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5章 巔峯鎮國
所有考官都知道劉守全此番留任繼續擔當府試的考官,就是爲了狙擊姜陵的科舉,讓他得不到廩生之位,完不成文壓一州的挑戰。
但任誰都想不到,劉守全的意志竟然這般堅定,堅定到了可怕的程度。
就連聖者親自駕臨的情況下,他都敢提出自己的疑問。
考官面面相覷,噤若寒蟬。
本以爲可能會看到聖者大怒的畫面,但莊懸只是笑了笑,像是沒注意到劉守全心中那份惡意般。
“原來如此,這也不怪你,我倒是忘了科舉時,聖廟會主動掩蓋所有才氣波動。”
莊懸滿不在意地說道:“既然這樣,就讓你們看看姜陵這篇……嗯,還沒有名字的文章,到了何種地步吧。”
聽到這話的時候,劉守全心裏忽然咯噔一下,已經意識到事情不妙,忍不住想難道姜陵這篇又是鎮國?
應該是莊懸解開了聖廟對廳堂裏的才氣鎮壓。
下一秒,一縷縷才氣如同煙流般從姜陵的那一張紙頁升騰而起,狂舞不定,層層寶光僅僅只是一瞬間的功夫,便將整個廳堂給籠罩在內。
原作寶光、首作寶光、書法寶光……
嗡!
紙頁上的光芒飛速變幻,青藍紫綠紅。
獨屬於鎮國級別,晶瑩如翡翠般的紅光照耀在牆壁上,粼粼如海面,才氣像是噴泉般噴涌不停,一股奇異的波動四散開來。
原來這就是鎮國之作嗎?
衆考官的眼中流露出陶醉之色,只是還未等震驚平息,晶瑩的紅光當中,忽然孕育出了一縷生機勃勃的橙光。
當他們看到橙光誕生的那一刻,文宮裏彷彿有一口大鐘被敲響了一般,衆人渾身一震,緊接着便聽到了一道稚嫩童真的聲音在他們的耳邊朗讀。
“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習相遠。苟不教,性乃遷。教之道,貴以專……”
整篇文章,足有一千一百多個字,但好像只用了一瞬間,便在他們的腦海中過了一遍。
此時此刻,他們終於明白了姜陵這回答的厲害之處。
除了開篇點題,一開頭就說明了自己站“性善論”的觀點之外,還結合了荀子的思想,爲了強調了後天教育的重要性,就連孟母三遷的故事都被他搬了出來。
淺顯易懂的同時,其內容竟然包羅萬象,不僅有諸多民間故事,而且涵蓋了文學歷史、天文地理以及道德哲學等等……
聲音散去。
橙色的光芒波光粼粼,衆人彷彿真正的站在了一片知識的海洋麪前。
望着面前那張紙頁,劉守全聲音乾澀至極說道:“原來這就是巔峯鎮國,接近天下知的境界嗎?原來如此,怪不得姜陵能夠獲得莊聖的認可,學生老了,真的老了,恐怕已經不能主持這場科舉了。”
咔!
一聲脆響,忽然從劉守全眉心裏的文宮中傳出。
四名考官眼中紛紛流露出扼腕痛惜之色,但卻說不出一句話,只能眼睜睜地看着他對着莊懸長揖及地的請辭道。
“還請莊聖原諒學生的軟弱與無知,這考官之位,學生是無能擔任了。”
劉守全本可以在幾個月前風光退位,即便去了鄉野學堂,想必那裏的學生老師也不敢視他爲普通老師。
可爲了維護豫州的名聲,他毅然選擇了留任。
劉守全實際上並沒有阻擾姜陵中舉的打算,只是想要他拿不到廩生,哪怕只是第二也行。
但就是這一想法,讓他在垂暮之時,文宮出現了無法挽救的裂痕。
安陽府的科舉中,有一名考官的文宮居然有問題。
可想而知這一道消息一經傳出,會引起多麼大的轟動。
畢竟在絕大多數人看來,一個人的文宮若是有問題,基本可以和人品有問題畫上等號。
劉守全滿嘴苦澀的搖了搖頭,想來真可笑,自己守護了一生的豫州,到頭來竟然要因爲自己而被抹黑。
莊懸的眼中沒有絲毫的波動,只是淡淡的說了一句:“想走就走吧。”
劉守全恭敬的磕了一個頭,離去的背影蕭索淒涼。
當衆人失魂落魄的回過神後,發現莊懸不知何時失去了蹤影。
而那張平鋪在桌面上的試卷,卻是突然多出了一個筆走龍蛇的大字。
甲!
…………
…………
考房中。
與世隔絕的姜陵雖然通過才氣的消耗,已經感覺到自己銘聖一科成績定然不低。
但他畢竟不是聖者,自然是預料不到考試還沒結束,自己就已經鎖定了銘聖甲等。
此時的姜陵,還在爲經義而冥思苦想。
“學而時習之,這個‘學’指的是學習,那學習的內容呢?學問嗎?”
姜陵在心裏自問自答:“許多人把學問與知識劃上等號,可大千世界,生生不息,每分每秒都會有新的問題出現,人又怎麼可能做到什麼都知道,恐怕就連孔聖都做不到這種地步。”
“細讀《論語》全書,其實不難看出,孔子所說的‘學問’既不是指文學水平的高超,也不是指知識淵博,而是指做人做事的道理。”
“南宋理學大師朱熹曾指出此節是人的‘入道之門,積道之基’,所以與其說學習的是讀書寫字,倒不如說學習的是做人,成爲那理想的人生境界——君子。”
道理越辯越明。
姜陵思前想後,越想越覺得這種解法成功性極大,特別是在他不斷地回憶起朱熹對《論語》的註釋後,把握更是達到了空前的程度。
“有話說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既然已經確定好大致的方向,那我中間部分就該寫有關學以致用,知行合一的內容。”
明明夜已經逐漸深了,但姜陵的眼睛卻是越發明亮,裏面有興奮的光芒跳動着。
說做就做,姜陵提筆沾墨,稍一思考之後,便是果斷落筆。
墨汁在紙頁上暈散,化爲一個個結體蒼勁的文字,清新的墨香瀰漫在整個考場。
姜陵一起手,就引用了朱熹對這一句“學而時習之”的註釋。
——學而又時時習之,則所學者熟,而中心喜說,其進自不能已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