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07章 尊王攘夷

作者:見月明
洛水旁的一家酒樓,裏面坐滿了前來參加科舉的士子。

  一般情況下,參加科舉都會提前幾個月動身,然後提前一兩個月甚至更久到達洛陽。

  一來是爲了應對意外情況,比如路上耽擱了,比如水土不服生病。

  二來也是想和其他士子交流一番,既能增長學問,也能多結識一些人脈。

  讀書人嘛,最喜歡發表意見,尤其是喜歡扎堆討論國家大事。

  所以,各酒樓就成了他們經常出沒的地方。

  最近熱門話題有兩個,一個是大華夏概念,一個是南洋分封。

  “今年的策論考題,我以爲十有八九和華夏有關……”

  “英雄所見略同,我也以爲至少有一兩道題和華夏有關。”

  “我以爲可以更大膽一點,題目應該有華夷之辯。”

  “我也以爲當有此題,破題的方向都想好了。”

  “如果沒有更好的破題方向,就抓住‘出則夷狄、入則華夏’來答,至少不會偏題。”

  “我覺得,配合南洋來答題,更容易得高分。”

  此言一出,衆人紛紛贊同。

  蹭熱門話題來答題,這是自古以來的考試習慣。

  而且但凡有一點政治敏銳度,都能意識到南洋分封不只是分封那麼簡單。

  很可能是一次政策大調整,甚至是某些歷史性大事件的轉折點。

  這種熱度要是不蹭,拿不到高分也怪不得別人。

  越來越多的人蔘與進來,大家暢所欲言,發表着自己對政治的看法。

  就在這時,門外傳來熟悉的聲音:

  “賣報賣報……南洋分封波瀾再起……”

  “賣報賣報……方唯物最新文章,論南洋分封與周禮復興……”

  方唯物就是方孝孺的雅號,因唯物學而得。

  經過這麼長時間的辯論,越來越多的人瞭解了唯物學。

  不論是支持還是反對者,都認可了他的能力和唯物學。

  確實是一家之言,有可取之處。

  理學大儒視其爲大敵,但在地位上卻將雙方放在了同等位置。

  說白了,他們已經認可了方孝孺大儒的身份。

  普通讀書人反而不那麼敵視他了。

  畢竟學問不到一定層次,是無法理解兩者深層次差異的。

  至於什麼道統之爭,和他們關係也不大。

  學習誰的道統都沒關係,重點是學到了。

  目前,對於普通讀書人來說,學習唯物學唯一的障礙,就是科舉。

  畢竟現在科舉依然掌握在理學派手裏。

  而唯物學,在朝堂也缺少代言人。

  用唯物學答題,那純屬作死。

  如果科舉允許以唯物學思想答題,讀書人馬上就會去學習研究。

  正因爲大家不再敵視他,所以聽到他又寫文章了,還是關於南洋分封與周禮的,就忍不住想要買來看看。

  萬一提供了新的答題思路呢。

  更何況南洋分封又出了問題,大家也很好奇到底出了什麼事兒。

  所以,聽到報童的叫賣聲,馬上就有幾個士子出去買了幾份回來。

  然後大家就圍坐在一起,翻看上面的文章。

  前面沒什麼好看的,都是一些政策方面的講解。

  唯一讓大家心中不適的,是太上皇在蜀地又殺了好多人。

  六百多人被殺,一萬多人被流放。

  而且標題是用紅色的大號字體印刷,特別的刺眼。

  雖然不至於感同身受,但依然讓大家心中沉甸甸的。

  換成別人這麼幹,肯定被大家噴殘暴之類的。

  即便殺的都是貪官污吏,那也不行。

  可幹這事兒的是朱元璋,所有人都選擇了沉默,然後牢牢的將這些事情記在心裏。

  以後自己當官了,一定要管住自己的手。

  就算貪,有些錢也不能動,而且最好乾一些政績出來。

  有政績護身,只要不是天怒民怨的大罪,有很大概率能得到減刑。

  這是大家根據朱元璋處理貪官的實際案例,總結出來的規律。

  只能說,在利益相關的時候,永遠不要小瞧人的主觀能動性。

  摸索上位者的喜好,根據實際發生的事情,推測上位者做事的規律,在官場可以說是最基本的能力了。

  不具備這個能力的,很難晉升高位。

  很快衆人就翻到了想要看的那篇文章。

  一個很陌生的作者寫的,前面的分析吹捧就略過不提,在文章末尾該作者提出了一個質疑:

  現在的南洋可不是當初的莽荒之地,從開海的角度來考慮,這裏就是大明的大門。

  如果這裏出現實力強大的國家,就會從海上堵住大明的出海口。

  所以,從戰略角度考慮,南洋不宜出現特別強的封國。

  這也就意味着,要分封至少十個親王過去。

  可是大明的成年親王不夠用,這個問題要如何解決?

  看完這篇文章,衆士子不禁爲這個作者的膽量感到敬佩。

  這番分析,直接對親王的忠誠發起了質疑。

  當年朱元璋爲了推行分封,可是殺了很多人的。

  殷鑑不遠啊。

  所以即便是支持分封,大家也不會在公開場合質疑親王的忠誠。

  而是鼓吹,親王能力出衆,封到外面能開疆拓土,爲大明屏障。

  現在不但有人質疑了,還敢發表在報紙上。

  實在是膽大包天。

  不過大家馬上又想到了另外一個問題,能刊登在大明週報上,就說明得到了上面的允許。

  也就是說……

  衆人都露出瞭然之色。

  太上皇不會懷疑自己的兒子,可當今皇上卻會懷疑自己的兄弟啊。

  這大概率是皇帝故意讓人放出的風聲。

  這纔對嗎,皇權面前無父子,更何況是兄弟。

  衆人越想就越覺得這個猜測是正確的。

  然後就沒有然後了。

  皇帝可以吹風敲打自家兄弟,並不意味着別人就能借風生事。

  太上皇可還活着呢,頭版就是他殺人的報道。

  他不會拿皇帝怎麼樣,卻可以拿下面的人泄憤。

  誰都不想觸碰老朱的逆鱗。

  所以,看完這篇文章,衆人語焉不詳的討論了幾句,就趕緊轉向了下一篇。

  也就是方孝孺的分封和周禮。

  文章內容正如標題所示,就是講周禮和分封的。

  其它內容可以略過不提,最核心的論點是:

  他認爲,雖然大明只分封親王,而周禮分封的是諸侯王,但大明的分封依然是符合周禮的。

  然後他又論證了,爲何是符合周禮的。

  最終的落腳點,是在尊王攘夷四個字上。

  他認爲,夏商周時期的分封,其核心思想就是‘尊王攘夷’。

  靠着將諸侯王分封在四方邊境,拱衛王室抵禦外敵。

  :https://www.zibq.cc。:https://m.zibq.cc

看小說網

看小說網是您最喜歡的免費小說閱讀網站。提供海量全本小說免費閱讀,所有小說無廣告干擾,是您值得收藏的小說網站。

網站導航

熱門分類

© 2023 看小說網 版權所有

首頁 分類 排行 書架 我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