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1章 第 201 章
最後的帝王青色兔子
第二百零一章
哪怕是最愛熱鬧的人,一生中也會有無數次想要遠離人羣,片刻獨處。
劉協本不是一個愛熱鬧的人,更何況他今日的確累了。既是身體上的頂風冒雨在泥濘路上躲避這一場對帝王的圍追堵截;也是精神上的,緊張刺激過後驟然的鬆弛,瞭解系統內情後突然襲來的空茫,得知另一個世界的消息後又再度失去
這每一件都是能壓垮一個人的大事,在同一日降臨在劉協肩上。
堅韌強大如他,在壓抑着種種情緒處理完必要的事務後,也只想靜夜獨坐。
此時劉協滅了側間的燈,人仍是端坐在窗前的。
他坐在黑暗中,耳聽着殿外階下響起些微的人語聲,而後有數點亮光搖曳着,如游龍般飄遠了,知道那是子脩靜寂離去。
他知道此刻殿外守着幾十名郎官,行宮裏爲他忙碌的從人有幾百上千,而天下念着他的臣民有成千上萬,但他垂下眼睛來,只覺靜得能聽到心底的聲音。
系統裏的人說因爲他上一世優異的表現,他以後就不會被“殺死”了,即使從這個世界裏死亡了,還可以到嶄新的另一個世界裏去。
這意味着什麼呢
大約就相當於他擁有了一個不滅的靈魂吧。
想明白了這一點,劉協感到一陣平和釋然,原本出於人本性,對死亡的恐懼好像在這剎那淡去了。
系統中的人又說有許多輕鬆愉快的世界,要他捨棄此時,投入新世界。
這不是他會做的事情。
劉協仍是靜默坐在黑夜裏,在與自己的對話中,越發明晰堅定起來,不貪婪不輕浮,他既然已有不滅的靈魂,又何必急於享受那等輕飄飄的快樂他早已決定,既然來到這個世界,就要腳踏實地,認真活過,圓滿結束這一個世界,再去想之後的事情。
況且果如系統中所見,這一世也有他的故人在此。他不再是永恆孤獨的一個人,上一世結緣的,這一世相識的,此後歲歲年年,總還有再見之期。哪怕同處一個世界時不能相認,但這正如夜空中的星一般,只是知道有其相伴,便已足堪慰藉。
而正因爲此生無法相認,那這世界上的任何人都可能是他的故人。如此一來,他作爲皇帝,豈不是更該勵精圖治,造福萬民,避免如李婧所經歷的事情再發生嗎不管是誰降生成爲這一世普通農戶家中的孩子,都不該因爲缺少食物被活活餓死。
人人安居樂居,這就是他最大的野心。
雖然理智告訴他,這隻能是個美好的願景,但這仍將是他努力的方向,且矢志不移。
想到此處,劉協睜開眼睛,站起身來,揮手推開長窗,俯瞰着殿前的燈火從人,深吸入一口冰爽的空氣,一時間意氣風發,誠覺世間的一切都值得熱愛。
這一夜,劉協睡得安穩。
翌日馮玉來奏報時,君臣二人的精神狀態形成了鮮明對比。
馮玉昨日陪着皇帝同受驚嚇,又連夜審理劉琮等人,還要整理成文書,一早就入行宮呈報給皇帝,雖然他年輕又皮膚好,熬了一夜也不見絲毫黑眼圈,但焦急之下,脣角卻是冒了一串火皰,看着就疼。
劉協看過奏報,又看馮玉嘴角,笑道“等會兒讓醫工給你開個清心養神的方子。”
馮笑不出來玉應了一聲,先談正事兒,道“此事的確是臣的責任,陛下出行之前,子柏淳于陽手下的郎官得到消息,要往南城郊而去。消息不是這些郎官泄露的,而是行宮中爲郎官等送馬糧的荊州人。這養馬人送了消息給劉琮的人,劉琮的人有意尾隨前去探點的郎官,這才得知了陛下動向。劉琮口供,說是被家中兩名賓客慫恿,這兩名賓客原是他父親所養,與蔡瑁等人也一向親近,事發之後這兩名賓客已是杳無聲息,不知是遠走高飛還是死了多半是給幕後之人暗害了。”他這還是謹慎,沒有直接說是蔡瑁。
“想來也是,以劉琮的膽色,若是無人慫恿,他做不出這等大事。”劉協想起當日見劉琮時,劉琮那不知進退的樣子。
馮玉又道“劉琮調動部曲之事,蔡瑁當日是知情的。此事非同尋常,但蔡瑁非但不派人去攔截,甚至也未曾派人查問,這就透着詭異。蔡瑁昨日是中午纔出府,帶了一對親兵要出城此前臣曾下令,若蔡瑁、張允等人有異動,要當事兵卒先拖着,待上報之後,臣親自來處理。蔡瑁想必也是知道此事的,因此故意做個樣子,說是要來通風報信,實際上是推卸責任。”頓了頓,有些恨恨的,道“這局怎麼想都像是蔡瑁做下的,只是如今抓不到證據除非能找到慫恿劉琮的那兩個門客,只是恐怕他倆如今已經化成了灰。”
劉協點頭,又安撫道“凡做過的事情,必然會留下證據的。他能隱瞞一時,卻是無法隱瞞一世。但願到時候他已經做出足夠大的功績,能抵消此時的這錯誤。”
馮玉善解人意,聞絃音而知雅樂,因道“陛下要用蔡瑁”
劉協道“十年戰亂,天下貧瘠,只有荊州與長安兩處,還算安穩。如今朝廷收回了荊州,總不能翻手就將它打爛。”
劉協着眼於天下,馮玉又最清楚荊州情況,所以更明白皇帝所說的都是實情。
偌大的一個州,要治理,不能只靠朝廷派下來的幾個官員,否則本地勢力要架空你也是很容易的事情。朝廷調動來的大軍,也不能長年累月守下去。荊州此時還能維持安穩,是因爲荊州本地的勢力蓄力不發,若是能有合作共贏的機會,誰也不想魚死網破。
皇帝既然不想把荊州打爛重來,那必然是要與蔡瑁、張允等當地大族勢力合作的。而荊州本地勢力,比益州要強大很多,幾乎可以類比於吳郡等地的大族勢力,是可以凌駕於朝廷力量之上的,論到政策的實行,陽奉陰違都算是至少給你面子了。
“總要先讓百姓能活下去吧。”劉協輕輕嘆了一聲,戰亂、乾旱、蝗災、疫病,這十年下來,戶籍上還活着的人,已經十不存一;而又有許多逃往山林之中,不計入民衆之中的百姓。
馮玉想到皇帝前幾日跟他提過的事情,當時他猜想皇帝對於這些世家大族,是有一部分要重用,另一部分要打壓的。其中,他認爲皇帝要重用楊彪一族,現下看來還要重用荊州的蔡氏與張氏等族。馮玉這一年來,雖然與蔡瑁、張允周旋着,維持了表面的平和,其實清楚自己得罪他們深了;此時不顯,待到來日蔡瑁、張允等人得勢,恐怕不會給他好臉色看。這是個人的私利,倒也還罷了。但有還有對國家的不利之處,正所謂先下手爲強,後下手遭殃,如今朝廷在荊州藉着兵馬之勢,還能壓住蔡瑁、張允,若不趁此時徹底清除異己,等到他們再發展壯大下去合抱之樹固然拔不動,但讓它長到再粗壯數倍之時,豈不是更能摧毀
馮玉自然不提對自己利益的擔憂,只含蓄得表達了對國家未來在荊州形勢的擔憂。
劉協含笑道“朕明白的。從前朕也是如你一般想”他想到自己爲大秦皇帝時那鐵腕一世,又道“只是老樹未必不能發新花。”
以馮玉的爲人,既然探明瞭對方的意圖,就不會再當面反駁了,因這對他沒有益處,還要得罪旁人。
只此刻面對皇帝,出於忠誠與愛戴之心,馮玉才罕見得又輕聲道“以臣愚見,這些世家不管發怎樣的新花,恐怕都不會爲國家利益,讓渡家族利益。”頓了頓,又道“或許當有品德高尚之人,能爲此常人所不能的舉動,只是以臣在荊州這一歲所見,恐怕蔡瑁與張允都非此等賢士”
劉協絲毫不因爲馮玉反駁自己而氣惱,反倒因爲馮玉肯直抒胸臆而感到高興,笑道“狸奴見識高。”
這“狸奴”乃是當初馮玉離開長安前,劉協私下給他另外取的字,人前議事,還是仍作“玉奴”來喚,此時歡喜,便改稱了狸奴。
馮玉剛纔這兩句話出口,其實一直加倍留意着皇帝的神色,因爲以他的經驗來看,人多是不喜旁人反駁自己意見的,也不喜承認自己的錯誤。馮玉的風度翩翩,善解人意也並非天生如此,而是不斷觀察實踐中煉就的。此時聽皇帝喚他“狸奴”,又笑意欣然,絲毫不見勉強,馮玉放下心來,陛下心胸果是與常人不同。
劉協又道“所以朕如今要箍住這顆老樹,從老樹上引出新枝來。”
“這條新枝是”馮玉望向皇帝。
劉協含笑對他道“狸奴觀那諸葛先生如何”
諸葛亮要喚蔡瑁一聲內姨丈。
朝廷若重用諸葛亮,蔡瑁等人沒有理由拒絕。而諸葛亮與司馬徽等人交好,心向漢室,這也是馮玉此前推薦他的緣故。而且諸葛亮年輕,皇帝最愛用年輕人。
馮玉既覺得有些意外,又覺在情理之中,想到昨日的事情,委婉道“人選雖好,只是年輕人面皮薄,名士又最重體面”您昨天逼人脫衣驗身,雖是形勢所逼,但以此時名士的脾氣,縱然不能反抗朝廷,總也可以選擇隱居不出的。
劉協摸一摸鼻子,道“朕都明白。”
不就是哄人嗎他最拿手了。,,
手機用戶請瀏覽閱讀,更優質的閱讀體驗,書架與電腦版同步。
:https://www.bie5.cc。:https://m.bie5.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