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3章 小冰河期到了啊

作者:見月明
第125章小冰河期到了啊

  治黃疏?

  陳景恪馬上就想到去年黃河決堤之事,當時好幾個縣被淹。

  又恰逢趙瑁案爆發,工部官員全軍覆沒,差點就沒能及時處置。

  還好朱元璋果斷,立即抽調民夫堵口子。

  又抽調糧食進入災區賑災,纔將這場災禍化解。

  但這種大規模殺官,也確實讓朝廷的效率降低了很多。

  直到現在工部纔拿出治黃疏,就足見問題有多嚴重。

  不過,朱元璋讓朱雄英看這份奏疏,肯定不是指望他能拿出什麼好主意。

  而是讓他了解治黃。

  黃河母親的性格,着實有點暴躁了。

  嚴重的時候,平均兩年決堤三次。平緩的時候,三年也能決兩次。

  每隔五到十年,就要大修一次。

  否則,黃河就會讓世人知道,水不光能覆舟,還能淹沒大地。

  從唐朝末年開始,治黃就成了歷朝歷代的心腹大患。

  朱元璋的目的,應該是讓朱雄英瞭解黃河,瞭解治黃的歷史。

  有了這個認識,陳景恪就沒有急於給他做解答,而是說道:

  “治黃是個大課題,我需要時間將這些知識梳理一下,明天再給你講吧。”

  “你自己也可以找相關書籍,瞭解一下黃河。”

  又要講課了嗎?

  朱雄英興奮的道:“好,我這就去大善堂,找黃河有關的書籍。”

  治黃既然是重大課題,自然也就有專門的書籍。

  大善堂是朱元璋的私人圖書館,裏面有此類書籍也不奇怪。

  朱元璋也第一時間就知道了,陳景恪要講課的消息。

  也難免有些激動。

  蓋因陳景恪每次講課,都會牽出一個大課題,由不得他不重視。

  馬上下命令,這兩天要盯緊陳景恪,將他說的話一字不落的記錄下來。

  陳景恪並不知道這些,就算知道了也不會感到意外。

  自己被監視,那幾乎是公開的祕密了,沒什麼好奇怪的。

  要是哪天老朱突然不監視了,才需要擔心。

  拿出紙筆,開始整理自己對黃河的瞭解。

  前世他老家就在黃河邊上,從小就聽着黃河的各種故事長大。

  上學時候老師也經常提起黃河問題。

  耳濡目染之下,他對這條河還是有着一定了解的。

  雖然不是很詳細,但對朱雄英已經足夠了。

  甚至對這個時代的治黃官,都有極大的啓發。

  所以他也沒有試圖深挖,只要將這些整理出來,告訴朱雄英就足夠了。

  不過即便如此,整理這些知識所用的時間,也超過了他的預估。

  足足用了兩天多,才梳理好。

  這期間,朱雄英等的有些心急,但最急的還是工部。

  都三天了,皇帝還沒批覆,是滿意還是不滿意啊?

  朱元璋反倒一點都不着急,反正治黃也不是一天兩天的事兒,急也沒用。

  況且,他還是第一次見陳景恪,花這麼多時間做準備。

  以前不論談任何話題,都是略微思考就開講了。

  由此可見,他定然對黃河有着極深的瞭解,說不定就能找到更好的治黃之法。

  至於工部的治黃疏,主要講了兩點,加固河堤,利用支脈分流,應對洪峯衝擊。

  都是歷朝歷代的常用之法,實在沒什麼可說的。

  如果陳景恪那邊沒有可行之法,再批覆也不遲。

  ――

  再次檢查了一遍自己整理出來的東西,確定沒有疏漏,陳景恪才找到朱雄英。

  還沒等他開口,朱雄英就迫不及待的道:

  “景恪,你準備好了?”

  陳景恪啞然失笑,這小子比我還急呢。

  “好了,前兩天讓去了解一下黃河的情況,你去看了嗎?”

  朱雄英連忙點頭道:“看了,黃河真是多災多難。”

  “歷朝歷代都要投入大量人力物力,才能勉強控制住,不讓其發生大的水患。”

  “若遇亂世無人修繕,更是可能發生改道,導致生靈塗炭。”

  “以前黃河是經河南山東入海,南宋時期奪淮入海,至今未變……”

  說完,他看向陳景恪,等着他的點評。

  陳景恪微微點頭,能說出這些,足見他確實用心瞭解過了。

  “不錯,很用心,值得表揚。”

  得到表揚,朱雄英雀躍不已。

  陳景恪笑了笑,說道:“治黃分爲兩個階段,東漢光武帝之前,唐朝滅亡之後。”

  朱雄英不解的道:“爲何要如此劃分?”

  陳景恪說道:“因爲光武帝時期,經過王景的治理,黃河八百餘年未發生過大的災禍。”

  朱雄英驚訝的道:“真的?若如此,王景真乃治黃第一人也。”

  陳景恪點點頭,說道:“在王景治黃之前,黃河和現在一般,時常決堤造成大災。”

  “尤其是王莽之亂時期,因朝廷無力治理,黃河更是連年決堤,導致赤地千里。”

  朱雄英說道:“真想知道,他到底是如何治理黃河的。若我們學會了此法,就可以徹底解決黃河水患。”

  說着,他期盼的看着陳景恪:“景恪你知道嗎?”

  陳景恪搖搖頭:“他的治黃之法已經失傳,就算沒失傳,也不一定適合現在的大明。”

  “只要朝廷願意,我們可以找出適合我們的治黃之法。”

  朱雄英鄭重的點頭:“我們一定能找到這樣的方法,徹底降服黃河的。”

  如果說之前他還覺得黃河不可控的話,在得知王景的功績之後,就生出了前所未有的信心。

  別人能做到,我大明也一樣能做到,甚至比他們做的更好。

  陳景恪很滿意他的雄心壯志,不論能不能做到,至少要敢想。

  “想治理黃河,就要知道黃河最大的問題是什麼……你知道黃河最大的問題在哪嗎?”

  朱雄英回想書上的記錄,說道:“泥沙,黃河水攜帶大量泥沙,在下游淤積,擡高河道……”

  陳景恪笑道:“對,就是泥沙,所以治黃先治沙。”

  “要想治沙,就要了解黃河中的泥沙是怎麼來的。”

  要說核心了嗎?

  朱雄英反而有些失望,以往講課,都是從古講到今,然後給出解決之法。

  今天怎麼一步到位了。

  陳景恪不知道他在想什麼,繼續說道:“黃河的泥沙是從上游地區攜帶而來,具體是……”

  他拿出一張地圖,指着上面道:“黃河的泥沙大部分都來自於這三個地方。”

  晉陝高原、河套平原、鄂爾多斯高原。

  朱雄英收起小小的失落,低頭仔細看了起來。

  :https://www.zibq.cc。:https://m.zibq.cc

看小說網

看小說網是您最喜歡的免費小說閱讀網站。提供海量全本小說免費閱讀,所有小說無廣告干擾,是您值得收藏的小說網站。

網站導航

熱門分類

© 2023 看小說網 版權所有

首頁 分類 排行 書架 我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