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39 章

作者:青色兔子
無彈窗,更新快,免費閱讀!

  最後的帝王青色兔子

  第三十九章

  董卓一死,密謀佈局此事的王允立即下令,將獄中的荀攸等人放出來,又將董卓全族盡數誅殺。那些跟着董卓來到長安城,享受了幾年富貴的董氏族人,如董卓的弟弟董旻,侄子董璜,連同被董卓特意迎接來的年邁老母親,曾拿着紫綬金印把玩的董氏女子,都陪着偌大的眉塢一同覆滅了。

  長安城最熱鬧的集市中,董卓屍身上的燈芯燃燒了起來。

  曾經佔據了洛陽,殺死過少帝,執掌朝政的太師董卓,就此謝幕。

  消息傳到民間,百姓奔走相告,普天同慶。

  未央殿中,劉協看着擺在自己面前的詔書,用了皇帝印。

  這是一封給予王允管理朝廷日常事務權利的詔書。

  董卓還在的時候,朝廷細務便都交給王允。

  如今董卓伏誅,王允乃是幕後的聯合發起人之一,另外的發起人何喁已經被董卓殺死。

  當此之時,自然要王允站出來,保證朝廷的正常運作。

  在此之外,劉協又將呂布擢升爲奮威將軍,儀比三司,晉爵溫侯。

  呂布立在百官之前,手捧詔書,神思恍惚。

  一切發生的太快了,他彷彿還能嗅到董卓血的腥味。他曾經那樣激動忐忑,事到臨頭,原來只要一槍便將人放倒了。就好比從前他殺丁原一樣,眼一閉,刀一遞,並不比戰場上殺敵人更難。董卓,丁原曾經壓在他頭頂的人,其實都沒有他想象中那麼強大。

  王允在上首,道“既然諸位都沒有疑議,那請老將軍皇甫嵩出馬一事就這麼定了。我會奏請陛下拜皇甫嵩爲車騎將軍,由他統領軍事。”

  眼見就要散會,呂布忙問道“那長安城中的涼州軍舊部,當如何處置”

  董卓死之前,手下兵馬分作兩部分,主力之一跟隨牛輔屯防在陝縣,主力之二則跟隨李傕、郭汜、張繡等人佈防於函谷關附近,警戒袁紹等人。剩下的兵馬則由徐榮、胡軫率領,在長安城中駐守。

  董卓之死,很是突然。

  遠在陝縣、函谷關的牛輔、李傕等人還不知道消息,但就在這長安城中的徐榮、胡軫卻早已清楚。

  好在因事出突然,胡軫與徐榮有些懵了,又見城中民意洶涌,己方勢單力薄,不敢冒然出頭,便投降了王允。

  此刻見問,王允便道“胡軫、徐榮等人已經投降,還要如何處置”

  呂布卻覺不能安心,他跟胡軫本就有過節,便道“他們如今投降,並不是誠心相投,不過是看不清形勢,不敢冒險罷了。咱們可不能信他們。”

  王允也清楚呂布與胡軫之間的過節,便有些疑心他要公報私仇,因道“論跡不論心,豈有因爲懷疑,毫無證據,就殺了他們的底下兵卒鬧起來,如何叫他們閉嘴”

  呂布打心眼裏不贊同王允那句文縐縐的“論跡不論心”,當着朝臣卻也知道辯不過他,又另有一則極爲關心之事,便暫且拋下徐榮、胡軫的處置方案一事,轉而道“董卓一死,他府中那許多金銀財寶,該如何分配眉塢裏存的那夠喫三十年的糧食,又該給誰”他這麼問,顯然是自己有想分之意。

  王允便問道“你說該怎麼分”

  呂布自然是恨不能自家幷州軍全吞了,但當着衆臣的面,也不好自己發財,便道“我也沒什麼好主意。不過自從車駕西行,百官將士日子過得都苦,既然有這些財物糧食,不如拿一部分出來,給大家都分一分叫大家也都鼓鼓勁。”這是行兵打仗常用的手段,攻佔了一處,總要叫士卒搶些財物,得些好處。否則當兵這樣苦,沒有好處,誰還願意再跟着打下去呢

  朝臣中便有意動者。

  王允沉下面色來,從前心中對呂布的成見更深了,果然劍客便是劍客,只可用其力,不能以士相待。這等武夫,所思所想,總逃不過利益二字。

  王允字字清晰道“董卓府中財物也好,眉塢糧食也罷,這些都是董卓劫掠盤剝而來,就中甚至有漢室皇帝陵寢之物,我們如何能分給自己理當盡數歸入國庫,待到陛下東歸之日,要分毫無損運回洛陽。否則關東盟友如相問,你我有何面目以對”

  這真是用生命來踐行大義了。

  王允把分財物的意義拔到這麼高,誰都不好再爭了。

  提出要給衆人分好處的呂布,不僅被當衆駁回了意見,還給王允的清正形象做了一回反襯,難免有些訕訕的。

  好在呂布跟王允私下相交也比較久了,知道王允性情如此,倒也沒有太惱怒。再一則,此時董卓方死,呂布跟新盟友王允正在“蜜月期”,就好比他才殺了丁原跟隨董卓時一樣。

  所以當下呂布也沒再說什麼,一切都照着王允的安排執行下去。

  既然長安城中的事情暫且解決了,那目前最該擔心的就是陝縣、函谷關附近的涼州軍主力該如何處置。

  此時牛輔等人自然還未接到董卓已死的消息。但是他們遲早會知道的。一旦董卓被殺的消息傳到函谷關,領兵的李傕、郭汜、張繡和他們帳下的謀士會如何應對在陝縣屯兵的董卓女婿牛輔又會如何應對他們是會趕赴長安城,爲昔日的首領報仇;還是會軍心渙散,就地解散,各回各家

  呂布到底是真帶兵打過仗的,很能推想首領出事後,在外將領士卒的心態。他主張招撫涼州軍主力,叫牛輔等人安心。

  王允對兵事不熟悉,起復的皇甫嵩老將軍又還未至,自己也拿不定主意,便暫且聽了呂布的意見,寫了招撫涼州軍的詔書,請皇帝用印後,便只等發出去了。

  皇宮之中,因董卓伏誅,宮人臉上都有了些喜氣洋洋的模樣。

  唯有蔡琰想到夢中之事,後來她自異域回漢地,聽人說當初董卓死後,父親書生氣犯了,旁人都因爲司徒王允的命令不敢去祭祀董卓,她的父親反倒在王允組織的宴會上,爲董卓感嘆,引言獲罪,被下獄後不久便死在獄中。夢中的她聽說之時,已經距離父親之死過去十數年了,也未知真切。

  此時蔡琰得知董卓之死,想到父親之死,寢食難安,面見劉清,請辭道“值此動盪之時,我放心不下父親,請求回府住幾日。”

  劉清奇道“董卓死了,你父親乃是大儒名臣,又有什麼好不放心的”她看蔡琰連眼圈都紅了,美人忍淚,我見猶憐,忙又道“好好好,先生要回府,我送先生便是。”

  蔡琰不好推辭,怕再生事端,反倒被絆住。

  劉清同她相攜走了一程,忽然狐疑道“該不是長樂宮中,我哪裏得罪了先生吧”她這幾年來,我行我素的性格越發明顯了。此時竟然有這等反省自身的問話出來,也算是罕事了。

  蔡琰滿腹心事也被逗得一笑,道“殿下哪裏會得罪我”

  劉清這才放心了,將蔡琰送回府中,見她家中旁的都簡單,甚至素寒,唯有書多。若在從前,劉清便要覺得簡陋了,如今受蔡琰影響,竟覺屋舍要這樣裝點,才又雅緻又清爽。

  劉清又纏着蔡琰說了一會話,約定了來接蔡琰的日子,才依依不捨回宮去了。

  在女兒蔡琰的陪伴下,蔡邕雖然爲董卓之死而感嘆,卻也只限於一府之中,不曾外出赴宴。

  這日蔡琰午睡之時,又做了那個奇怪又真實的夢。夢中的她赤足散步衝到宴會之中,爲她歸來之後新嫁的男人董祀求情,上首矮小的男人聽了她的陳情,彷彿有些動容,便要釋放她新嫁的男人。可是夢中的她非但不敢感欣喜,反而觸目都是陌生人,更覺悲涼。

  一時夢中醒來,蔡琰驚魂甫定,練了半響字,才平復了心緒,問奴婢道“父親在做什麼”

  奴婢道“外頭有人來請,老爺出去赴宴了。”

  蔡琰心中一驚,提筆遲遲未能落字,就聽外面家丁叫道“不好了大人入獄了”

  她手中的筆滑落下去,在白紙上拖出顫巍巍的一筆。

  原來蔡邕聽了女兒的勸告,也知道這着實不是在外面談論董卓的好時機,便連日閉門不出。這日王允宴請,蔡邕本不欲前往,然而來人軟硬兼施,竟是叫他非去不可。

  董卓掌權之時,蔡邕乃是太師府的賓客。如今王允誅滅董卓,宴請衆臣,既是慶賀,卻也是要大家表態。

  蔡琰一心想着要父親閉門謝客,躲過這場禍事,卻哪裏知道,有些禍事並不是躲着就能避開的。

  這是王允主持的,慶賀董卓伏誅的宴會,席間的主要話題,當然便是咒罵董卓,誇讚王允,以及商討如何輔佐幼主、如何與關東衆人相聯繫了。

  蔡邕本不欲說話,可是到了宴上一看,見泰半竟然都是昔日董卓府中賓客。當初在董卓府中,這些人也曾熱切談綸,也曾獻策於董卓。

  如今董卓屍身在市集上腐朽燃燒,名聲卻在這宴會上被污衊抨擊。什麼髒的臭的,全都按到了董卓身上。有人說他不孝父母,又有人說他本就羌人之子,他們口中的董卓,全然是野獸一頭。

  蔡邕想到與董卓數年相交,對方始終待之以禮。就是對待在座的許多人,董卓也很是不壞,否則又如何會對王允委以重任。

  一想到此刻高談闊論的這些人,與董卓攜手結友時,卻早已暗存了要害董卓的心思,蔡邕便覺一陣齒冷。

  在蔡邕看來,董卓有做的不對之處,可是既然以友相稱,一個正直的人應該做的便是好言規勸,不要讓董卓一錯再錯。就好比他借地動一事說服董卓放棄嫁董氏女爲皇后的打算,又好比他勸董卓打消自封尚父的念頭。

  曾經董卓牽着他的手,那一聲聲“伯喈教我”、一句句“喚我仲穎”彷彿還在耳畔,宴會上首受衆人託捧者,卻已換了王允。

  密謀殺董卓者,也即最受封賞的兩人,一爲王允,乃是董卓託付朝政之人;一爲呂布,乃是董卓託付性命之人。

  可嘆仲穎所託非人,如今兩者盡失。

  蔡邕想着女兒的囑託,一忍再忍,待到酒酣耳熱,宴會上氣氛最熱烈的時候,終究還是忍不住,開口感嘆起了董卓生平,言語間難免有責備衆人的意思流露出來。

  宴會上的氣氛爲之一肅。

  王允勃然大怒,起身斥道“董卓乃是國之大賊幾乎傾覆我漢室先太后、少帝皆亡於董卓之手凡我漢臣,皆欲除之而後快前有伍孚就義,後有何喁囚死獄中如今奸賊得誅,你不覺痛快,反爲董賊悲痛你這是隻想着自己所受的禮遇,全然忘記了家國大義與國賊董卓有何不同”當即就將蔡琰收押,交給廷尉治罪。

  在座許多人都憐惜蔡邕才華,又素來知曉他是老實人,都爲蔡邕求情。

  然而王允到底將他收押下去。

  未央殿中,呂布結束了一日的騎射教課,正私下與皇帝說話。

  “原本說好了赦免陝縣、函谷關的涼州軍,仍叫他們原地駐守。可是臣看司徒大人遲遲不肯發詔書,聽說是又改了主意,說是要叫涼州軍就地解散,還叫人去緝拿牛輔等人來長安審判。”呂布與劉協相處不少,知道小皇帝聰慧過人,是可以與之討論軍國大事的,擔憂道“說句不好聽的,司徒大人這就是沒帶過兵,瞎指揮。這樣下去,涼州軍非譁變不可。”

  劉協沉靜聽着。

  赦免涼州軍的詔書,他早已用印。

  但是王允扣住不發,已過了數日,多半是如呂布所說,改了主意。

  “的確如奉先師父所言,一旦激得涼州軍病變,局面便會難以收拾。”劉協看着呂布,輕嘆道“當此之時,更有何人能改變王允心意呢”

  呂布順着小皇帝的目光看向自己胸口,遲疑道“臣”

  劉協垂眸想了一想,卻又自己否決了這個想法,道“奉先師父是最後的辦法。長安城中,胡軫與徐榮尚且虎視眈眈,咱們自己人再鬧起分歧來,豈不是給了他們可趁之機到時候且不說遠在陝縣、函谷關的涼州軍了,隻眼皮子底下的胡軫、徐榮就能再起一場大禍事。”

  呂布道“那要怎麼辦總不能叫司徒大人真如此行事。”

  劉協還未答話,就見萬年長公主劉清衝進殿來,彎腰按着膝蓋,一面喘氣一面叫道“皇帝,你你快派人去救蔡先生父親”

  “蔡邕”

  “他給王允關到牢裏去了聽說王允要殺他”

  “都有何人給蔡邕求情過了”劉協問道。

  劉清一愣,道“我哪裏知道,士族之中大約都給他求情了吧。”

  “那朕還要派誰去,才能從王允手下救出蔡邕”

  劉清又是一愣,半響道“可你是皇帝啊”

  皇帝不該是天下最厲害的人麼王允是臣子,又忠心於漢室,難道還會不聽從皇帝的話麼

  劉協立起皇帝之印來,淡聲道“你看,這方印原是皇帝的,後來這支筆來了,推倒了皇帝印。這支筆,便如同董卓。而後有人又拿起了這皇帝印,撞翻了這支筆”那支細狼毫筆“噹啷”一聲跌落在地上,“那你說現在,是皇帝印厲害,還是拿印的人更厲害呢”他既像是在給劉清講解,又像是在問自己。

  劉清跟上了他的思路,道“你是說王允是拿皇帝印的人”

  “朕可沒這麼說。”劉協將那皇帝印在手中拋了幾拋,握住靜默了一瞬,起身對呂布與劉清笑道“走,隨朕去見一見司徒王允。”

  作者有話要說日萬達成,開心

  晚安,明天見感謝在2020041214:20:022020041223:43:01期間爲我投出霸王票或灌溉營養液的小天使哦

  感謝灌溉營養液的小天使吱吱80瓶;我愛辣椒、胡胡胡胡。10瓶;

  非常感謝大家對我的支持,我會繼續努力的,,,

  手機用戶請瀏覽閱讀,更優質的閱讀體驗,書架與電腦版同步。

  :https://www.bie5.cc。:https://m.bie5.cc

看小說網

看小說網是您最喜歡的免費小說閱讀網站。提供海量全本小說免費閱讀,所有小說無廣告干擾,是您值得收藏的小說網站。

網站導航

熱門分類

© 2023 看小說網 版權所有

首頁 分類 排行 書架 我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