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5章 漢家好男兒
整個天聖六年沒動兵,這讓鎮遠軍將士們有些失望。
出征,立功受賞,這是武人的追求。更進一步則是保家衛國。
有人曾說武人太功利,李獻便反問,“文人不功利?”
文人出仕難道便是爲了家國天下?
同樣是爲了升遷,爲了榮華富貴。只不過文人善於掩飾罷了。
天聖七年初春,鎮遠軍突然安靜了下來。
“歇息!”
從鉅子值房中傳出了兩個字。
郝雄興奮不已,他知曉,這是要出手之前的寧靜。
曾經的馬賊頭子,如今成了鎮遠軍大將,他期待着光宗耀祖的那一日。
“此戰後,你便回汴京。”趙思聰已經給潘三找到了去處,不是軍中,而是進開封府做個捕快。
每個人都有自己的目標和追求,李德明父子同樣如此。
去年李氏大軍突然發動,和吐蕃連番廝殺,打的吐蕃人叫苦連天。
一年時間,吐蕃人不但退出了原先侵佔的領地,而且還被李氏奪了幾座小城。
這堪稱是偷雞不成蝕把米。
這也讓外界對李氏的評價高了些。
本以爲被李獻連番毒打的西賊不過如此,沒想到卻格外生猛。
但由此便能推算出鎮遠軍的厲害。
這一年,李氏收穫滿滿,內部矛盾也得到了緩和。
李德明的身體在開春時好了不少,甚至能帶着人去狩獵。
“人皆說開春不狩獵,這是要等獸類發情產子。可許多時候,莫要被規則約束。”李德明在教育兒子。“規則只是約束弱者的工具,而強者制定規則。”
李元昊點頭。
“明年,向西域進軍。”李德明微笑道:“拿下西域,縱深有了,且財力會增加不少。如此,方能與李獻長久對峙。”
“去歲李獻一直蟄伏着,我覺着他這是在等待着什麼。”李元昊不放心老對手。
“從他到西北之後就一直在征戰,元昊,好戰必亡。連年廝殺會帶來蕭條。青壯損失,財賦損失,糧草不濟……
漢武帝時,大漢與匈奴廝殺多年,最終擊敗匈奴,可大漢國力也因此受損頗重。看似強盛起來的大漢,就在那一刻種下了敗亡的種子。
李獻是墨家鉅子,自然會有這些認知。鎮遠城該休養生息了。”
“可終究要來一場。”李元昊說道:“鎮遠城的發展不差,密諜回稟,去年一年,鎮遠城耕地擴張了五倍有餘。”
“他的人手可能種得過來?”李德明問道。
“去年一年從大宋往鎮遠城的流民幾乎沒斷過。而且許多田地播種就是,有空就看看,沒空丟着。”
“嗯!收成雖說少一些,可總是有了。”李德明撫須,“李獻這是在積蓄……元昊,此人在養精蓄銳,也在枕戈待旦。西域那邊要儘快着手。最好今年便能蕩平那些勢力,隨後傾力與李獻一戰。”
“是。”李元昊說這番話便是爲了這個。
“你親自去!”李德明說道:“若是讓別人去本王不放心。敗了李獻必然趁勢出兵。若是勝了,此人必然聲威大震,成爲威脅。故而,還是你去。”
“是。”李元昊深吸一口氣,心中頗爲振奮。
十餘騎疾馳而來。
“大王!”
爲首的是內侍。
“密諜傳來消息。”
李德明蹙眉,知曉能讓內侍追來的消息,必然重大。
“回去!”
鐺鐺鐺!
哪怕是狩獵,李德明依舊用的是兵法。
鳴金聲中,數千騎兵從周圍聚攏。
“說!”
“大王,定遠城那邊開始調集人馬了。”
內侍抹了一把汗,“爲了把這個消息送來,密諜們損失泰半。”
李德明不在乎這個,他沉吟良久,“李獻難道敢不顧春耕便出兵嗎?”
對於農耕王朝來說,最大的一件事便是春耕。帝王甚至還得帶頭示範,帶着婆娘孩子去模範田裏耕種一番。
李元昊皺着眉,“不應該!”
“令他們打探消息。”李德明說道:“元昊伱那邊依舊準備,若無意外,照常出兵。”
李元昊點頭,“李獻最喜突襲,按理他若是出兵,定然會悄無聲息,以突襲來先聲奪人。”
“是了。”李德明莞爾,“如此也好。”
但終究有一層陰影籠罩在父子二人的頭頂。
李獻只是動了一下,他們父子就各種猜測,說明內心深處對李獻忌憚之極。
當年的喪家之犬啊!
李德明苦笑。
鎮遠城,春光中,太后和常氏在河邊散步。
李獻嚴令不許在河中隨意撒尿,或是丟棄雜物,故而河水很是清澈。
二人說些孩子的趣事,說些最近新出的東西,很是愜意。
十餘騎兵從後側快速通過,太后回身看了一眼,是去李獻的值房方向。
接着,她看到了文武官員都在趕去。
“起風了!”常氏說道。
春風明媚,但太后卻嘆息,“是啊!起風了。”
大廳裏,李獻看着麾下文武,說道:“歇息了一年,可有髀肉復生的唏噓?”
衆人都笑了起來。
李獻拍拍大腿,“本來還想再歇息一兩個月,可西賊那邊擊敗了吐蕃,我判定他們下一步必然是西域。西域,不能落入李氏手中。”
李獻指着地圖,“拿下西域,我鎮遠城的商品便有了出路,一路往西,更遠的地方有許多勢力,這些勢力當下依舊在矇昧之中。”他擡頭說道:“我希望能爲他們啓蒙。”
後世西方用堅船利炮爲蠻清啓蒙,李獻此刻想着是否先打爲敬。
“不能再等了。”文彥博說道:“大宋那邊傳來消息,官家有行新政的意圖,朝中爲此暗流涌動。咱們這邊若是被西賊牽制,無法兼顧……就怕出大簍子。”
對於在場的人來說,唯有當初跟着李獻出大宋的那些人依舊牽掛汴京,而郝雄等人卻無所謂。
對於他們來說,大宋的死活和自己沒關係。
但沒人敢提出異議。
李獻很滿意,說道:“我決定五日後出兵。”
衆人眼中多了興奮之色,郝雄第一個站出來,。“鉅子,末將願爲前鋒。”
隨即諸將出班請纓。
李獻笑道:“聞戰則喜,我很是喜歡。不過此戰卻不需要突襲。我要堂堂正正擊敗西賊,讓北遼看看,若是敢衝着我齜牙的後果。”
北遼當初攻打西賊失敗,再無出兵的念頭。而能擊敗西賊的李獻雄踞一方,北遼可敢再來?
文彥博說出了李獻的想法,“此戰不但是要震懾北遼,更是要震懾大宋那些士大夫,令他們投鼠忌器。”
這纔是李獻的目的。
“許多人說當隱忍,可我忍了數年。”李獻一拍案几,“老子不忍了!”
他看着麾下,“各自準備,五日後大軍出擊,第一戰,靈州!”
靈州!
這個地名令多少人唏噓不已。
靈州一直以來都是中原王朝的疆土,但到了大宋,卻被李繼遷攻破,改名西平府,設立都城。
李繼遷,便是李德明的父親。
被攻破靈州後,注意力在北遼的大宋咬牙認了,由此,被李繼遷看出了大宋的虛弱,爲後續不斷攻伐大宋提供了底氣。
李德明接過權力後,在興州,也就是原先大宋的懷遠鎮大興土木,把都城遷徙過來。
東邊疆域丟失,李氏面臨的最大問題便是,在都城之前幾乎無險可守。一旦李獻出兵,沿途堡寨和小城壓根就擋不住。
所以,李德明便加強了原先的都城西平府的建設,以防禦爲主。
這也是李德明不敢輕易對鎮遠軍動兵的緣由之一,他擔心一旦惹怒了李獻,那個年輕人會不顧一切發兵進攻。
當鎮遠軍大軍抵達都城之下時,李氏的統治就會風雨飄搖。
鎮遠軍動起來了,糧草輜重早已集結完畢,此刻裝車出發。
“這便叫做三軍未動,糧草先行!”
張五郎如今已經單獨做事了,和幾個小吏站在路邊,看着輜重車隊源源不斷的離開。
“若是能滅了西賊,我鎮遠軍將威震天下!”一個小吏憧憬的道。
“必然能!”張五郎是李獻的鐵桿崇拜者。
“大軍出動了。”
軍隊出動了,一隊隊騎兵在兩側百姓的歡呼聲中遠去,接着是步卒。
許多孩子追着軍隊在歡呼,張五郎看在眼裏,說道:“在大宋武人是賊配軍,故而若非走投無路,無人願從軍。而在這裏,人人都想從軍去建功立業。這是何等的氣勢。”
“盛唐氣勢。”一個小吏說道。
“對,盛唐氣勢。”張五郎只覺得胸口那裏有熱流在涌動,卻尋不到地方發泄出來。
李獻正在和家人告別。
“我領軍在外,勞煩娘子照拂老小。”
“夫君放心。”蘇唯福身,此刻她的肚子已經不小了,李獻便扶了一把,“不用如此。”
李獻看着太后,“老太太,我走後,家裏您給看着些。這家有一老,如有一寶。您在,我才能放心出征。”
“去吧!”太后拍拍他的肩頭,“去把祖宗丟掉的疆土給奪回來。”
“是!”李獻行禮,上馬。
隨即護衛們簇擁着他融入行進的大軍中。
太后不禁踮腳看着,身體不大穩當,羅崇勳扶着她,“您小心些。”
“老身看看。”太后說道。
“鉅子!”
前方傳來了歡呼聲,太后看到李獻在馬背上含笑揮手,不禁讚道:“果然是我漢家好男兒!”
:https://www.bie5.cc。:https://m.bie5.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