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95章
但是呂爲賓是心學大儒,現在的地位已經足夠名留青史了。
朝廷所有人都覺得,他以後入閣是順理成章的事情。
現在呂爲賓已經是國子監祭酒。
等他待上幾年,栽培出一批人才後。
到時候門生怕是遍佈朝堂,要變成一宗的魁首。
現在看來,呂爲賓反倒不會着急入閣。
劉文卓的速度也不慢,現在他已經做到了南洋都護。
範建升任六部侍郎,這也是非常關鍵的職位了。
也就是說,劉文卓距離六部侍郎也只有一步之遙!
這在大周曆史上,已經是非常可觀的升遷速度。
現在南洋、西疆兩個都護府的位置,全是鍛鍊人的職位。
如果做得好,很好出實績,以後就是青雲之路了。
劉文卓也很感激上司範建引薦了自己。
“下官多謝大人的推薦。”
範建說道:“你我政見不合,我引薦你,也是爲了南洋。”
“劉大人是榜眼,應該知曉秦漢之制吧?”
“原來是這樣,原來範大人是希望我給南洋留點休養生息的時間?”
“不愧是榜眼,我正是此意。”
範建說道:
“秦是行法家之路,可是秦法嚴苛,所以秦二世消亡。”
“但是世人皆說秦法嚴苛,卻沒人思考過,爲何要行秦法。”
“始皇帝不惜廢黜親近儒生的大公子扶蘇,仍然要行秦法,又是爲何?”
“那是因爲秦法嚴苛,不過非常時候必須得行非常之法。”
“六國初定,各地全是不安分的六國貴族。”
“天下剛剛統一,豪強藏於民間,如果不行秦法,那天下早就反了!”
“之前南洋也是這樣,剛剛歸附,藩王土邦全部臣服。”
“海盜橫行,匪賊遍地。”
“所以朝廷纔派我來,行法家之法。”
“現在南洋已經平定,陛下讓我回去,就是到了休養生息的階段。”
“就宛如西漢初年,文景行黃老之策,那纔有了武帝的興盛。”
劉文卓連連點頭。
沒想到範建居然可以擯棄學術上的爭論,真正的爲南洋考慮。
其實劉文卓從土澳趕回尼瑪拉的時候。
他沿途的見聞,也確定了他的猜測。
現在南洋已經平定,不適合再推行範建的嚴苛刑法了。
太過嚴苛的法律,反倒束縛了南洋的發展。
很明顯,現在的南洋,需要更爲寬仁的管理者。
劉文卓說道:“現在的黃老之學,也不是過於強調小國寡民。沒有大周律爲基準,太過放縱也是種不負責任。”
範建這才點點頭,這下他才終於放心了。
劉文卓的意思是,會延續他之前的巡迴法院制度。
其實法家跟黃老之學許多地方是一致的。
尤其是依法這件事上,二者都是一致的。
只是黃老之學認爲法律是道德的底線,不適合太過嚴苛。
法家卻把法律當做工具,覺得法律必須得深入到平時生活。
這便是學派之間的理念衝突。
而範建也知道,南洋需要寬宥對待,不能再派一個法家門生來就任南洋都護。
所以這種時候,劉文卓接任反倒是最好的選擇。
完成了交接後,劉文卓幾乎徹底接手了範建留下的都護府。
他只提拔了個人的親信擔任關鍵崗位。
幾乎延續了範建時期的所有配置。
不過劉文卓上任後,南洋緊張的氣氛漸漸消失,商業也愈發繁榮起來。
魏康的香蕉種植園大獲成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