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01章
不過胡晟晨也只是想想罷了。
根據胡晟晨的計算,這項工程需要近二十萬的勞動力。
在小池底修建這樣的水壩,還得搬遷一個府的百姓。
這幾乎是難以想象的任務。
所以胡晟晨提出第一個方案,只是想讓李天接受第二個方案。
也就是較爲折中的辦法。
第二個方案,就是胡晟晨覺得可行的方案。
那便是重新挖掘一條人工河,重新讓大河回到古道。
重新在齊魯地區入海。
這可以削減淮河的泥沙,也可以重新灌溉齊魯平原。
這個方案算是較爲可行的辦法,也是胡晟晨覺得大周朝廷最容易接受的方案。
至於第三個方案,便是加固大河沿岸的河牀。
這種修補填挖的方案,只能說是敷衍了事,能確保幾年的安穩。
這就是胡晟晨呈上的上中下三策。
按照胡晟晨對大周人的瞭解,大周人總體上是中庸、調和的,按照他們的思維,一定會選擇第二個方案。
原本朝中大臣,收到胡晟晨的方案後,也更傾向第二個方案。
可是這份奏摺送去了皇宮裏,卻出現了變化。
陛下更傾向於第一個方案!
原本胡晟晨呈上三策,就是想居中調和。
原本大周人的性格比較中庸。
上策要在小池底建造水壩,耗資巨大。
不光需要二十萬的民工,還會消耗大量的錢財。
按照胡晟晨的想法,朝廷應該會選擇中策。
中策的好處就是工程雖然時長長,可不算激進。
只需挖通下游的老河道,需要的民工也不多。
而且這個方案能修上好幾年,慢慢的來。
這就是大周朝廷一向喜歡的徐徐圖之。
但是沒想到李天看到上中下三策後,立馬拍手道:
“胡晟晨的這個方案很好!”
正在協助李天批改奏摺的唐含雪也說道:
“康樂公這三策的確不錯!”
“特別是這個中策,很老成持重。”
“陛下是打算派康樂公去疏通舊河道嗎?”
沒想到李天卻說道:“什麼中策!”
“康樂公的上策纔是最佳的,朕要選上策!”
上策?
唐含雪驚呼一聲。
按照胡晟晨的上策,朝廷至少得召集二十萬的民工。
不光這樣,修建小池底水壩,還需要大量的金錢和建築材料!
這可是比巨大的數字!
而且水壩這種東西,也不是短期可以完工的。
這是一項持續性的龐大開支!
唐含雪擔憂的看向李天說道:
“陛下,小心鄭國舊事啊!”
唐含雪勸諫道。
李天最近也看了一些書,也明白唐含雪的意思。
鄭國,就是跟始皇帝進諫,提出要修建鄭國渠的鄭國。
鄭國是當時韓國的奸細,他當初跟始皇帝建議建造鄭國渠,就是想消耗秦國的國力。
秦國的國力消耗,就可以延緩秦國向外擴張的腳步。
這樣的話,身爲秦國鄰居的韓國,就可以暫時安全了。
最後的結局,就是秦國建造了鄭國渠,最終建造失敗。
唐含雪就是提醒李天,康樂公胡晟晨是大越的降人。
他提議的小池底水壩,未必全是爲了大周打算。
也許這是胡晟晨這個亡國之君,故意對大周的報復。
可是李天卻說道:“朕並非隋煬帝,也不怕修鄭國渠!”
李天起身霸氣的說道:
“即便是始皇帝修建鄭國渠,統一六國慢了幾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