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十七 北上(2)
太行山乃是天下屋脊,西靠黃土高原,東連華北平原,自古以來便是晉翼豫交通要衝之地。
井陘古道最早可追溯到春秋戰國時期,而後秦皇一統六合,自咸陽開始修築,連通太行古道。使得大秦帝國不但能更好的控制魏晉,更能將兵鋒通過此道,直達遼東。
這條古道,不單是大秦帝國書同文車同軌的代表。
更見證了華夏,數千年來的榮光。
秦將王翦,在此誓師伐趙。
秦皇崩於沙丘,從此道迴歸咸陽。
韓信在此背水之戰,以少勝多。
郭子儀李光弼在此殲滅史思明,結束禍亂天下的安史之亂。
而在華夏最爲昏暗屈辱無助哭泣的歲月之中,當滿清的慈禧太后,拋下宗廟社稷黎民百姓倉皇逃竄的時候,也是整個華夏大地,都在八國聯軍的炮火下哀嚎,在滿朝諸公只想着諂媚苟和的時候。
晚清名將劉光纔在此,率領麾下綠營殘軍,拼死抵抗八國聯軍。
千年古道無聲的蔓延,承載着數千年的興衰榮辱,也見證着不斷變換的滄海桑田。
秦人,漢人,唐人,鮮卑人
契丹人,金人,元人
無數的人在這條古道上走過,最終都變成了我們歷史的一部分。
是過去的他們,是現在的我們,亦是將來我們的後人。
“乘舟楫於運河之上時,我感嘆過老祖宗的魄力!”
數千年的古道並不平坦,千百年來鋪在地面的條石,早被歲月雕刻得有了棱角,崎嶇不平。
朱標李景隆一行沒有坐車,而是騎着並不高大的口外馬,行走在古道之中。
馬背上朱標看着古道兩側,忽巍峨的山巔,忽又寬闊的平原景象,感嘆道,“經此古道,不由得要再次感嘆,老祖宗何止是有魄力。呵呵,簡直是爲後世子孫,奠定了萬世的基業!”
說着,他看向李景隆,繼續笑道,“這基業...就是中華大一統,南北皆華夏!”
李景隆在馬背上,聞言苦苦思索。
片刻之後笑道,“還是太子爺您格局高!”
“哦?”朱標納悶,“此話怎講?”
“原先臣看運河也好,看這古道也罷,覺得只不過是古人修的而已。方便坐船,方便走路!”
李景隆笑道,“但經太子爺您這麼一說,臣才明白列朝歷代的老祖宗們,是多麼的用心良苦!”
說着,他感嘆道,“臣只能看到巴掌大的地方,而太子爺您....能看天那麼遠!這就是境界呀!”
“啊?”
朱標又是納悶,而後咧嘴大笑,“哈哈哈哈!格局?境界?哈哈哈,二丫頭呀,你嘴裏總能冒出幾個讓人耳目一新的新詞兒來!”
“不是臣嘴裏冒出來的!”
李景隆笑道,“是聽了太子爺的啓發之後,臣恍然大悟,由衷而發的感嘆!”
“哈哈哈!”
朱標再次大笑,“好好好!拍馬屁的功夫見長了,頗有些雅緻之意了!”
“臣粗鄙之人,跟着太子爺您身邊久了,自然就沾了您的雅意!”
李景隆又是點頭哈腰,歌功頌德。
“那好!”
朱標笑呵呵的,“既如此,今日咱們君臣經此古道,你賦詩一首吧?”
“臣?”
李景隆張大嘴,“臣舞刀弄槍還行?作詩?”
“做不得?你可是少年時就被老爺子讚譽過,貴州子弟之中,難得的文武雙全之人!”朱標撇嘴,“讓你做你就做!”
“是!”
李景隆沉思片刻,“洪武十八年十月初十,曹國公李景隆奉旨,護太子北巡過秦皇古道.....”
“嗯,紀傳體!”朱標頷首。
“太行秋風連幽燕...”
“七言絕句!”朱標再次點頭,“可!”
“關山北渡遼水前...”
“秦漢唐宋爭長短..”
“傳承江山萬萬年!”
“好!”
話音剛落,邊上的傅讓曹炳何廣義等人,已是拍手叫好。
“嗯?”
朱標眼睛一斜,幾人頓時偃旗息鼓。
而後朱標又瞅瞅李景隆,咬着後槽牙,“這也叫詩?也就第一句還好些....什麼玩意?”
“太子爺見笑了,臣這是趕鴨子上架!”
李景隆羞愧道,“本想吟詩讚天下,奈何肚裏沒文化!”
“哈哈哈!”
聞言,朱標又是大笑,“這兩句可比你做的詩好!”
見朱標興致頗高,邊上的曹炳忽大聲開口,“太子爺,既然您如此雅興,那麼臣斗膽,請您吟詩一首,讓微臣等也見識見識!”
“呃..”朱標微微沉吟。
“太子爺您是不是渴了!”
李景隆摘下馬鞍上的水囊,遞了過去,“估摸着驛站就在前頭不遠了,您再忍忍,到了驛站咱們就能好生歇息了!”
說着,他正色看向曹炳等人,“都警醒着點,別嘻嘻哈哈的!”
“臭小子,一點眼色都沒有!”
於此同時,李景隆心中對曹炳暗罵道,“標哥要是會吟,還用得着讓我吟嗎?他自己不會顯擺?”
就這時,古道之上驟然一陣清脆的馬蹄。
卻是前方探路的一名侍衛,飛馬而來。
“太子爺,公爺,前面路上都是人!”
人,都是人,都是尋常百姓。
不說衣衫襤褸,但也精神不振面色萎靡。
李景隆朱標縱馬前行一段路之後,就見古道兩旁樹林草叢之中,無數百姓拖家帶口,揹着行囊和衣而臥,人人都是面帶悽苦唉聲嘆氣。
這些人突見一行,衣着光鮮的騎士經過,也是麻木的看了一眼。
“再歇半柱香的時間,然後繼續趕路!”
人羣之中,有官兵按着腰刀,皺眉大喊。
“這位老總!”
朱標在馬背上微微俯身,對着一名看管這些百姓軍兵之後,一名總旗打扮的武官低聲說道,“這些百姓去往何處?”
那總旗三十五六十的模樣,一臉的不好惹,眼神狡黠。
見朱標等人都騎着馬,儼然一副富貴模樣,口吻雖生硬,但也帶着幾分客氣,“外鄉來的?”
“我等是江南人士!”李景隆在馬上道,“去北平布政司衙門看望親族!”
所謂秀才遇見兵有理說不清,李景隆之所以補充一句去北平布政司看望親族,是在暗示眼前這名總旗,我們不是尋常人,你別想着在我們身上佔便宜。
果然,一聽到布政司這個字,那總旗的面色又是一緩,臉上擠出幾分笑意來。
“巧了,這些人也是去北平的!”
說着,他看向朱標李景隆,“奉旨移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