不是一夥人。
“太后說的並沒錯。”李獻說道:“這些人若是在野,便會生出許多事來。可你要記住一點,其實天下最聰明的人不是他們。”
“是誰?”趙禎覺得不可能。
“百姓!”李獻看到了杏花和商人們。
“莫要小覷了百姓,黃巾之亂是誰弄出來的?黃巢說到底也就是個落地士子,在士林不得重視,百姓中的一員。記住,士大夫們是聰明,可他們卻身處自己制定的規則之中。”
大明末年,蠻清入侵,但那並不是亡國的緣由。
真正的大明掘墓人也姓李,叫做李自成。
一個驛卒,真正的底層人。
“郎君。”杏花過來,那些商人行禮,“見過侯爺。”
趙禎早已被楊琪等人簇擁着往裏面去了。
“我說簡單些。”李獻就站在那裏,也不說請這些人去喝茶什麼的,身後就是王賀和文彥博。
“州橋那邊的生意很是熱鬧,特別是晚間,州橋夜市成了汴京一景。按理也該夠了,可本侯卻覺着尚有許多潛力可挖掘,今日讓你等來便是提前說一聲,本侯準備在州橋那邊弄個小買賣,需要許多商家參與。有心的,可留意。”
就這?
商人們隨即散去。
定遠侯準備在州橋弄個新生意的消息也隨之散到了各處。
門客死在青樓讓呂夷簡有些不滿,但依舊足額給了秦家婦孺遣散費。
王珣和王瀾山來訪。
“李獻召集商人,說自己準備在州橋夜市弄個小買賣。”
王珣看了王瀾山一眼,王瀾山說道:“墨學若是開門,每年的耗費他們算過,就靠着李氏在蔡河邊的生意支應不了。故而,他這是想開源。”
“你等想如何做?”呂夷簡問道。
王珣說道:“走一步看一步,看他如何做。目的簡單,壞了他的事就好。另外,此事呂相也得出手。”
“哦!”呂夷簡平靜的看着他。
“咱們壞了他的生意,沒了錢財滋養的墨學,難道李獻還能帶着弟子們穿着草鞋布衣,喫着粗糲的食物讀書?”
王瀾山說道:“春秋時能喫飽就算是老天開眼,可大宋富庶,能讀書的人家多半家境不錯,讓從小就喫的不錯的學生們去做苦行僧,老夫敢打賭,最多半年,李獻就會成爲孤家寡人。”
“那麼,去做!”呂夷簡點頭,“另外,老夫想提醒你等,莫要輕視那個豎子。”
王珣微笑,“老夫從不輕敵。”
:https://www.bie5.cc。:https://m.bie5.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