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3章 大眼界大格局
報告的主題是:調研。
利用暑假,回家鄉進行廣泛調研。
不管什麼樣的調研主題都可以。
劉弘毅提交這份報告的目的有三。
第一,是增加大學生的社會實踐能力。這一屆的大學生還好,其中不少都是有工作經驗的。比如郝大明,已經年滿三十,上大學之前,做了十年爐前工。但再往後的大學生,就不會是這種情況了。
全都是不諳世事的“小孩兒”。
雖然在大學能夠學到不少專業知識,然而社會經驗極少,學以致用的能力也不強。
劉弘毅希望,這種假期調研活動,能夠在慶華大學形成一種慣例,讓大學生在大學期間,就能積累一定的社會經驗,掌握一定的調研方法。
第二,則是瞭解社會各個階層的實際情況,向上級反映彙報,爲上級的決策,提供第一手資料。
作爲一位資深基層官員,劉弘毅認爲這一點非常重要。
後世有很多“三拍幹部”:拍腦袋決策;拍胸脯保證;拍屁股走人。
就是完全不注重調研,不注重實際的虛浮作風所造成的。
給羣衆帶來極大的損失,造成極其惡劣的影響。
至於劉弘毅自己,他現在非常要知道,經過這半年的“試驗”,楚州地區到底發生了何種變化。
雖然他一直都和家裏保持着一定頻率的通信聯繫,劉楚安肖亞文都和他說到了楚州地區的一些新氣象,但紙上得來終覺淺。還是自己親眼去看看,心裏才更加有底。
實在這兩塊試驗田都太重要了。
由不得劉弘毅不上心。
白應元現在對他十分客氣,請劉弘毅落座,又親自泡茶。
做派和劉弘毅記憶中的體制內辦公室文化一模一樣。
“劉部長,你這個建議非常好,和我們學校以前搞的假期活動,有異曲同工之妙。”
白應元邊說邊拿出香菸,遞給他一支。
“抽菸嗎?”
劉弘毅笑着接過,又主動掏出火機,給白應元點上,副部長的姿態拿捏得十分到位。
劉弘毅確實很願意和白應元搞好關係。
第一次見面的些許不愉快,完全不可能影響到他的心態。
那種事情都能永遠記在心裏的話,還能有什麼出息?
如果可以的話,劉弘毅甚至想和身邊的每個人都搞好關係,朋友多了路好走啊。
沒事誰願意得罪人了?
“每年假期,學校都會安排一些活動。我們是理工類爲主的大學,學校會組織同學們去廠礦單位考察實習,學習的同時,也幫工廠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工作。比如說幫他們改善工藝流程,提出一些合理化的建議之類的。”
這個時代的慶華大學生是有這個能力的。
畢竟高中畢業生都能被人稱爲“小秀才”嘛。
“不過你這個建議更加具有可行性,而且不會引起部分同學的不滿。”
對此,劉弘毅表示理解。
好不容易放假了,很多同學都是歸心似箭,結果學校卻安排他們去廠礦單位考察實習。一口拒絕貌似還不太好,這不都得圖個表現嗎?
現在的大學生,都是國家安排工作。
你在學校表現好不好,學校給你的評價高不高,可是會直接影響到工作安排的。
就說你留在國家部委發展和去偏遠山區當個公社副主任,將來的前程能一樣嗎?
劉弘毅的建議,是讓學生們回各自家鄉調研,只需要在下學期返校時提交一份調研報告就行。
兩全其美嘛。
劉弘毅這份報告,不但很快在學生會主席團獲得了通過,也很快在學校團伙獲得了通過,隨即就變成了正式的“倡議書”。
是的,這樣的考察調研都屬於自願,學校不強迫。
所謂倡議書,僅僅只是爲廣大學子們提供一個方向。你下學期返校的時候也可以不交調研報告,學校並不會處分你。
不過你響應了學校的倡議,交了調研報告,學校給你的評語自然會加上一條:積極完成學校安排的各項課餘工作。
要是調研報告寫得好,引起了學校的重視,那還會有更高的評價。
甚至直接向一些對口的好單位推薦你都有可能。
慶華大學的正式推薦,那可不是開玩笑的。
就在劉弘毅爲返回楚州地區做準備時,他們計7班新的班主任孟世凡老師又來找他了。
“劉弘毅同學,聽說你英語很好?”
在班主任辦公室,孟老師和他談話。
劉弘毅急忙謙虛地說道:“略通一點,談不上很好。”
“哈哈,這個你就不要謙虛了,你們那個宿舍,大家都在跟你學英語呢。”
計算機專業,不懂英語,簡直沒法搞。
在漢化尚未問世之前,所有的計算機語言,都是英語。
所有先進的計算機專著和專業期刊,也大多是英語。
故而計7班的學生入學之後,就開始惡補英語。好在能考入慶華的基本都是天才,學習能力是毋庸置疑的。
饒是如此,有老師教和沒老師教,還是有着很大的區別。
劉弘毅便自動充當了本宿舍的英語老師和數學老師。
久而久之,課餘時間跑來跟他學英語學數學的同學越來越多,現在計7班差不多有三分之二的同學,都半開玩笑半認真地叫他“劉老師”。
全旭甚至搖頭晃腦地說:“天才也是分等級的……”
這小子現在已經變成了劉弘毅的第一跟屁蟲和腦殘粉。
開玩笑,慶華大學第一屆科學技術發展委員會委員,和那些學術泰斗“同一級別”,叫他一聲“老師”怎麼了?
買不了喫虧買不了上當……
“是這樣,我們學校現在又來了一批外文書刊,不少都是計算機專業的,學校的意思,是要組織一批英語好的學生,把這些書刊都翻譯出來。”
“這個任務,你能承擔一部分嗎?”
孟老師便很期待地看着他。
“老師,我的意見呢,最好還是看原著,翻譯之後的作品,有時候和原著是有區別的。細微處理解錯誤,就有可能失之毫厘謬以千里。”
“當然當然,你這個意見我很認同。我也覺得,以我們學校這些學生的學習能力,他們很快就能看得懂原著……但是邰校長的意見呢,是這樣的,還有很多學校的學生,可能也需要這些專業知識。他們的英語水平和學習能力,就有差距了。”
“所以,還是要儘可能地翻譯出來。”
“我們買回來的這些科技書刊,不能只惠及我們一個學校,全國其他學校都應該受惠。畢竟花的是國家的外匯儲備。”
慶華大學代表着國內最高的水平,並不是每一所學校的學生都能和慶華學子相提並論的。
邰正陽校長,果然胸襟博大。
當着慶華的校長,也關心其他學校的進步。
“好的,老師,我願意承擔這個任務。”
劉弘毅慨然應諾。
:https://www.biziqu.cc。:https://m.biziqu.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