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章 求情
這件事情也很有趣,比如說胡惟庸舊宅井裏涌出醴泉,此爲祥瑞,然後就邀請老朱前去鑑賞。結果太監雲奇緊拉住繮繩,老朱這才及時停下,發現了胡惟庸家上空塵土飛揚,牆道都藏有士兵。
說是這麼說,可是實際上胡惟庸一下子被徹底剿滅,沒有半點風浪。他成爲了歷史上最後一個丞相,通過胡惟庸案,大明天子的皇權更加至高無上了。
回到了坤寧宮,馬皇后就立刻說道,“換身衣裳,去幫你爹說說話。”
朱雄英就奇怪了,問道,“祖母,你是不是高看我了?你和爹都沒能勸下祖父,我能成?”
“我和你爹兩個勸着,多少有點用。”馬皇后就拿着冕服,說道,“如今你再去敲敲邊鼓,這事說不準就能成了。”
朱雄英就張開雙手,說道,“那就給咱換身衣裳,咱想好了,就是被祖父打了屁股也認了。祖母都讓咱去辦事,咱肯定能辦好。就是祖母,咱要是辦成了大事,准許咱出去轉一轉?”
換上了比較正式的冕服,朱雄英被馬皇后牽着到了武英殿。
馬皇后可不會徑直闖入,還是會讓人同傳一聲。雖然很多的時候馬皇后不給老朱面子,只不過在大是大非的問題上,馬皇后一直很尊重老朱。
看到馬皇后,老朱很生氣的說道,“咱說了好些次,後宮不得干政!”
馬皇后立刻跪下,說道,“臣妾說的不是朝政,只是太子賢名。宋濂國朝名儒,更是太子師。若是陛下有意處死宋濂一門,置太子名聲於何處?”
老朱很生氣,大聲吼道,“宋濂,他妄爲太子師!咱對他差了?他那孫兒宋慎原爲儀禮序班,與其祖父宋濂、叔宋璲共同在內廷爲官。你自個兒說說,祖孫、父子共官內廷,這事多大榮耀!就這般還不知足,和胡惟庸攪合一起?!”
朱標這時候就說了,“父皇,兒臣看了案卷,宋師一門和胡逆交涉不深。”
朱雄英這個時候就趴着,暫時不需要他出面,扮演好本分的皇長孫的角色就好。
武英殿裏吵鬧無比,洪武皇帝時不時勃然大怒的在申飭、怒罵,少不得也有些苦口婆心或者語重心長。馬皇后和朱標時不時的據理力爭,這也是少不了的。
那些個侍女、太監,一個個跪的都很恭敬,陛下不會對皇后、太子發怒,但是對其他人可不會這般。皇后和太子寬仁,但是皇帝沒有少因爲一些事情責罰宮裏人。
老朱這個時候還是非常生氣,怒罵道,“咱知道你在外頭有賢良之名、也知道你寬仁,這是好事,讓百官親近人。太子,你給咱記好了,爲君者不能一味寬仁!”
馬皇后就據理力爭,說道,“你是爲標兒好?教授他讀書習文的都給皇帝殺了,太子要是連個臉都不露,那叫什麼事,說太子翻臉無情、薄情刻薄?”
老朱就急了,指着馬皇后說道,“咱和你說了多少次,後宮不得干政。”
馬皇后就有理由,說道,“皇帝,臣妾可不是干政,臣妾只是想着太子!”
眼看着武英殿裏的氣氛越來越火熱,爭吵聲也越來越大。本來是跪着的朱雄英就覺得腿腳發麻,也越來越疼了,也只能說那些太監沒有眼力,也沒說搬個蒲團過來。
算了,趁着大家沒有注意到自己,朱雄英就該跪爲坐,這樣可以稍微的叔父一點。繼續看戲就好,這個時候他好像也根本沒有什麼發言權了。
老朱在不斷的和妻兒爭吵着,忽然間掃了一眼,看到了一個白胖的小光頭居然是坐着的。
這一掃不得了,朱雄英迅速的反應過來,趕緊跪下,匍匐在地都不敢目視皇帝龍顏的樣子。
老朱忽然樂了起來,指了指朱雄英,“看看這孩子的怠惰樣子,求情有這般求情的樣子?咱本來還想着讓宋濂教他讀書識字,這還能成?”
馬皇后就沒好氣說道,“前幾年宋濂就告老,現在你還要殺他孫子,宋濂能教你孫兒那纔有鬼!”
朱雄英這個時候忽然說道,“那就把他孫兒流放出去,送宋師教我讀書。”
老朱一愣,隨即哈哈大笑,“好!不愧是咱朱重八的孫兒!”
馬皇后又好氣又好笑,也覺得奇怪,“好?尋常他也是寬仁的性子,怎麼骨子裏頭和你們父子兩個也沒個差別?”
老朱更加驕傲了,他就是霸道、刻薄的性子。而他的嫡長子,別看外頭都說敦厚、寬仁,可是老朱再清楚不過,他的兒子可不是寬仁,骨子裏不缺少狠辣果決。
老朱這個時候也只能嘆口氣,說道,“就是爲了老大的名聲,咱可以饒了宋濂。但是死罪可免、活罪難逃,咱也不指望他教咱的孫兒,他可沒那個福分教兩代帝王。宋璲,咱也可以饒他一命。宋慎就不成,他和胡惟庸牽連太深。”
這些也算得上老朱的底線了,饒了宋濂和他的次子宋璲,這也是老朱覺得最大的網開一面了。宋慎肯定就不行了,他確實和胡惟庸牽連的比較深。
老朱很不樂意,說道,“他們叔侄在內廷爲官,想着的不是忠於主上。宋家,咱看就貶戍巴蜀。”
對於這個安排,馬皇后和朱標也不覺得是最好的辦法,但是他們也沒有多說什麼。
因爲按照一些法制,宋慎做的那些事情,也是可以導致宋濂一家遭禍。連坐起來的話都不爲過,宋家一門倒黴也都是很正常的。
所以現在也就是死了個宋慎,也算得上最理想不過的事情了。而宋家被流放巴蜀,其實也沒有太大的問題,宋家在巴蜀也可以一家團聚,說不定還可以詩書傳家。
短時間裏,自然也就不要指望起復,這些個事情也確實不太現實。
既然這些事情都已經安排好了,馬皇后就準備將小小朱帶回去,但是老朱不樂意了。
“讓咱孫兒來求情,就給他帶過來,這事辦成了就帶回去?”老朱不樂意了,說道,“老大,去批閱你的奏摺。雄英就留在這,咱年紀大了眼睛也看不清,讓他給咱讀奏摺。”
朱雄英就一本正經的說道,“祖父,孫兒可是一目十行、天資聰穎,真要是讓咱看奏摺,咱可都是記在心裏頭了,那可不好。”
老朱哈哈大笑,看着馬皇后說道,“看看咱孫兒,這就是偷奸耍滑也說的頭頭是道。”
朱標也含笑說道,“爹,是該好好整治一下他。這孩子就是仗着天資聰穎,最是喜歡偷奸耍滑。前幾日去他母妃那,也就是在欺負他母妃讀書讀得比如他好。”
馬皇后就不樂意了,對朱標說道,“都這般大的人了,也觀政幾年了,得給你爹分憂。去批摺子,莫要在這裏耽擱了。”
朱標只能乖乖的去文華殿了,隨着他觀政時間越來越久,他的權力也越來越大。現在大明朝百官的奏摺,都是先送給太子批閱,然後再報於陛下。一般情況下,太子批覆的奏摺,洪武皇帝也不會輕易的改變,處處都是在維護太子權威。
老朱愜意的坐在寬大的龍椅上,老妻在給他捏着肩膀,孫兒用稚嫩的聲音在讀着奏摺。
“祖父,這又是哪個混賬寫的奏摺?”翻開一份奏摺,朱雄英怒了,“這洋洋灑灑估計得上千字,說得政事幾近沒有!”
老朱就懶洋洋的說道,“啊,這也是常事。看來,咱打他們是打輕了。”
:https://www.zibq.cc。:https://m.zibq.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