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9章 人生際遇
但是朱雄英足足走了十天,才風塵僕僕的到達鳳陽。
“說鳳陽、到鳳陽,鳳陽本是個好地方。自從出了個朱皇帝,十年倒有九年荒。”
以後如果鳳陽落魄了,百姓可以唱着花鼓戲編排老朱。但是現在這個年代,鳳陽可是不折不扣的好地方,因爲這裏就是明朝的龍興之地。
其實鳳陽也不算什麼好地方,以後的蚌埠,這也是淮河流域。只不過這個看似兵家必爭之地,自從宋朝的黃河改道之後,偶爾會爆發水患。
奪淮入海已經形成,淮河已經成爲了一條多災多難的害河,時常會讓百姓流離失所。
但是現在的鳳陽還算不錯,因爲這裏是中都,早些年老朱也將很多的百姓遷移到鳳陽。所以鳳陽如今倒也比較繁華,還算是比較富庶了。
因爲這裏葬着老朱的父母,所以明皇陵規格也非常高。這其實就是帝陵,畢竟老朱稱帝后也追封了他的父母爲帝后。
所以皇城、磚城、土城三道,殿宇、房舍千餘間,陵丘、石刻羣等肯定不缺。宮闕殿宇、壯麗森嚴,實際上明皇陵和在修建的孝陵都是一個制度。
老朱爲後世留下的制度很多,比如說明十三陵,都是複製孝陵的制度。也比如說北京故宮,實際上就是以應天府皇城爲藍圖。
朱雄英一身冕服,嚴肅無比的去祭拜明皇陵。
老朱親撰的《大明皇陵之碑》,詳細的寫了老朱的家庭出身、本身經歷,包括東渡大江,統一全國的簡略過程。
可以說老朱毫不掩飾自己的過去,他就是出身鳳陽的農家,早年間父母餓死、無處埋葬,也寫了自己出家當了和尚、託鉢行乞的過程。
文字通俗易懂,沒有什麼華麗的辭藻,但是這何嘗不是老朱的一種自信。
在劉繼祖和汪乾孃的後代陪祭下,朱雄英無比嚴肅正式的在祭殿進香、四拜,一舉一動都是恪守禮法。
在祭拜結束,朱雄英脫去正式冕服換上常服,對徐允恭說道,“吾等歸家,可去拜訪舊鄰。”
徐允恭自然不好說些什麼,他其實就是在應天府出身、長大,實際上對於鳳陽老家,他是無比陌生的,也就是因爲早些年掃墓等等原因,偶爾回來兩次。
可是既然皇長孫殿下都說了這些,徐允恭自然也就只能聽着。其實皇長孫這麼說也沒錯,哪怕他們這些人是在應天府出生、長大,但是他們的根就是鳳陽府,就是濠州鍾離。
朱雄英看了看四周,問道,“信國公呢?”
片刻後,高大魁梧的湯和出現了,他其實是爲人謹慎的性格。但是嘴巴大,就落得一個湯大嘴的名頭,這也就是老朱這些個老兄弟可以叫。
親熱的拉着湯和的胳膊,朱雄英說道,“信國公,祖父常說他與汝都說鳳陽太平人,都是在東湖裏。你們不只是同鄉,更是少小時就一起玩鬧。”
湯和就立刻恭敬說道,“老臣愚鈍,蒙上位不棄,得以伴隨聖駕。”
朱雄英哈哈大笑,頗爲豪爽的說道,“信國公,既然你和祖父同鄉、一起長大,說起來和魏國公更是親近。這一趟回了老家,俺諸多地、諸多人還不認識。你就幫着介紹一二,俺也好認識舊鄰,方能知曉祖父早年經歷。”
作爲老朱真正的發小,湯和這也是責無旁貸的事情,他確實比起徐達和老朱更親近。這是真的一起光屁股長大的,不像徐達是隔壁村的。
富貴不歸故鄉,如衣錦夜行,誰知之者
朱重八發達了,這不只是在鳳陽的人知道,全天下的人也都知道。知道那個託鉢行乞的孤兒成爲了大明朝的天子,這個出身低微的人取得了無數人做夢都不敢想的豐功偉績。
在鳳陽老家這邊當然不用說了,老朱也曾經在修繕皇陵的時候三次回到老家,並一再命太子及諸王前往鳳陽祀陵。
所以很多曾經的鄰居,也都知道這些,或多或少的也曾經接觸到了一些皇家的人。
只是這一次皇長孫殿下回來了,外頭都在傳言這是朱重八最喜歡的長子嫡孫,當然更加不同。
大擺流水席,邀請的也是昔日的鄰居們,朱雄英也是在湯和等人陪伴下和老鄰居們打個招呼。
衣着華貴的朱雄英現在可不是小光頭了,也不是頭上有着個小揪揪。不過現在也只是戴着瓜皮帽,如果不是身上穿着袞龍袍,還以爲這就是一個富家子弟呢。
朱雄英看着紛紛起身準備跪下的鄉鄰,大聲說道,“小子朱雄英,洪武七年生人。今日方回鄉,還望鄉鄰們見諒。今日無需多禮,只是朱家小子歸鄉,宴請舊鄰。”
氣氛這一下也算是熱鬧起來了,其實這麼些年,很多的舊日鄰居也沒辦法接觸到老朱。想要攀談、想要得到些許機會,那也是空談。
哪怕是看着老朱長大的老人,或者是一些老朱的童年玩伴,絕大多數的人也都只是完全雲泥之別了,再難有相處的機會,或許也只能在一次次的談起往事時提起一些事情。
湯和走在朱雄英身後,介紹一些老人,“殿下,諸位長者都是昔日舊鄰,多是看着陛下長大的。”
聽到這些,朱雄英立刻伸手,一個小太監立刻遞來酒水。
朱雄英非常開心的說道,“諸位長者,小子朱雄英以此杯酒水,也願諸位長者長壽安康。”
這些老人也紛紛起身,也有那麼一些侷促不安。雖然他們是看着朱重八長大的,或許一些人還記得老朱家那個小兒子年幼時的頑劣等等。
但是現在不同啊,朱家小子成了皇帝,放以前誰敢想這些事情啊!
哪怕現在這些舊鄰多少也是得到了一些好處,比如說一些農田,偶爾還會得到一些糧食、布匹的賞賜,可是這些人到底還是普通的農民。
朱雄英這個時候也大方,笑着說道,“諸位長者,各賜布一匹、絹一匹,糧食兩石。”
和這些老人簡單的攀談兩句,朱雄英就繼續出發了,繼續和一些昔日舊鄰攀談。
很快就是一桌五六十歲的老人了,這些人看着朱雄英、看着湯和,一個個的說出去的心情複雜。這些人大部分都是老朱兒時的玩伴,可是現在他們也就是普通的農家翁。
誰能想到昔日的玩伴當中,有老朱當了皇帝。而湯和這個幼年失去雙親的苦孩子,居然還成了國公爺。要知道當年湯和先去投奔郭子興,還是他邀請老朱去參加紅巾軍的。
老朱當年回鄉募兵少年時的夥伴徐達、周德興、郭英等和同村鄰鄉的熟人紛紛投效,也一度有七百多人應募。可是依然有不少人沒去,不想去當個匪賊、只想踏踏實實的過日子。
可是現在呢,昔年的同伴,活着的都有榮華富貴。而他們呢,現在還想着要討好朱重八的孫兒。就算是看到了湯和,也只是說着好話,但是也幾乎難以得到多少好處。
人生的際遇就是這般大,當初最苦的那兩個孩子,成了成就最大的人,有着難以想象的潑天富貴。
朱雄英這個時候看起來也只是非常的平易近人,他現在看似不是什麼皇長孫殿下,只是回到了老家宴請舊日鄰居的回鄉人而已。
別人如何評價不重要,對於朱雄英來說,做好自己的本分就好。就算是擺出皇長孫的架子,也不該是在這羣人跟前。
名聲,還是非常重要的,更不能給老朱家丟人!
:https://www.zibq.cc。:https://m.zibq.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