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4章 涼州銀行 作者:未知 “是,達鵬同志。”房奉先恭敬地應了下來。 “西州內政有些壓力,但也要先集中資金和民間閒散勞力,開溝挖渠,修建水利。儘量要做到自足自給。”魯達鵬接着說道:“形成制度之後,便也傳遞給其他師兄弟備份。” “好的。達鵬同志。”房奉先點了點頭又應了下來。看得出魯達鵬還沒有說完。 “錢莊之事,我們要開至西域,把我們涼州金幣通過西域流通到西方諸國。也要開設大夏北境,把錢幣流通到獸人國和矮人國。”魯達鵬接着說道,然後又看向唐健: “這事唐健同志也參與進去,也可爭取魯先生的支持。外設的錢莊,可不能使用涼州之名,以免引起與大夏之間的矛盾,惹起不必要的紛爭。 另外也得要擴大鑄幣工坊的產能。聽說研究院發明了一種衝壓模具鑄幣之術,得儘快投入實用。” “已經投入使用了。這是衝壓而成的錢幣,比以前的更爲精美。”房奉先掏出四套錢幣,各送了他們一套。魯達鵬接過來就歡喜地把玩起來。 這種衝壓製造出來的錢幣果然比鑄錢更加精美。圖案更加細膩清晰,完全就象工藝品一樣。僅這制工便可吸引百姓和商人的喜歡。 “大量制錢會不會引起經濟上的問題?一旦的產量可是數以百萬計。長年累月下去,那還得了?”唐健有些擔心地問道。 “唐健同志,你儘可放心。”房奉先哈哈笑道:“眼下我們一日產量金幣一百萬枚,銀幣五百萬枚,銅幣一千萬枚。 從伏先生的理論來計算,如果僅供應涼州,的確有些富餘,可我們的錢幣已經象商品一樣供應西域和西方,也有部分流入大夏。眼下還有些供不應求。 真若是發行數量過大,我們也可以通過錢莊回收。眼下因爲供不應求,大宗商貿我們都提倡便用錢券。 如果說要控制發行的不是錢幣,而是這錢券的數額。不能超過我們涼州貯金貯銀之數。而且伏先生還有一套測算之術,從人口基數物價水平和商貿數量來判斷錢幣發行損溢。這事眼下都交由商學院的那幫導師負責測算。” “看來我也得要多學習學習商貿和內政之術了。”唐健有些感嘆地說道。這些知識都還屬於機密,只有勢力高層才能接觸,唐健有這資格去研究學習。 魯達鵬和鍾鐗都哈哈大笑起來,坐在一旁的忽蘭也不禁宛爾。她來涼州的目的便是學習內政之術,然後再用於西域治理。 但她嫁給了魯達鵬之後,便不再想着去實現這個目標。但喜歡內政之術,卻是她的愛好。也常去學院旁聽研習,越是學習,她就越是感覺到這理論的深奧,也感覺到這大師兄的神奇。 也有幸可以聽到魯達鵬他們談論國政,接觸到學院都接觸不到的東西,便讓她感覺到自己如同幼稚般無知。 那怕是一細微的差錯便會讓一個國家承受滅頂之災,這活也只有某些人能幹。她再怎麼學,也跟不上涼州的發展速度。倒還不如學習一些商業之術,做一富家翁得了。所以聽到唐健之話她也有些感同身受。 “大師兄不是有句話說過?把事情交給精通的人去辦,把事情交給能者去辦。這纔是內政之道。”鍾鐗笑道:“唐健同志,這事你懂就行了,不懂去問那些精通的就行了。” 鍾鐗這話又引來大笑,唐健苦笑了一下辯解道:“事務管得煩雜,那能有你這般輕鬆。” “別覺得辛苦,又有一件事情需要你來處理”魯達鵬把建組修士大軍的任務交給了他。也說明了從軍中選拔的辦法。唐健聽完之後便笑了起來,象花兒一般燦爛。 他知道這意味着什麼,在他手中將掌管着整個涼州最精銳的修士大軍。一旦辦成了,又將是大功一件。作爲將領,誰在乎功勞太多? 又談了一些內政和軍中的事務,鍾鐗他們告辭離去。魯達鵬走到庭院之中,扶着欄杆看着外面的飄雪。忽蘭走了過來,給他披上大麾,然後靜靜地站在他的身邊。 “想西域了?”魯達鵬問道。 “不想,只是有些想家人。”忽蘭搖頭說道。魯達鵬理解地笑了笑,明白她話中的意思。她現在已經把涼州當成了她的國家,而不是未嫁前的西域。想家人,便是作爲子女兄妹之情。 “要不接他們過來小住一些時日?”魯達鵬問道。忽蘭已經成爲指揮使夫人,想要回西域肯定非常困難。已經涉及國事,不能再象常人一樣回孃家。 “有些不便。”忽蘭又搖了搖頭說道,然後認真地看着他說道:“我想讓侄兒侄女來學院學習。可否?” “好。”魯達鵬立馬應了下來說道:“我也正在思考這個問題。時局已經開始改變,修士將成爲戰爭的主角。很多技術也將開始轉爲民用,以改善民生。對於涼州來說,也將逐步解密。 所以我也有個打算,準備辦一所留學院。不僅西域,西方。而且獸人國矮人國的人,也均可進入留學院學習。我答應你,只要留學院籌辦好,你的侄子侄女將是留學院的第一批學子。” “謝謝你,達鵬同志。”忽蘭俏皮地說道。 “看來是好久沒有治你了。”魯達鵬一伸手把把她抱了起來,忽蘭開始還掙扎了兩下,隨後便軟軟在依偎在他的胸前,任由他抱入內室 雖然天寒地凍的,但涼州卻有大批的勞力趕赴山區,安營結寨。一片片礦區開始開採,一條條道路修築出來。石炭開始走向百姓之家。隨着民法典頒佈,涼州銀行開辦後大量資金的注入。 工坊和礦場如雨後春筍般地冒了出來。隨後又頒佈了商法典,涼州完全開放了商貿。驛道上比往常熱鬧了數倍。雖然加徵了關稅,但西域商人也比往常多了數倍。 隨後西州也開始推行民法典和商法典,開設了涼州銀行。百姓不再象往常過冬守着火炕,而是走出來做工,可以賺取比耕種土地還要多的收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