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4章 第 44 章
狗子自古以來就是人類忠實的夥伴,家犬看家護院,獵犬陪着外出打獵,最後才慢慢變成寵物的存在。
不論是勞力上還是精神上,狗子爲人類付出的,着實一點也不少。
所以見到狗子那一刻,桑榆第一眼就覺得歡欣。
部落太需要狗子了,等畜牧業發展壯大,單靠養殖隊的人割草來喂牛羊,這是很大一個工程量,到時候得選擇一個草場進行放牧。
最重要的是,等找到馬匹,還要建立馬場,飼養戰馬。
部落現在就只有步兵,去哪兒全靠兩條腿,運輸全靠背和扛,將來部落之間打仗,衝鋒陷陣需要馴養很多馬兒。
這些馬牛羊的放牧,如果有狗子的幫助,在管理上面,將會得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當桑榆得知是白他們在背鹽的半路上撿的,立即衝着羽道:“這是狗,也叫犬,你和壯說一下,明天帶人去白撿到它的那地方周邊找找,有小狗,肯定還有其他的狗子,把剩下的全都帶回來,好好馴養,將來這些狗子能幫忙看護部落。”
對於桑榆如此見多識廣,即使是相處了那麼久的白和羽,每次見到她第一眼就認出這些新物種,心中大爲震撼。
不管是什麼樣的動物,還是植物,只要到她的手裏,她都能叫出其它們的名字,說出它們的特點和功效,羽很好奇,首領是從什麼地方來的,難道真是的天神所在之處嗎?
雖然好奇,但她們從來不敢過問,羽轉身就去找壯傳達首領的命令了。
桑榆抱着這隻夾雜着棕白毛色的小狗,伸手揉了揉它的小腦袋,最後才把它放回白的懷裏。
“拿去給青,讓他好好訓練。”
白眉頭微蹙,問道:“首領,你不留着玩嗎?”
她原以爲,首領會很喜歡這種可可愛愛的小動物。
桑榆笑着搖了搖頭:“我要是把它留我屋裏,下次粉粉下來怕是要喫醋,到時候它一生氣,一口就把這小狗崽給吞了,咱們看家護院的小狼狗就沒了。”
白表示瞭然,這才抱着小狗崽準備回去,只是在出門的時候又有些小心翼翼地問道:“首領,鷹部落會打過來嗎?”
桑榆愣了一下。
鷹部落當然會打過來。
這個部落以兇狠毒辣睚眥必報著稱,他們進攻鳳凰部落是早晚的事情。
具體時間就是不知道是什麼時候。
可能是那天聯合岩石部落進攻,那陣仗把他們唬住了,一時候投鼠忌器。
不過回來後聽其他人說,當初羽一箭把黑鷹的兒子辛給射死了,黑鷹不會善罷甘休,對方一定是在等待機會。
今天白這麼問,那就意味着,其他人肯定也會有這方面的擔憂。
特別是曾經淪爲鷹部落奴隸的那羣人,他們害怕再一次被擄走,過着那種非人的生活。
桑榆這時候才意識到,雖然她自己覺得鷹部落要進攻這件事情,問題不大,反正兵來將擋水來土掩。
但對於那些人來說,這件事情拖得太久,就會像是頭上懸着一把劍,他們得時時刻刻提心吊膽着。
“會打過來,但不知道什麼時候。”
白想了想,道:“我們能不能叫他們打過來。”
桑榆聽到這裏,看着白的眼神有點不同了。
以部落現在的實力和警惕心,是最合適作戰的時候,當然,他們不可能再長途跋涉,再次去進攻鷹部落,把自己的優勢給浪費掉。
鷹部落的這個事情,不能等。
而且桑榆需要一場戰役來檢驗鳳凰部落這段時間以來經濟發展和軍事鍛鍊的成果。
和白的這次對話之後,她自己心中也有了一定的考量。
之後的日子,依舊和往時一樣,白天生產和建設六小時,傍晚鍛鍊兩小時。
但桑榆還加了一項思想政治課。
部落現在沒有更好的思想成長手冊,所以在最開始的做法,桑榆採取的辦法是,邀請部落人員對階段性的工作生活進行總結,談談感悟。
特別是談對比,以前的日子和現在的生活進行對比。
憶苦思甜,時刻牢記屈辱,珍惜現在的時光,明白落後就要捱打,時刻警醒着不斷進步。
每個星期開個大會,選擇一到三個人進行分享。
其實部落裏不乏侃侃而談的人,人們並不會因爲語言的匱乏而失去分享能力。
當人們知道自己要在兩百多人面前進行分享演講,雖然有幾個別會有些但卻,但更多的是激動和躍躍欲試。
苗是第一個被安排被分享的人,因爲發生在她身上的事蹟足夠經典,她的仇恨足夠大,她是個堅韌的女人,也足夠有號召力。
當然不是什麼都說,在進行分享之前,桑榆私底下先和她溝通要講的內容,確認過後才讓她上場。
果然,第一次分享大會獲得了預期的成功,所有人都哭了。
曾經那段時間裏,飢餓、寒冷、屈辱如影隨形,毫無尊嚴。
但來到鳳凰部落後,他們嚐到了有尊嚴的活法,希望的草種在曾經荒蕪的心房裏萌芽,露出一個個圓圓的小腦袋。
人羣中央,巨大的篝火在熊熊燃燒,映照着一張張年輕卻滄桑的臉龐,人們心中百感交集熱淚盈眶。
而私下裏,白、苗和柳等一些被特別選中的人,也成了桑榆潛伏在衆人中央的“潛伏者”,時刻關注着人們的思想動態。
桑榆拿出自己的筆記本,默默地記錄了幾乎每個人的基本情況,包括他們的性格特點,經歷狀況和人際關係等等,再根據“潛伏者”階段性的彙報,瞭解每個人的心理狀態和心態變化,她會根據需求,單獨找一些人進行單獨談話交流,及時進行引導和激勵,保證部落每個人的思想方向都往一個相同的方向發展。
一切都在往好的方面發展。
直到有一天早上醒來,大夥兒發現流火跑了。
桑榆召開全體會議,高和壯自知沒有看好流火,自動上前請罪。
出乎一臉之外的是,桑榆並沒有懲罰他們。
“有些人本就不屬於我們部落,加進來也是爲了利益,走了更好。”
安撫好兩人後,才衝着衆人道:“我們部落沒有想要逼迫大家留下,你們誰想走,隨時可以走。”
流火的另外九個同伴低着頭,都沒有吭聲。
其他人可不這麼想,從四月份被搭救回來,到現在的十月份,他們加入鳳凰部落已經有小半年的時間了。
在這半年的時間裏,他們每天都是喫飽睡好,工作有規律有度,不是無休止地往死裏幹,工作中要是遇到困難,大家互相幫忙,小隊長們會第一時間站出來解決問題,沒有人受到委屈,沒有人受到壓迫。
對他們而言,這裏簡直就是仙界。
他們死都不會走,除非是首領不要他們了。
桑榆當然明白大部分人的想法,這個會主要是警示作用,震懾一些得意忘形的人。
“你們幾個人,想走還是留下。”
這九個人,之前是跟流火交好,這段時間也是部落裏思想建設方面的重點關注對象,其實越往後頭,他們也越來越識趣,慢慢跟流火疏遠了,暫時還沒有做出什麼出格的事情,她就算有心要趕他們走,也沒有正當理由。
但如果他們有心向好,桑榆也當然樂見其成。
那九人直接被點名,頓時滿頭冒汗,說實在這個部落整體氛圍真的不錯,食物就沒有短缺過,也不需要他們出去狩獵,更不用說因爲狩獵受傷和丟性命這種事情,比過去鳥部落好多了,他們原先只是想當上位者而已。
但在鳥部落當“統治階級”“上位者”,所得到的東西,並不比現在當“普通人”獲得的多,精神上也沒有像現在這麼富足。
桑榆畫的大餅,每個人都能管飽。
而且這個餅子並不是遙不可及,已經有的人能啃到餅渣子了。
最重要的是,現在的鳳凰部落,能與其他部落抗衡,他們這些人,窮極一生,就是爲了能找到一個庇護生存的地方。
鳳凰部落不僅可以庇護,還能讓人過得富足,只要不是沒腦子的人,在鳳凰部落待了半年過後還想着要走。
“既然大家都決定了留下來,那就好好遵循部落規定,否則就是自討苦喫。”
話說到這裏,沒有人再猶豫,紛紛進行表態。
流火這件事情之後,桑榆立即緊鑼密鼓地對巡邏和瞭望塔進行人員安排,必須二十四小時留意各方位動向,一有風吹草動立即警戒。
連四丫都被安排上了巡邏任務。
與此同時,部落的生產活動、防禦工作以及軍事操練也都要同時跟上,一樣都不能落下。
桑園建成了,桑園裏的五六間竹屋都是專門拿來養蠶的。
對於桑樹,除了移植之外,還有種子種植和插杆育苗的方法,但是種子週期太長了,所以桑榆使用了後面一種方法。
部落周邊的山上也用種子給種上,養蠶是長久的事業,再長的週期,以後都會用到的。
如今移植過來的桑樹還沒能開枝散葉,雀想帶人去遠一點的地方摘桑葉。
但青卻發現,蠶其實還可以喫木薯葉。
十月底的秋天,這個時候的木薯葉正是茂盛的時候,在不影響木薯生長的情況下,摘下來的葉子能夠養活這些蠶寶寶們。
這個季節也已經是最後一批蠶了,冬天蠶存活不了,不需要養蠶。
保存好蠶卵留着明年繼續孵化養着就行了。
這幾個月養殖場的兔子瘋一般地長着繁殖着,原本一屋子的兔子才過小半年,滿滿當當地塞了五個屋子,這還不算有些兔媽媽肚子裏還揣着一窩一窩的兔崽子。
桑榆滿心歡喜,這些活蹦亂跳的兔子,可都是今年冬天兩百多人的口糧啊。
她讓雀帶人把這幾個大屋子的周邊全部封好,只留着屋頂下邊需要通氣的地方,免得下雪了凍到嬌嫩的兔子。
沒過多久就到了深秋初冬時節,年中種下的木薯也成熟了,木薯這種作物對環境要求並不是很高,新地開墾出來的這些土地,摻了處理過後的河泥,肥沃得很,把一棵棵木薯給養得粗粗壯壯。
第二季種的木薯有三十畝,能收上來的有接近六十噸的木薯。
木薯杆填埋起來留着明天插杆繼續種植,木薯葉蠶可以喫,羊羊也能喫,還能剁成豬草餵豬。
按照之前計算好的,部落現在這麼多人,種三十畝地的木薯能過溫飽線,四十畝地就能敞開懷抱喫。
今年收穫的這一批木薯,已經可以讓他們不需要再擔心餓肚子的問題。
下半年又新開墾了的荒地二十畝地,加起來五十畝,等明年開春種的這一批木薯,秋收就可以拿一部分餵豬了。
木薯自由指日可待。
豐收的那天,除了狩獵隊一如既往出去巡視陷阱打獵物,其餘所有人全部停工去幫忙收木薯,後勤的人負責整理倉庫。
衆人齊心協力,一天下來就把木薯收完。
豐收的喜悅,盪漾在所有人的臉上,跟黃昏的晚霞映在一處,是人們樸實的笑臉。
所有的一切辛苦,都是值得的。
其他的黍和豆子目前量還不多,剩下來的就交給種養隊的人自行收穫。
今年的木薯量上來了,地窖也因此多挖了幾個,一個專門放木薯杆,一個放蠶卵,還有一個放一些不抗凍的青菜和食物。
如今地裏有姜,韭菜和油菜花這幾樣菜品,其他的就是山上的一些野菜。
煮肉湯的時候加入野菜,配上一截木薯,一餐下來美滋滋。
人們都在憧憬着未來的美好。
可桑榆卻在擔憂着今年過冬時候,人們是如何過冬的。
去年冬天部落才三十來人,都擠在伙房裏烤火,一離火塘就不行。
連自己都凍出感冒,病了一個多月。
今年多了兩百人,還是像去年那樣,怕是行不通。
思來想去就想到了曾經北方的火炕。
於是找來三個建築隊一百二十個人,要建二十個大竹棚,每個竹棚裏要搭上火炕。
以前的竹屋很小,最多就容納一張牀和一把小桌子,在裏面做火炕不合適,不如建新的,重新規冬天的住宿保暖問題。
桑榆計劃是每個竹棚造個十幾米的大土炕,炕上能躺十來個人。
多熱乎她不知道,但一定要保證所有人一個都不能凍死。
建築隊一共一百二十個人開始忙活,相當於六個人要花半個月的時間盤炕搭一間竹屋,這時間算起來並沒有很緊。
建竹屋對建築隊來說已經是信手拈來的事情,難就難在盤炕。
桑榆想起自己曾經去過一個北方的朋友家做客,碰巧他們家盤炕,那時候沒過多留意,只知道一個粗粗的印象,和巖他們經過幾次實驗後,終於搞清楚炕底下是怎樣一個構造。
盤炕需要泥磚板和混凝土。
泥磚板其實跟製陶隊製作的陶器胎胚差不多,但不需要放到土窯了燒製,省了三分之二的工序。
至於混凝土,新地的泥土都可以代替。
:https://www.zibq.cc。:https://m.zibq.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