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6章 設立新衙門

作者:見月明
“一個布政司只有十七名命官,縣衙只有四個命官,鄉只有一名命官。”

  “按照以前的制度,勉強是夠用的。”

  “但在全新的制度下,連基本的衙門運轉都無法維持。”

  “所以,特區必須要根據實際需要,增設更加專業化的衙門。”

  陳景恪站在黑板前,滔滔不絕的介紹着。

  對面坐着兩排人,第一排是朱元璋、朱標、朱雄英祖孫三人。

  第二排是李善長、徐達、邱廣安等七名內閣學士。

  在兩排座位的後面,還站着好幾排人,都是內閣行走。

  每人手裏都拿着一根炭筆,快速的記錄着他說的每一句話。

  陳老師雖然不會做課後檢查,但誰對他的課理解的更深,誰就有機會優先獲得重用。

  大明的官吏選拔制度日漸模式化,想越級跳很難,必須從基層一步步走上來。

  而官吏的任期,三到五年爲一屆,幹滿了才能提拔。

  在這種情況下,一步領先就是步步領先。

  內閣行走只是觀政,未來都要外放爲官。

  但什麼時候外放,去哪裏任職,擔任何職,直接關係着未來的上限。

  毫無疑問,去即將設立的特區,起點是最高的。

  目前內閣行走有四十八人,計劃人數一百零八人,以後會有更多人加入。

  相互之間的競爭非常的激烈。

  想要爭取去特區的機會,最好的辦法就是深入理解陳景恪的計劃。

  所以他們自然是最用心的。

  對於地方衙門的官員不夠用這一點,朱標等人早就已經知道了。

  五年計劃進展緩慢,很大一個原因就是缺人。

  但新增加一個機構是非常複雜的事情,尤其是大明這樣國土面積遼闊的國家,更麻煩。

  一個縣增加一個官身,全國加起來就是兩千餘人。

  再加上配套的吏員,數量更加龐大,對財政是個不小的壓力。

  事實上現在朝廷的財政也只是勉力維持。

  雖然通過開海、均田、稅改等一系列手段,使得朝廷歲入翻了好幾翻。

  目前達到了一萬萬三千萬貫,是洪武十年的六倍多。

  但開銷也同樣翻了好幾翻。

  軍餉和官俸兩項,就拿走了很大一塊。

  攤丁入畝之後,停止徵用民夫服徭役,而是改爲花錢招募。

  這也是一筆龐大的支出。

  各地的基礎建設,比如修築馳道,建設水利設施等。

  還有陝西治沙防沙,支援河西、遼東、交趾等地的建設。

  再加上其他的支出,朝廷勉強實現了收支平衡。

  五年工作計劃徹底將戶部掏空,還要內帑補貼六百萬貫才能抹平赤字。

  再憑空增加兩千多個衙門的開銷,朝廷的壓力只會更大。

  雖然大家都知道,新設的衙門必然能創造更大的價值。

  可那是未來的事情了,眼下沒錢朝廷分分鐘財政破產。

  關鍵是,誰也不知道新部門該怎麼設置,承擔哪些政務。

  還有就是,老派的官吏,能否勝任新工作。

  所以,雖然中樞總體上是支持變革的,但具體怎麼變一直很慎重。

  現在陳景恪提出特區計劃,給大家找到了一條新路子。

  先在特區試運營,摸索熟悉了再全國推廣。

  陳景恪繼續說道:“在原有衙門不變的情況下,特區的每個縣增設兩個衙門。”

  “第一個衙門是綜改司,歸內閣直管,在地方設置綜改局。

  “該機構沒有其它諸如司法、民政、稅務等任何權力。”

  “專門負責監督、指導地方的變革工作和五年計劃施行工作。”

  “同時還要將收集到的情報信息,及時彙總給綜改司。”

  “方便內閣瞭解地方情況,更準確的做出政策調整。”

  衆人仔細思考之後,不得不承認這個提議確實很好。

  朱元璋不停的點頭,卻並沒有開口說話。

  他只是過來旁聽順便提提意見,真正主事的是自己兒子朱標。

  可不能隨便開口,搶了親兒子的權力。

  朱標也很尊敬自家老父親,先是請示了一下他,纔開口說道:

  “現在不論是深入革新,還是五年工作計劃。”

  “最難的地方就在於,地方官無法全面理解朝廷的思想。”

  “有些理解了,也會因爲種種原因推脫不行,甚至設置障礙。”

  “而朝廷也缺少地方的詳細信息,無法做出及時的調整。”

  “有了綜改司,這些問題就將迎刃而解。”

  “景恪這個提議不錯,朕以爲可行。”

  他此言一出,就等於是定下了大基調。

  綜改司可以成立,接下來直接討論怎麼設置吧。

  李善長第一個發言:“陳伴讀,不知這綜改司和地方衙門,是何關係?”

  這就是在問權力歸屬問題了。

  陳景恪說道:“隸屬於地方衙門,級別相當於主簿,但在工作上接受上一級綜改機構的業務指導。”

  他又進一步解釋道:“不論是革新還是五年計劃,地方衙門纔是實施的主體。”

  “沒有地方衙門的配合,綜改機構恐怕什麼都做不了。”

  “且,還要預防綜改機構,不作爲亂作爲之事的發生。”

  說白了還是權力鬥爭的問題,地方政府主導的工作,憑什麼聽你一個外人的指揮?

  說話沒人聽,綜改機構還怎麼展開工作?

  反過來說,綜改機構和本地政府沒有隸屬關係,本地的經濟是好是壞對他們影響不大。

  因爲搞經濟是地方政府的任務,他們只是負責指導。

  我們指導了,你沒幹好是你自己的事情。

  在這種情況下,他們還會盡心盡力的指導嗎?

  甚至不排除瞎指揮亂指揮的情況。

  如果雙方有隸屬關係那就不一樣了,本地經濟搞不好,他們也沒好果子喫。

  這個解釋成功說服了大部分人。

  這時耿光提出了一個問題:

  “綜改機構隸屬於地方衙門,如果他們和地方官吏沆瀣一氣,陽奉陰違阻撓革新怎麼辦?”

  都沒用陳景恪開口,李善長就替他做出了回答:

  “吏部考功司已經修改了標準,以後變革和五年計劃的實施情況,將會作爲重要考覈項目。”

  “這一項連續兩次考覈不達標,可直接罷官。”

  耿光再無意見,只要他們還想繼續做官,就必須支持綜改司的工作。

  就算遇到真頭鐵的,我就是反對,就是要阻撓。

  那也沒關係,時間到直接罷免,換個願意做的人上來。

  就是多耽誤兩年時間的事情,不影響整體局勢。

  之後其他人又問了一些疑問,比如具體的職權範圍,具體的工作內容等等。

  陳景恪一一做了回答。

  直到衆人再無問題,他纔開始講第二項:

  “增設的第二個衙門叫工商司,主管工商業……”

  “咳……”這時朱元璋輕咳一聲,打斷了他的話:

  “華夏自古以來重農輕商,彼輩多奸猾無恥之徒,故世人多輕之。”

  :https://www.zibq.cc。:https://m.zibq.cc

看小說網

看小說網是您最喜歡的免費小說閱讀網站。提供海量全本小說免費閱讀,所有小說無廣告干擾,是您值得收藏的小說網站。

網站導航

熱門分類

© 2023 看小說網 版權所有

首頁 分類 排行 書架 我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