與美國學者面對面
早在十多天前,我就從不同的論壇上獲悉,銅陵三中五松山文化講壇十一月十七ri下午有一個《中美文化及教育比較》的講座,非常吸引我,不過,這次講座的不是本國人,而是美國學者。因爲是一次外國人講課,一種好奇之心油然而生,我迫切地想聆聽這次講課。
說真的,自從走出中學校門後,我下放、回城後參加過各類培訓班,考上電大新聞專業,當中也不知聽過多少老師的講課,但是,沒有一次聽過外國人講課。這回專門聽美國學者講課,也有一種好奇心,想聽聽外國人怎麼講漢語的。
多功能教室,我們終於見到了講課的老師。這次給學生講課的是美國學者慕浩然(他的中文名),按照講課時間,二點多鐘,他走進教室,沒有立即坐下,而是與坐在最前排的學生進行短暫的交流,因爲,我坐在後面,不知他用的是英文,還是中文。他個頭不高,着一身黑se西裝,如果不是他的一頭金黃se的頭髮,很難讓人看出他是美國人,他沒有一點傲慢,平易近人。
坐在電腦前,他用流利的漢語首先向同學們作了自我介紹。聽他講課,可以看出,臺下的學生聚jing會神,不時地被慕老師幽默的語言和熟練的漢語所打動,學生們爆以熱烈地掌聲。
面對慕老師如此jing通漢語,這讓我作爲一箇中國人感到壓力巨大,我講了幾十年的漢語,與眼前的美國人相比起來,我認爲,他講課,除了極個別的字聽不懂外,他的中國普通話講得相當好,通俗易懂,真了不起,此外,他還jing通西班牙語等國家的語言。
下午的講課,主要內容是中國文化與美國文化的區別和共同點。多功能教室座無虛席,講課大概持續了二十多鍾。
爲了不掃學生們的興致,他接受同學們的提問,做到有問必答。同學們踊躍提問,所提問題涉及面廣,有的學生用流利的英文與之交流。據不完全統計,約有三十多位同學提出了問題。不過,有一個問題,我特別感興趣。有同學問:您認爲,人與人之間應當怎樣相處?慕老師是這樣回答:首先,你要對別人好。多麼jing闢回答,場下一陣陣掌聲。
在回答同學們有關他的名字爲什麼起“慕浩然”,是不是與中國的唐代詩人孟浩然有關。慕老師講了一個故事:這名是他在中國上大學,第一學期時,老師給他起的。在回答同學們有關他對中國的印象時,他說:我喜歡中國,喜歡中國的文化,喜歡中國的風景,喜歡中國大自然的天然恩惠,喜歡中國的一切。有同學問,你對中國文化如此jing通,喜歡中國哪位詩人,慕老師回答說:他喜歡唐代王維的詩。
總之,聽了慕老師的課,讓我由衷地敬佩,敬佩他的好學jing神。他說:中國的漢語,他要學習一輩子。
:https://www.zibq.cc。:https://m.zibq.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