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08章
這般功勞,足以讓唐孝仁載入史冊!
現在唐孝仁外放使相,就任西疆軍務大使,負責對波旦作戰的所有事宜。
繼任唐孝仁爲相的,是賈仁義。
世人皆稱頌唐規賈隨,賈仁義基本上延續了唐孝仁的一貫政策,度過了朝廷的平穩時期。
賈仁義的政績不如唐孝仁,可是賈仁義爲官清廉,是朝中道德的模範。
現在賈仁義巡查各地的學政,巡安天下,也擔負着使相的頭銜。
繼任賈仁義的是錢多明,這位首輔被朝野上下稱作財相。
錢多明從戶部尚書升遷首輔,在他任內實現了紙幣發行,財源擴充的重要政策。
錢多明擔任首輔時,官員吏員都漲了許多待遇,也得到許多人的擁戴。
齊順義算是第四任首輔了。
比起之前三任首輔大員,齊順義坐的並不穩當。
朝廷平穩許久的局勢發生了改變。
刑部尚書曾黎入閣,這位出身刀筆吏的官員,展現出濃烈的法家傾向。
而朝野之中,傾向或信奉法家的官員,全都集中在了曾黎的身邊。
這就是現在朝廷裏頗有影響力的曾黨。
法家這個流派,一直在王朝更迭裏,隱祕的流傳着。
有人說歷朝治國之術,全是外儒內法,足以證明法家學術在歷朝歷代的市場。
曾黎也是一個,公開表明信奉法家的官員。
一羣認同法家的官員們,全部集中在曾黎的身邊。
面對發展越來越快的世界,幾乎所有學派全迎來了迷茫。
儒家的理學道學一脈,就遭受了巨大的挫折。
這也並非全是心學一脈的壓制。
理學道學的重倫常、重道德的理論,迎來了更多的衝擊。
尤其是在這個時代裏,小農經濟漸漸解體。
大宗族也漸漸解體,被小家庭所取代。
這種變化對道學理學的衝擊龐大。
當物質發展了,道德的要求反倒是越來越高。
而僅僅是內修道德,已經沒法解決逐漸增多的問題。
道學理學的學術體系,也沒法解決更多的科學問題。
好比天文學的發展,就打破了儒家傳統的天人感應學。
天體運行,全是自有其規律。
這規律是可以預測,可以解釋的。
這讓喜歡拿星體變化和天災來抨擊朝廷國策的理學道學一脈,遭受了嚴重的衝擊。
學術體系的危機,讓儒學也終於走上了變革之路。
心學的格物致知,能夠很好的跟科學發展補充,把儒學納進了科學的體系裏。
所以呂爲賓的信徒逐漸增多,心學從京都開始發展,在各大城市快速蔓延起來。
心學代表的新型儒學,逐漸開始成爲縣學。
就連許多古板的禮部官員,也開始學習心學。
心學雖然破舊出新,讓儒學迎來了新發展。
可是這場儒學的分裂,也讓許多的學派再度冒頭。
這其中法家學派就是聲勢最大的。
法家學派的發展,也跟城市的興起有關。
伴隨城市的發展,把儒學當做統治學術的鄉野體系逐漸破產。
雖然儒學有很多的問題,可是儒學有一點好。
強調道德,讓儒學擁有了基層治理的職能。
雖然鄉紳不一定是“賢明”的,可是有道德的約束,他們也不至於肆意妄爲。
在太平年間,鄉紳照樣兼併土地,可是也會給基層留條活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