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33章

作者:佚名
等到內閣遞上去摺子,李天還在觀看正旦表演的彩排。

  商人?

  李天隨口問道:“商人多交稅就行了,大周那幾條律法就廢除了吧。”

  聽到陛下的旨意,錢多明和齊順義全愣住了。

  這是何意?

  廢除對商人的限制,他們可以理解。

  商人多交稅該怎麼弄?

  但是陛下好像沒有多言的意思,這也讓二人非常犯愁。

  怎麼辦?

  那就去找呂爲賓吧!

  等到呂爲賓被喊去內閣的時候,距離正旦休沐只有一天了。

  國子監已經放假,封存了校舍以後,呂爲賓正在國子監巡視。

  國子監休學,但是國子監操辦的雜誌還得再辦一期才能停刊。

  相比雜誌,翰林院的士子更辛苦。

  在正旦休沐時期,還得繼續出版新邸報。

  呂爲賓再一次被喊去了內閣。

  錢多明把朝堂有關商人的議論,同呂爲賓說了一遍。

  然後說了皇帝的旨意。

  “呂大人,陛下這是何意?”

  呂爲賓思索了一會兒說道:

  “陛下,恐怕是想對商人多徵稅。”

  多徵稅?

  錢多明和齊順義對視了一眼,怎樣給商人單獨加稅呢?

  如果按商人戶籍來算,恐怕全天下的商人都會不服氣。

  而且那些大商賈,恐怕會想盡辦法的更換戶籍。

  這明顯不是什麼好辦法。

  呂爲賓說道:“其實陛下看見商業的問題,並非幾個海商走私的小問題。”

  “此話怎講?”

  “爲什麼要重農抑商?”

  錢多明和齊順義一怔。

  若是說是聖人言論,那孔子的弟子子路還是大商人呢,孔子可沒說過子路的錯處。

  錢多明和齊順義皆不是腐儒,不可能說到祖宗之法上。

  呂爲賓說道:“那是因爲在從前,商業比農業更好兼併!”

  “這土地兼併,尚需土地。”

  “下官曾在華江府爲官,那時土地兼併嚴重。”

  “但是嚴重,也是積攢了百年的兼併。”

  “種田的事情,還是講究春種秋收。”

  “兼併田產,也得循序漸進。”

  “若是沒人賣田,當然也買不到。”

  “即便再大的豪紳,想要掌控一個縣的田地,也不可能。”

  錢多明和齊順義點了點頭。

  土地兼併的禍患,他們自然清楚。

  抑制兼併,是歷朝歷代的基本國策。

  但是土地兼併,同樣是個緩慢的過程。

  呂爲賓繼續說道:

  “商業則不一樣!”

  “漢朝不禁止商業,曾有富甲一方的大鹽商。”

  “晉朝又有十年暴富的王凱。”

  “這商業賺錢,可比種地快多了。”

  “若是不限制商業發展,那遲早會有壟斷一個行業的霸主。”

  錢多明和齊順義都是飽讀史書的人。

  他們連連點頭。

  的確如此。

  商業積累,可比種地快得多。

  而商業的兼併,也比買地的速度快多了。

  呂爲賓說道:

  “京港口做海運的,去年還有一百多戶。”

  “但是前幾日京港口知府的摺子裏,只有十二戶做海運了。”

  “而四大海商,就佔據了京港口海上貿易的近八成生意。”

  “如果繼續這樣,京港口的海運都快被這幾人壟斷了。”

  “其實,這幾人已經壟斷了京港口的出口。”

  “所有從京港口出海的船隻,都得給四大海龍王繳納護航費。”

  “這護航費便是保護費。”

  “若是不交這個錢,去了碼頭都沒人裝貨。”

  “因爲碼頭的苦力工人,全是四家的人手。”

  這下子,錢多明和齊順義都後背一涼。

  土地兼併的禍端,他們已經知曉了,可是卻從未發現商業兼併之禍。

  聽到呂爲賓這麼說,錢多明和齊順義才發現,自己思考的太淺了。

  這商業兼併的禍患,甚至比土地兼併還要大。

  現在大周蒸蒸日上的發展,百姓都有機會。

  但若是哪一天停下來發展,這些龐大的商賈家族,又會怎麼樣?

  他們都不敢想象!

  這四大海龍王,已經僱傭了民間武裝護航,在碼頭有幾千的夥計。

  持續發展下去,他們就真是京港口的龍王。

  到時候不管朝廷派誰過去,恐怕都得仰其鼻息。

  呂爲賓說道:“對於產業到達一定資產的,得提高徵稅的比例。”

  “賺得多,就得給國家做更多的貢獻。”

  “商人若是不按實納稅,便要重罰!”

  “這便是累進稅率,賺的多,徵稅比例就高。”

  “還有對於已經出現一定壟斷的行業,必須得拆分!”

  “尤其是運輸這種民生領域,必須得杜絕一家獨大的發生!”

  錢多明和齊順義點點頭。

  抑制兼併,一直是朝野上下的共識。

  不管是什麼立場,在大周推行都毫無阻力。

  這就是這塊土地上經過一次次的失敗教訓,達成的共識。

  但是在大周以外的土地上。

  抑制兼併還未形成共識。

  這個地方便是高麗。

  在學習大周的時候,高麗也把大周的問題一起搬了過來。

  而這些問題,在高麗可以說愈演愈烈。

  高麗是學習大周最緊的。

  倭國興辦工坊被大周打壓,全敏浩索性放棄了工業發展,轉而開始發展商業。

  高麗用國庫的錢,湊夠了十五艘大海船的錢。

  從大周海軍購入了十艘淘汰的大型運輸船。

  起先,這家公司還是官營,由高麗的戶部全面管理。

  可是經營效果一般。

  也不是說沒盈利,可是戶部官員管理,難免會上下其手。

  高麗與大周差不多,但是全敏浩只是高麗執政。

  全敏浩沒有李天的威望,而高麗國內的朝廷系統又很落後。

  高麗各級官員的貪腐情況觸目驚心。

  這家官營的航運公司,居然在經營了大半年後虧損了!

  這下子全敏浩坐不住了!

  “這羣蛀蟲!”

  全敏浩怒火中燒,砸碎了一臺大周進口的硯臺。

  官營航運公司爲什麼虧損的理由找到了。

  高麗戶部的官員並不擅長海上貿易。

  他們不光瞎指揮,從大周進口了一堆壓根賣不掉的東西。

  還會因爲個人的喜好,讓船隊爲他私人夾帶。

  這下子大大降低了船運的效率,進口賣不出的東西,還造成了虧損。

  全敏浩有心整頓高麗小朝廷裏的那些蛀蟲。

  但是他有心無力。

  。

看小說網

看小說網是您最喜歡的免費小說閱讀網站。提供海量全本小說免費閱讀,所有小說無廣告干擾,是您值得收藏的小說網站。

網站導航

熱門分類

© 2023 看小說網 版權所有

首頁 分類 排行 書架 我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