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1章
而有錢可以放貸的,幾乎家中都有讀書人。
不管朝廷爭論的話術有多高大,說通俗點,其實還是利益二字而已。
但是齊順義擴充官吏數量的政策,卻受到了大多數底層讀書人的歡迎。
大周對於秀才的惠顧政策微乎其微。
除了不需要在縣衙跪拜知縣外,連免稅的特權都沒有了。
考上秀才,只是踏過萬里科舉的門檻,距離爲官還遠着呢。
然而所有的讀書人裏,秀才的人數是最多的。
許多人蔘加科舉,也只是湊個份子,甚至有不少窮秀才,連飯都沒得吃了。
這次朝廷擴編,又是針對這些秀才的。
這下子他們全部都支持朝廷了。
而尋常的百姓,對於腦袋上多了官老爺的事情,也是十分牴觸的。
不管怎樣,天子旗幟鮮明的佔位了兩名內閣大學士的新令。
大周朝廷的機器,還是快速的運轉了起來。
秦康是關中府的一個窮酸秀才。
關中府這裏,曾是唐宋的王霸基業。
那時的關中府有牢靠的關中平原,還有密集的植被。
但是經過千百年的開發,關中府荒漠化的情況逐漸加重。
曾經繁榮的洛陽和長安,也漸漸衰敗沒落。
現在關中只能說是中等的地區。
但是關中一向興盛儒學,讀書人的人數僅次於餘杭。
在如此激烈的地區參加科舉,難度不亞於現代齊魯地區的高考。
所以秦康考中秀才後,接連十年都沒能考上舉人。
現在秦康已經三十有餘,因爲讀書沒錢娶親,飽一頓飢一頓。
他五穀不分四體不勤,也沒法種地,還不會算數,賬房也做不了。
除了認字寫字除外,也沒別的技能。
這次朝廷擴編新吏員,秦康立馬就報名了。
既然沒法科舉爲官,那做個吏員也行啊。
第一次招募,所有秀才們全在觀望。
秦康這個喫不飽飯的傢伙,反倒很快就通過了面試和筆試。
筆試的內容非常簡單,比考秀才要輕鬆。
主要就是四書五經和行文格式的經典內容。
參加考覈的秀才全員通過。
接下來便是知府的面試。
問了幾個家境問題,家世清白的秦康也很輕易的通過了。
通過了考覈,秦康在關中府的分配調派下,前去路安縣爲官。
路安縣,是在洛陽周圍的一個縣城。
路安縣令非常熱情的接待了秦康這些吏員。
吏部擴充,朝廷還撥了專款,給這些吏員搭建了公房。
秦康也分到了一個屋子。
這裏和縣衙離得很近,每天還能去縣衙喫飯。
對於秦康這種一人喫飽全家不餓的窮秀才來說,簡直是天堂般的生活。
次日,知縣老爺就給秦康等新吏員派發了任務。
“朝廷已經頒佈詔令,在關中府試行青苗法。”
“咱們路安縣也是試行地區。”
“所以就派你們走訪,確定需要青苗貸的人口。”
“遵命,知縣老爺。”
路安縣知縣程涵,也是出身進士。
他和呂爲賓劉文卓是同榜的進士,在分配到路安縣,程涵也是想闖出一番天地的。
不過關中地區,向來豪強雲集,程涵這些日子過得十分的憋屈。
太憋屈了!
幾乎程涵想做的任何事情,都被本地的豪強掌控。
知縣衙門的所有部門,全被豪強的子弟把持。
程涵一直不想和本地的豪強同流合污,他們當然就聯手架空了程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