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93章 五大世家,聯名上書
清一色的沈黨官員,皆是爲了撤回姜陵文號,鎮壓他的文名一事。
這種羣臣反對的情況可不多見,要知道羋凰執政本就引得楚國不少頑固的讀書人不滿。
倘若再處理不好,必然會成爲羋凰執政期間的一大污點,引得民間議論紛紛,載入史冊更會被後人看輕。
可難道真的遂了他們的心意?
這是不可能的。
且不說此事存在爭議,倘若羋凰真的淪落到了要給一個自己親封的文仕撤回封號的地步,整個大楚也就距離滅亡沒多遠了。
幸好,境地雖難,卻還沒到走投無路的地步。
沈非知也正是因爲知道這一點,所以纔在叫價的時候把條件往死裏壓,隨後才拋出自己真正的訴求。
——姜陵和司魚提文號一事就不用想了,但我大人有大量,可以不計前嫌,給他們一個體面的葬禮。
百官面前,羋凰不敢失態,也不能失態。
所以即便沈非知依舊是那一副波瀾不驚,泰山崩於前而色不變的樣子。
羋凰擡頭說道:“對了,朕忽然想起來,前幾日朕收到了一封孔城來信,便讓諸位愛卿與朕一起看看吧。”
聽聞這話,在場的官員心神一凜。
天星大陸所有人都知道,天星七國,盡歸孔城。
作爲人族的精神支柱,聖級世家的羣居地,關於那裏的任何一點信息都很有可能在外界引發軒然大波,更別提一封信了。
羋凰在這個時候主動提及,明顯是打算打沈非知一個措手不及。
有人忍不住觀察沈非知的表情,發現對方的眼神果然冰冷了下來。
底牌底牌,之所以會被稱之爲“底牌”,自然是對方不瞭解而又強有力的招數,才能叫做“底牌”。
羋凰慢條斯理的拿起了腰間的鎮國玉璽,擡手間,書信的內容頓時投放在了太清門的天空。
在場衆人擡頭望去,當看清那一封書信上的署名後,沈黨官員紛紛變色。
“顏子世家、司馬世家、張仲景世家、墨字世家、韓非子世家……五大世家聯名發書?!”
有官員看到那一排的名字後,頓時嚇得失聲驚呼。
不過這也不怪他,着實是今天這事太過驚世駭俗。
天星大陸,多少年沒出過這樣的陣仗了,五大世家聯名發書國君,而且其中竟然還有一個世家是亞聖世家!
可以說,進入太虛谷中的聖級世家,除了賈家沒有參與此事,其餘的,竟然都心甘情願的添上了名字!
回看書信裏的內容:
“愛人者,人恆愛之;敬人者,人恆敬之。沛縣姜塵光、司無憂兩人德行俱佳,在太虛谷中表現優越,不僅粉碎了妖蠻企圖吞併太虛谷的陰謀,更是直接挽救了六十餘名人族後生的性命於水火。吾雖未曾有機會面見二人,然倍感親切……”
這是由顏君浩執筆書寫的,整封書信洋洋灑灑數百字。
文風通順,字跡優美,看似是在誇姜陵和司魚在太虛谷中作出的卓越貢獻。
可在沈黨衆人的眼裏,卻是無一不寫着——封賞姜陵,封賞司魚,若再有不長眼的東西敢阻攔,我就把你們的腦袋割下來當蹴鞠踢。
顏君浩可不是籍籍無名之輩。
他性情溫和,樂善好施,好友遍佈天星,文名雖然可能不如那些才子,但個人的口碑和家族的背景擺在那裏,哪怕在孔城都罕有敢不給他面子的人。
亞聖世家的威嚴可不是他們能夠挑釁的。
一時之間,跪在地上的沈黨臉色青白變幻,繼續跪着也不是,站起來也不是,分外煎熬,分外後悔。
若早知道女帝的底牌是顏君浩執筆,五大世家聯名,說什麼他們也不會行此下策。
這下好了,搬起石頭砸自己的腳,自作自受了!沈黨的官員齊刷刷的望向沈非知。
顯然,以目前的情況來看,也就只能靠他這位領袖發號施令了。
過了許久,沈非知方纔緩緩開口:“既然碧溪先生開口爲此子求情,那事情自然有迴旋的餘地……仔細數來,姜陵的鎮國作品已經有七首了吧?瑕不掩瑜,若是陛下高興,那便封個‘文伯’吧。”
瑕不掩瑜,出自《禮記·聘義》,意思是即便這塊玉上存在着瑕疵,也依然掩蓋不了它美麗的光彩。
沈非知此時引用這一成語,無非就是在暗戳戳的說,姜陵雖好,但缺點同樣也明顯,即便是顏君浩,也只能讓他後退一步。
真是難啃……
女帝眼中慍色一閃而逝。
顏君浩畢竟不是顏家的家主,名聲雖好,卻也是限制住了他,即便沈非知不給他面子,顧及名聲也不能光明正大的報復,更別提沈非知還退讓了一步了。
皇室終究是式微了,連封賞都得受到臣子的掣肘,罷了罷了,就讓他來鬧上一番吧……女帝心中嘆息一聲,正準備揭開最後一張底牌。
然而令所有人都意想不到的是。
就在這個緊要關頭,在場所有官員,包括羋凰的私印,竟然同時發出了一連串的震動。
這是什麼情況?!
衆人滿臉茫然,緊接着就意識到發生大事了,否則不可能他們的文印同時異動。
當官員看到女帝拿起文印,神念進入其中閱讀的時候。
一衆官員紛紛效仿,或是隱晦的,或是光明正大的,都拿出了文印。
沈非知一開始是泰然自若的,可當他發現身後一批官員的氣息都在閱讀了文印之後紊亂,明顯慌張了之後。
他也坐不住了,面無表情地拿出了文印。
這下沈非知終於知道發生什麼了。
“小詩君居然突然出現在‘緬姜文會’上,而且還在衆目睽睽之下,留下了一篇貫州詩作!”
有官員失聲驚呼。
顧名思義,緬姜文會就是天星大陸各地,喜愛姜陵作品的讀書人自發舉辦的用於緬懷姜陵的文會。
文會形式無非就是從各個角度鑑賞姜陵流傳在世的作品,最後再由讀書人現場作詩,然後再評定魁首。
這樣的文會在楚國尤其是涼州是最多的,至於豫州則最少,當地官府明令禁止這期間舉辦緬懷死者的文會。
只是衆人怎麼也沒想到的是,素來有着“小詩君”之稱的魏憑玉,居然也會參與到這樣的文會當中,而且還留下了一篇巔峯貫州的作品。
這件事情的發生,無疑是驚掉了衆人的下巴。
緊接着哪怕是沈黨的官員,心底就生出了一種複雜的情緒,忍不住往下看起了魏憑玉的詩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