朕只想要GDP 第277節

作者:未知
還他媽是博浪沙出身…… 這都不算暗示, 簡直就是明示了! 這個世界簡直欺人太甚! 只?是提筆到了屏風前,他卻又頓住了。 今生之人,何必受困於前世? 要用一個人,又何必介懷於他的出身! 更遑論只?是前世的出身與過節了! 今生張良並非他國權貴出身, 更無?六世相韓的背景, 故而?當然也就能心無?旁騖的來到周國追尋仕途,爲上位者?所用了。 既然如此, 正該爲得一賢才而?欣喜,何必憂慮? 他深吸口?氣,重又將筆置於案上。 …… 嬴政離開了弘文館, 張良卻沒有急於離開,顧盼之後,終於又回到了辯論場。 黃老出身的宿老梅石公正在講《道德經》。 “……最好的統治者?, 就是百姓並不知?道他的存在, 卻仍舊能夠生活的很好。” “次一等?的統治者?,百姓親近, 並且用褒美的言辭來稱讚他。” “再次一等?的統治者?,百姓畏懼他。” “比這還要差的統治者?, 百姓鄙薄他。” “上位者?如若誠信不足,百姓就不會信任他。” “最好的統治者?,很少發號施令,謹慎發言,看起來十分?的悠閒,等?到大功告成之後,百姓都說,我們本來就是這個樣子的……” 梅石公如此爲之,與其說是辯論,不如說是講學,圍觀旁聽之人雖多,然而?較之先前儒家與法家論戰之時,卻是相形見絀了。 在變法圖強之說最爲強盛的周國,會有多少人對?黃老的無?爲而?治感興趣呢? 張良見狀,難免有些黯然,侍立在側聽完了所有,最後待到梅石公講學結束,終於迎上前去:“不肖弟子張子房拜見梅石公。” 梅石公不意在這裏見到他,臉上顯露出驚喜的樣子來:“子房什麼?時候也到了周地?” 又撫須笑道:“早知?你?在此,該讓你?來講的,也叫別家學派知?道,黃老後繼有人。” 張良畢竟年輕,攙扶着?上了年紀的梅石公離開,又嘆息道:“周國的土壤,是無?法讓黃老之學生存的,您千里奔波至此,只?怕不能如願了……” 梅石公聽到此處,臉上的表情隨之嚴肅起來:“子房,難道你?覺得我所講授的內容,都是無?用的東西?嗎?” 張良忙正色道:“弟子豈敢有這樣的想法?” 又說:“只?是周帝崇尚法家,厲兵秣馬,極力鼓動農耕,當前所求之物同黃老相悖,您想在周地宣揚黃老家的學說,就像是在沙漠尋求鮮魚一樣,恐怕只?能無?功而?返了。” 梅石公的神色略微柔和幾分?,卻問他道:“你?覺得黃老之說對?於治國,沒有用處嗎?” 張良搖頭道:“怎麼?會?只?是相較您所倡導的,並不適合此時的周國,也只?有大戰之後,百姓凋敝,民生困頓,黃老之學才真正會有適合的土壤。” 梅石公於是嘆息着?說:“我難道不明白這樣的道理嗎?周國武庫裏的矛和弓箭像崤山裏的樹木一樣多,周帝的進取之心像金石一樣頑固。他們現在厲兵秣馬,改革圖強,不就是在爲了統一天下做準備嗎?大戰結束之後,會有多少年邁之人失去他們的孩子,多少稚童失去他們的父親?而?天下之大,又會有多少土地荒廢,多少流民淪爲盜賊?” “我正是看到了這樣的以後,所以才更加要到周地來宣揚黃老之說啊!” “法家固然可以強國,但苛刻過甚,同樣會招致亡國的禍患,如若周帝能夠聽到我的學說,將其記在心裏,諸國亂戰之後休養生息,與民休息,哪怕只?是一絲一毫,也足矣安慰我了。” 張良肅然道:“弟子受教了。” 梅石公雖然上了年紀,但精神卻很矍鑠,就着?先前那個話題,繼續道:“我知?道黃老之學與此時的周國國勢不符,可是以後,總是會用到的。” 又看向自己身邊這個年輕的後起之秀,語重心長道:“如果我不作聲?,不往周地來,任由儒家與法家坐大,一起獨佔鰲頭,知?道和修習黃老的人越來越少,百年之後,這樣的道理,還會有誰明白呢?” 張良若有所思。 …… 年輕的張良在周國的六皇子身上看見了希望,而?嬴政自己,又何嘗沒有所得? 一連數日?往來於弘文館,除去閱讀典籍之外?,嬴政也在觀人。 每日?勤耕不輟、早來晚歸的,兩耳不聞窗外?事,一心只?讀聖賢書的;遊走其中,希望結交權貴,仕途如願的,不一而?足。 因爲張良的提及,也因爲那日?的短暫一語,他甚至於多分?了幾分?心思在英侯家的公子身上,此後與之有過幾次交談,驚覺那也是個極爲出衆的可造之材。 英侯家的公子有個頗有意思的名字,喚作嚴肅,但是依從?嬴政來看,此人行事卻並不嚴肅刻板,反倒是張弛有度,恰到好處。 該沉默的時候,他足夠沉默,該言談的時候,又能侃侃而?談,面對?不同身份的人,他有着?不同的應對?方法,不動聲?色的彈壓那些因英侯而?來的有心之人,既不墮英侯門楣,也不會讓人輕蔑英侯府上少教。 更令嬴政見獵心喜的是,嚴肅此人,分?外?勤勉。 每日?他到弘文館時,嚴肅便已經到了,等?他走時,嚴肅仍舊留於此地,其治學之勤奮,令人瞠目。 多少人一見祖上得了功勳,便理所應當的躺下安享榮華富貴? 可此人卻能從?榮華當中掙脫出來,專心找尋一條屬於自己的道路,堪稱是難能可貴了。 有了張良的教訓,嬴政接連觀察了幾日?之後,才慎而?重之的將嚴肅的名字寫在了屏風上。 而?與此同時,六皇子近日?流連於弘文館的事情,也難免的傳到了有心人的耳朵裏。 “六皇子嗎,”首相江茂琰百忙之中聽下屬言說此事,眉頭微動:“就是昔年全妃誕下的那位皇子?” 下屬應聲?道:“正是那位。” 江茂琰又問:“這位六殿下,素日?裏性情如何?” 下屬道:“孤僻少言,天資聰穎。” 江茂琰心思浮了一下:“彷彿不曾聽皇子師提起過他……” 下屬道:“不然怎麼?說這位殿下天資聰穎?” 江茂琰會意,不禁微笑起來,捻着?鬍鬚沉吟了幾瞬,復又搖頭:“這件事與我們沒有關係,不必再去打?探,只?當做不知?道便也是了。” “先生!” 先前在弘文館與儒家論戰的石濛急了:“倘若六皇子有意,那您或許……” 江茂琰聞言不過一笑置之:“向來能夠青史留名的法家門徒,有幾個能夠得到善終?而?主持變法的朝臣,又有幾個能夠得享天壽!既入此門,難道連這點覺悟都沒有嗎?” 向來諸國變法,從?來沒有不流血的,不然既不足以改變舊俗,更不能夠震懾權貴與百姓。 爲了變法,周帝下令處死了公然破壞新法的宗室,而?大皇子的兩位老師也因爲違背了律令而?被處斬。 天地君親師,雖然此時儒學還沒有成爲社會思想的主流,但是學生與老師之間的羈絆,卻也是天地之間僅遜色於父母之恩的一種情感了。 大皇子的兩位老師被收監之後,大皇子第一時間派人前去說情。 江茂琰堅持依法論罪,將人遣回。 大皇子聞訊雖怒,卻也知?道父親看重此人,遂親自登門,以後輩禮節拜見江茂琰,希望能夠保全兩位老師的性命。 江茂琰聞訊之後避而?不見,從?後門脫身,入宮請到皇帝的旨意,馬上將那二人明正典刑。 百官爲之悚然,繼而?變法之事暢通無?阻。 皇后聞聽此事,馬上下令厚賜江茂琰,稱讚他乃是無?雙國士,不爲外?勢所折腰,又爲皇帝得此賢臣稱賀,國家之興盛指日?可待,處事堪稱滴水不露,面面俱到。 相較之下,大皇子的反應就要遜色的多。 聞聽兩位老師的死訊之後,便有怨囿之語傳出,此後雖然得了皇后提點,勉強與江茂琰維持着?情面上的平和,但樑子到底是結下了。 周帝膝下雖然有七位皇子,但除去皇長子之外?,剩下的要不就是資質不堪造就,要不就是不敢與皇長子爭鋒,最小的兩個素日?裏久處內宮,外?臣無?從?得見,自然也就無?從?押注了。 如今江茂琰的門人陡然見到六皇子出現在弘文閣,盤踞數日?不提,又顯露出有意招攬門客的樣子,難免有所思忖。 既然首相已經同皇長子結仇,何妨一鼓作氣將其拉下,改換成六皇子上位,豈不妙哉? 江茂琰在否定這個決議之後,又嚴厲道:“我要在周國踐法變革,是爲了回報陛下的知?遇之恩,強大周國的國勢,如果因爲擔憂自己的來日?,顧慮一己私利,而?掀起皇子之間的鬥爭,豈不是與自己的初衷背道而?馳?” “濛,”他警告弟子:“沒有得到我的允許,不可以同諸皇子有所接觸,皇長子是這樣,六皇子也不例外?!” 石濛聽罷,趕忙拱手應聲?。 不露痕跡的瞟一眼前來回稟的侍從?,心裏想的卻是: 先生不愧是先生,總能在第一時間做出正確的抉擇啊。 作爲皇帝,周帝堪稱是當世之楷模,英明神武彷彿古時候的聖君,可是一個幾乎全盤接納法家思想的君主,怎麼?可能對?臣屬毫無?防範,沒有絲毫的疑心? 周帝毫不猶豫的讓江茂琰這個外?國出身的人擔當大周首相。 這是他的果敢與信重。 而?首相饒是位高?,可畢竟是外?來的人,又不掌控軍權,一旦有個什麼?,馬上就能將其拿下。 這是他的權衡與制約。 而?石濛作爲江茂琰的親傳弟子,更是看得明白,今時今日?的大周所要考慮的,早就不是征戰別國——那不都是砧板上的魚肉嗎? 周帝真正要考慮的,是後繼之人,是他死之後,哪位皇子能夠肩負起一統九州的重擔。 接連幾代周帝的壽數都不算長,有個四十來年就到期了,在任的這位可都邁過四十歲的坎兒了,鬼知?道還有多少時間報廢啊。 所以說,後繼之人這事兒,皇帝比首相急。 既然如此,江茂琰又何必急着?替皇帝拿主意,上趕着?去捧某位皇子上位? 他對?於法家的定義很清晰——皇帝執敲撲而?鞭笞天下,法家就是皇帝握在手裏的武器,可以得心應手的被皇帝所使?用,但是絕對?不能越過主人去拿主意,甚至於自己挑選下一個執鞭的人。 這是絕對?觸犯忌諱的事情。 六皇子出入宮廷,皇帝必然比首相先知?曉,弘文館裏的皇帝安插的眼線,也絕對?比江茂琰多。 率先傳到他耳朵裏的消息,應該是六皇子近來頻頻出入弘文館,因而?被皇帝召見,現在少了結果只?剩前因,可不就是皇帝不經意的試探嗎? 江茂琰深知?君心,當然不會入坑。 只?是…… 他眼底不由得閃過一抹不懷好意。 別的人能不能意會到,那就不一定了。 …… 一連數日?,嬴政只?管往弘文館去同張良敘話論事,偶爾也會叫上嚴肅一起,只?是大抵擔憂於他自己背後的英侯,嚴肅有時候不能暢所欲言,多是沉默。

看小說網

看小說網是您最喜歡的免費小說閱讀網站。提供海量全本小說免費閱讀,所有小說無廣告干擾,是您值得收藏的小說網站。

網站導航

熱門分類

© 2023 看小說網 版權所有

首頁 分類 排行 書架 我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