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41章
他非常遺憾,可以把華江府變成這種城市,這個知府大人一定非常厲害!
但是華江府的人說,華江府可以變成這樣,全是前任知府的功勞。
前任知府已經升遷到京都了。
而那位前任知府,不光是大周的官員,還是一名學術流派的領袖。
馬吉利在筆記裏寫到:“難以想象,大周擁有這麼多的學者官吏,來治理這個國家。”
“他們的官員有多重身份。”
“官員裏有莎士比亞這種劇作家,還有達芬奇那樣的畫家,以及柏拉圖那種思想家!”
倭國江戶島。
倭國在全面大周化以後,這座歷史悠長的港口城市,立馬成了倭國最繁榮的城市。
倭國人的劣根性,便是誰把他打疼了,他就認誰做爸爸。
現在大周國力強盛,狠狠打過倭國,但是倭國崇拜大周的風氣愈發強盛。
首先是倭國的大戶,全部開始模仿大周的服飾。
他們追逐大周的新潮流。
而倭國也效仿大周,走上了工業生產的道路。
最新的蒸汽機當然是買不到了。
國子監也不會傳授蒸汽機的原理。
倭國花費重金,在華江府聘請了一位落魄的工程師。
在這名水平有限的工程師指點下,倭國總算搞出了一臺蒸汽機。
雖然這臺蒸汽機時常鼓掌,因爲蒸汽壓力不足,密封性也不行。
但是總算搞出來了一臺蒸汽機。
倭國選擇了紡織業。
最近大周市面上,出現了一種新布。
棉布。
打敗了波旦帝國在東方的駐軍以後,許多中亞商人來到大周。
在印地的唐延,發現了這個英吉利人大力種植的作物。
棉花!
這個經濟作物長出的花,可以扯出絲線來。
用棉花紡織而成的布,比絲綢會硬許多,但是比麻布更舒服。
而且棉布還比麻布保暖。
很快,大周的商人就發現了這種作物的經濟價值。
漠北國率先開始大面積種植棉花!
並且建立棉布坊的工廠。
原本倭國是沒機會在這種產業裏分一杯羹的。
可是倭國的商人,發現了印地的這種棉花。
現在大周已經佔領了印地。
倭國作爲藩屬國之一,當然也獲得了通商的資格。
負責種植棉花的印地人不懂其中技術,懶惰的他們壓根不打理田地,所以他們種植的棉花,英吉利人都不收。
質量遠不如漠北的棉花,但也是棉花嘛。
井川浩三察覺了這個商機!
他果斷的派倭國商人,傾盡家產的去採購印地的劣質棉花。
運來倭國以後,江戶的工廠,立馬火力全開的織布。
倭國可不比大周,他們對百姓是十分殘酷的。
女人和孩童都被驅逐到工廠裏,不分晝夜的做工。
而男人則在碼頭上做辛苦的體力活兒。
許多孩子被工廠的機器燙到,但根本沒有人管。
在這種幾乎狂熱的氛圍下,倭國終於生產出了棉布。
雖然不比大周的棉布舒適,也不比英吉利的厚實,但起碼是棉布了。
倭國人也明白,但凡一摸,就可以知道倭國棉布與大周的區別。
井川浩三索性一咬牙,決定再次把這些棉花賣去印地。
這樣一番操作,倭國終於有了收入。
這段時間,倭國幕府全憑挖掘金礦,才維持收支平衡,這下終於鬆了口氣。
總算有自己的產業了。
倭國幕府特別的開心,他們的商人又發現,大周已經開始流行起成衣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