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75章
這些被中原擊潰的突厥人,一路沿着絲綢之路,離開中亞,最後來到拜庭帝國的地界上。
消滅羅馬帝國後,組建了土耳斯帝國。
土耳斯帝國的主體就是突厥。
這個結果讓唐延十分的意外。
沒想到強大的土耳斯帝國的前身,居然是被中原王朝擊潰過的突厥人。
而這些耳拉族人,則是在中亞地區長期居住的各個民族的統稱。
實際上,整個耳拉半島種族衆多,許多都是混血。
波旦人、羅馬人、突厥人,都在這裏留下了血脈。
用單一的種族來界定這裏,明顯並不合適。
實際上在土耳斯統治耳拉半島之前,也沒有耳拉人的概念。
這裏就是個北莽那種的遊牧部落。
但是在土耳斯人來了以後,對這些耳拉半島上的民族極其壓榨。
因此他們匯聚在了一起,有了耳拉族的概念。
不過說實在的,這些部落還是各幹各的。
他們匯聚在一起,只是因爲有土耳斯這個共同的敵人罷了。
這些部落酋長的代表,冒險來到大周艦隊駐紮的海域。
理由很簡單,他們希望可以得到大周的幫助,從土耳斯獨立出去。
波旦人戰敗的消息,在整個中亞地區都傳播開了。
波旦人是能夠和土耳斯抗衡的強大帝國,而大周可以擊敗波旦人,也證明了大周的強大。
當耳拉人聽說了大周艦隊駛來的消息,他們也升起了一絲希望。
聽說大周是個文明的國家。
這個國家的統治者是聖明的君主,並且在一羣擁有道德的君子輔佐下,統理龐大的國家。
原本耳拉人以爲這全是虛幻的神話故事。
但是看見大周龐大的艦隊,他們徹底相信了,這個強大的國家真的存在。
這些耳拉人心動了。
大周這麼強大,若是有大周的支持,那麼耳拉人說不定真的可以獨立。
所以他們冒險靠近了大周的艦隊駐地,向唐延表示了臣服,希望大周可以幫助他們獨立。
唐延對呂良說道:“把自己的未來,寄託在外人的幫助上,這羣耳拉人不可能成功的。”
唐延不屑的看向遠方的沙漠和港口。
被異族統治的事情,在中原也不是頭一回發生了。
但是所有大周人都很清楚,唯有靠自己纔可以推翻頭上的異族統治者。
而不是憑藉其他大國的幫助與施捨。
這些耳拉人能求到大周的頭上,說明他們已經病急亂投醫了。
唐延說道:“自助者天助,他們連自助都做不到,難不成還指望天助?”
呂良說道:“這些耳拉人反抗土耳斯,對大周未嘗不是件好事。”
唐延說道:“這個當然,從印地傳來的消息,波旦帝國馬上扛不住了。”
“如果真的打敗了波旦,那麼咱們大周就要和土耳斯正面對上了。”
唐延憂心忡忡。
從他的情報看來,土耳斯的確是個龐大的帝國。
這個國家和大周甚至不相上下。
能夠在西方和東方同時開戰,還擁有龐大的船艦隊。
以及火炮等先進的火器,是個強大的國家。
兩個大帝國,勢必會有一場較量!
……
風塵僕僕的大周特使鄭向陽,終於抵達了吐魯的王都。
鄭向陽身爲第一任駐吐魯特使,還有項重要的工作。
就是調查吐魯普贊,尼牟的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