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二十三章 仁義先行(二)

作者:南宮我夢
清查田地之事,第一天就出師不利。

  回鉅鹿城之後,劉備匆匆整備淄重,調集人手。

  一千多車錢財並兩百車糧草整備完之後,劉備帶隊伍出了城,雷厲風行的就要立時動身。

  彼時,李孟羲和關羽還在婦孺營,從馬生村救回來的那個小嬰兒到了婦孺營,婦人們的幫手照看,又餵了些奶,又用麥芽糖化開了一些溫水少少的餵了一些,餵過之後,小嬰兒氣色竟然肉眼可見的好轉了一些。

  麥芽糖可真是好東西,簡直就跟奶粉一樣,非常適合身體虛弱消化能力弱的嬰兒重病人員等。

  劉備親兵找來,說劉備要動身回涿州了。

  李孟羲便是一愣,這麼快就收拾好了,走這麼急。李孟羲跟關羽一起匆匆出城,北門外,劉備等在道邊。

  當李孟羲關羽聯袂到來,劉備朝兩人道,“羲兒,雲長,趁天早,我這就動身啓程。

  軍中事務,就煩勞你二人了。”

  李孟羲和關羽鄭重應下。

  之後,劉備帶着漫長的車隊動身走了,片刻,整個隊伍便消失在了漫天風雪之中。

  目送劉備離開的之後,李孟羲心裏沒太大波動,他呼了一口霧氣,撓了撓頭,事情很多,還得繼續忙碌。

  回城,李孟羲立調集遊騎商隊,並召集軍醫衆人,軍中軍醫數百,只留下二十人留守,其他所有人李孟羲準備全派出去。

  所有囤積的藥材,三成分於外出軍醫帶走。

  還有車輛,馬車全部調動,還有糧食,煮飯的陶甕,柴草,野外宿營的帳篷,鋪蓋,等等。

  每一支外派醫療隊,以軍醫一名爲核心,再配以看護騎兵並斥候兩人,再配馬車兩輛,車上拉運糧食並柴草帳篷等物。

  人員和物資快速調配好之後,還缺一物。

  如前所計,派遣醫療隊下鄉,本質目的是看到鄉間百姓缺食少藥,境況悽慘,派軍醫下去,是爲救濟鉅鹿鄉人。

  目的本是如此,但從中,李孟羲看到了一個絕佳的宣傳機會。

  涿州軍欲入主鉅鹿,這是必然要做的。

  但,如何入主?鉅鹿百姓,如今深遭兵災,估計要是直接下去清查地方時,百姓看見穿甲拿刀的鄉勇,直接以爲又是兵災至,估計直接連夜逃了。

  百姓見了黃巾就逃,見了官軍也逃,自然,見了劉玄德的兵也會逃。

  劉玄德仁義,不傷百姓?劉玄德是誰?鄉間百姓怎知鉅鹿形勢是何模樣,黃巾之亂剛結束,劉備之名尚未廣爲人知,百姓又怎知劉玄德是誰,又怎不懼劉玄德?

  故而,按本來計劃,安頓好了十幾萬大軍之後直接去清查地方人口與田地,這個計劃實則大有漏洞的。

  漏洞在於,李孟羲疏忽了民心,疏忽了涿州義軍尚未在鉅鹿鄉間立下信義,若是直接就開始梳理地方,百姓望風而逃者必多矣,不明就裏起而相抗者必亦多矣。

  舊有的計劃缺乏鋪墊,勢必要出問題。

  幸好有遇到馬生村這一夥飢寒將死的饑民,幸好由此李孟羲意識到了此中有文章可做。

  李孟羲並未能預料到清查地方會遇到的重重阻力,他本只單純的以爲地主豪強是涿州軍控制鉅鹿郡的阻力,他沒能想到,百姓本身也會也排外,也會防備兵馬,防備任何兵馬,包括涿州軍。

  他未能預料到這潛在的問題。

  然而,雖不能看到問題,李孟羲卻想到了可以趁救濟百姓時,好順便立下信譽爲來年大起屯田鋪路,這陰差陽錯的,把涿州軍控制地方的大麻煩解決了。

  有句話,【積善之家,必有餘慶】。意思便是說,平日多做好事,必有幸運回饋之時。

  就如現在,若不是劉玄德和李孟羲想真心實意的救濟下鉅鹿百姓,就不會去想把軍醫散去各處行救,若不想到大派軍醫,李孟羲就不會想到此中有可以趁機操作,可以趁機大肆宣傳,也就不會,陰差陽錯的把控制鉅鹿最大的人心問題順手解決了。

  此便爲,積善之家,必有餘慶。

  若非李孟羲爲人還算善良,願意去費心思做好事,就不能幸運的避免了大問題。

  軍中所有馬車,所有軍醫藥材全都整備待命了,李孟羲清查了一圈,他發現,還缺一物,缺旗幟。

  軍中現有旗幟,最多的便是上邊寫着【漢】字樣的大漢軍旗,此種旗幟,乃是大漢制式軍旗式樣。

  軍醫衆人此去鄉間行醫,不能隨便扛了一杆大漢軍旗過去。

  不然,百姓見了,一看大漢旗幟,問,是朝廷兵馬來了嗎?

  如何答?

  此是不足外人道的政治問題,李孟羲有心另扯旗號,儘可能跟大漢朝廷區分開來,所以,決不能用大漢旗幟,可棄大漢旗幟不用,用【劉】字旗。

  如此,待軍醫下鄉之後,給鄉人送醫送藥之後,百姓指着劉字大旗問,“爾是何人麾下啊?願管我百姓死活?”

  軍醫則答,“我等乃涿州劉玄德麾下。”

  這樣以來,鄉人便記在了心底,心知心懷百姓的,乃是涿州來的劉玄德,不是朝廷,不是官府。

  這劉玄德,又是何人呢?手裏拿着藥拿着糧食的飢寒交迫的百姓,看着離開的軍醫隊伍,看着風雪中招展的【劉】字大旗,不免好奇起來。

  朝廷何管百姓死活,而這涿州來的劉玄德願管,百姓又如何不翹首以盼欲見劉玄德其人?

  李孟羲的目的就在這裏。

  不能帶大漢旗幟,帶着大漢旗幟,做事就等於給大漢朝廷搏聲望;帶着劉玄德旗號,則就與大漢朝廷無關。

  問題便在此處,軍中繳獲的各類漢軍旗很多,然而這【劉】字大旗,沒太多準備。

  無奈之下,還是得臨時生產。

  幸軍中刀剪針線布匹一切都夠,會針線活的婦人們也夠,布匹也夠。

  李孟羲不確定的問關羽,“關將軍,玄德公的帥旗,是怎樣的樣式來的?”

  關羽思索片刻,“似是……紅底,黑字?”

  李孟羲再認真一想,確實是,大漢軍旗的主色調,也是紅底黑字,劉玄德這個大漢死忠,劉玄德給他自己個做帥旗時,色調選的跟漢軍旗一樣,也是紅底黑字。

  於是,李孟羲便找紅布與黑布,交代婦人們,以紅布爲底,黑布剪出來字縫上去。

  很快,衆多婦人們一起忙碌,短短時間之內,就縫製出了大批紅底黑字的【劉】字大旗。

  旗幟有了,配上木杆,裝製成旗,然後,每一軍醫隊發旗一杆。

  李孟羲對一衆軍醫訓話道,“爾等此去,爲救濟鉅鹿鄉人。

  何爲救濟?爾等要逢村則入,必不漏一村。但遇鄉人,必往而視之,缺喫者給糧,有病者診治,缺藥者給藥,必使我軍仁澤遍及鄉里。

  且記,若鄉人問,爾等是何人兵馬?何人麾下,且記,不說是朝廷兵馬,只說乃是涿州劉玄德麾下,可聽明白?”

  “且記,不能說是朝廷兵馬,乃是涿州劉玄德麾下,乃涿州義軍也!”

  李孟羲再三強調之後,目視整裝待發的車隊,“出發!”一聲令下。

  頃刻,車隊散走四門,出了城,朝四面八方去了。

  按軍令所說,各軍醫車隊,自己去找,想走哪條路,便走哪條路,要求是,逢村則入,不漏鄉人一人。

  令出如此,實則是涿州軍對鉅鹿還不甚瞭解,根本不能熟知鉅鹿各地詳實,根本沒辦法劃分區域指派人手。

  ——

  劉玄德帶錢財淄重回涿州,鉅鹿城軍醫四出之後,等到四五天時候,這四五天之久,李孟羲沒有再進行任何清查土地的動作,他是在等一個時間差,等軍醫隊先過一遍,涿州軍的信譽立起之後,再進行下一步清查地方的事宜。

  十五日,這日,一隊軍醫隊在風雪之中,到了一處村落前。

  村落裏有人,村人穿着蓑衣揹着繩子拿着柴刀準備朝外邊砍柴模樣。

  兩下相見,軍醫隊騎兵就要上前打招呼,不想,村人見了這邊騎馬拿刀的,以爲兵災又至,嚇得本欲砍柴的村人一熘煙往回跑。

  斥候見人嚇跑了,便騎馬上去追,想追上交涉一番。

  可斥候越是追,村人見騎兵追來,就越是害怕,終究是騎兵比人快的多。

  當騎兵追到了村正中,把人追上時,從村裏跑出來一羣拿着鋤頭鐮刀間或有兩架弓弩的村人衝了出來,把人圍住了。

  村人們不欲行兇,只是害怕歹人進村擄掠,斥候看着一衆神色惶恐的村人,皺眉道,“莫怕,我等乃是涿州劉玄德麾下,奉軍令,特來救濟鄉人百姓。”

  斥候的話說完,村人們你看我我看你頓時疑惑。

  這時,後邊的軍醫來了,這一隊的軍醫乃是一鬍子雪白揹着藥囊的和善老者。

  見有長者走來,村人中走出一個年邁老人,老人問軍醫,到來何故。

  老軍醫緊了緊身上藥囊,看着一衆面有菜色的鄉人,笑道,“我等乃奉軍令而來,特來救濟鄉人。”

  村人族老遲疑了片刻,“……我村中無人染疾。”說話間,族老一臉難色。

  “哎,有疾無疾,讓某看看何妨。某分文不收!”

  一聽不要錢,族老便立放軍醫入內。

  誤會解除了,這夥了了數人的兵馬,不是歹人,人只說是來行醫救濟的,當真奇怪。

  之後,老軍醫認真的給這村百姓挨個診治號脈,涿州軍軍醫之中,醫風樸正,這老軍醫也是如此,來到此地,老軍醫並未是給鄉人看病而稍有疏忽半分,依然是認認真真,十分的謹慎與投入。

  值非常年景,鄉人哪能都沒病在身,隨着診治下去,一個人一個人往下過,但凡身染疾病的,老軍醫便從藥囊裏取出各類藥物配好,然後囑咐好服藥事項,將藥贈予村人。

  得到藥的村人,千恩萬謝的,感激無比。

  村中族老在邊上看了良久,族老聽看病不要錢,本是想白讓這夥兒不知哪來的人給村人看看病,但看了這良久,看到這穿着鎧甲的老醫者,對村人噓寒問暖的,又不吝藥材的藥材送出來,族老此時心態變化了。

  族老立刻吩咐村中一後生,囑咐看看誰家還有雞,買來,招待遠客。

  這村人不多,不過幾十口人。

  不久,軍醫診治完了,收拾起藥囊便要走。

  他這一準備走,村人不願了,各自都拉着爭着把軍醫往家拉,說天寒地凍的,喫頓飯再走。

  “使不得!使不得!”軍醫推拒,“我等帶有糧食,且軍令在,我等不可喫拿鄉人的。”

  軍醫的拒絕是如此果決,任憑村人怎麼拉扯,怎麼挽留,軍醫執意要走,根本攔不住。

  衆村人看人執意要走,年長些的老人面有愧色,人家幫忙看病給藥,可家裏糧食不多了,拿點糧食出來都拿不出。

  軍醫朝一衆村人抱拳一禮,灑脫的轉身就走。

  一衆村人老老少少默默的跟着送着。

  老軍醫走了兩步,突然停下。

  老軍醫看到了一戶人家門前掛着的幹艾草,正好一路行醫以來,草藥消耗太大,老軍醫便從懷裏摸出了錢,說行醫以來,草藥多有消耗,村中若有藥材,想買一些。

  村人本就因爲沒能招待的了來客而深感禮數不到,聽軍醫說需要藥材,衆村人便趕緊回家找。

  村中藥材也不多,最終,軍醫只得了幾捆幹艾草,一些甘草,幾塊生地,別的無了。

  軍醫拿了藥材,便要付錢,村人說什麼都不要。

  軍醫離開村口時,將一疊銅錢放於村口的雪地上,朝相送的村人拱了拱手,便登車走了,走的很是匆忙。

  一衆村人們走過來,拿起了人家放在地上的一疊錢。

  錢不少,拿在手裏沉甸甸的。

  天上雪仍然在下,凍的人瑟瑟發抖,族老看着遠去的車馬,族老嘴脣哆嗦了一下,“怎麼也得把人留下,避避雪再走啊……”

  那夥兒人馬,真就不爲別的,真就是來施醫給藥的,人給了藥就走,一口飯不喫就走,連最後拿了村裏的藥,人給足了錢。

  族老活了幾十年,從未見過如此之事,那夥人看着穿甲拿刀槍的,看着是兵馬,卻不像兵馬,不兇不惡。

  誰家的兵馬還管看病的?

  族老回想,人家說,不是朝廷人馬,是涿州來的,劉玄德麾下兵馬。

  這劉玄德,何人也?劉玄德到了咱鉅鹿?莫不是鉅鹿日後,就歸劉玄德管?

  軍醫隊走了半天了,這無名村落,關於軍醫隊,關於涿州劉玄德的討論,久久不息。

  這一隊軍醫隊實則是有問題的,在鉅鹿一地,尤其是黃巾之亂剛剛肆虐過的鉅鹿,乃非常時節,值此非常時節,下鄉行醫不止是行醫,更是外交事宜。

  就如軍醫隊遇見村人之時,騎兵立刻就追進去,此大錯。

  萬一起了誤會,萬一村裏以弩箭射來,萬一有了死傷,到時,反擊與否?怕是行醫不能,反致廝殺。

  軍醫隊派出來的實在倉促,義軍本有合適的交涉人員,比如最早的遊騎商隊的那些人員,便能妥善的完成交涉。

  比如什麼多樹旗幟,少立刀槍,比如騎兵遇見人之後,先下馬,停下,再跟人打招呼,比如進村,一個騎兵進,另一個騎兵待在外面,以萬一發生意外,也好有人逃回去,通風報信。

  諸如此類,義軍本有一套完備的交涉方法,也有一些堪用的外交交涉人員。可醫療隊派的倉促,遊騎商隊的舊人也少,做不到每一個醫療隊都有一個專門的交涉人員,也就做不到每妥當行事。

  雖如此,醫療隊存在者問題,但,醫療隊穩健的穿梭在鉅鹿郡各處,成功接濟了很多鄉人,也成功達成了李孟羲仁義先行的目的。

  涿州義軍,涿州劉玄德,劉字大旗,在迅速在鉅鹿鄉間爲人所知。

  除軍醫隊交涉有問題以外,另有大問題。

  就比如,老軍醫走時,見到了村人屋檐下掛着的幹艾草,便想到了村裏可能有草藥,便想買些草藥,也好稍補藥材之缺。

  這一點,便是李孟羲所未能想到的,李孟羲只是把軍醫匆匆派了出去,李孟羲想到了藥材會快速消耗,可未曾想到其實完全可以趁着四處救濟的間隙,四處收集藥材的。

  實則,軍醫隊完全可以兼任遊騎商隊的職責,軍醫隊逢村則入,處處尋人,自然,能屢屢見人,有人煙的地方,便能有物資,藥材這類緊缺物資也能時時補充。

  可惜,衆多軍醫隊,少有人能想到去買藥材。

  同樣,因爲事先沒有交代可以隨行採買,軍醫隊遇到了衆多村落,同樣也錯失了衆多物資,再貧困的村落,布匹,鹽巴,農具,家禽,甚至兵器,等等各種物資,很多都是涿州軍所急缺的。

  臘月十五過,到十六日,軍醫隊已經散出去好幾天了,到十六這天,李孟羲立再組織清查隊伍,清查隊伍包括斥候騎兵,包括車馬,隨行攜帶着測量天畝的地尺繩索等物,每一個清查隊,都還帶着一名識字會數算的人,這些讀書人帶着厚厚的一卷布匹,帶着筆墨,隨清查隊伍一同出發,他們需要記錄下清查所得的鄉間人口,還有地畝等詳細信息,如果能畫了圖,能詳細標註每個村落都在哪,田地都有多少,就更好了。

  :https://www.bie5.cc。:https://m.bie5.cc

看小說網

看小說網是您最喜歡的免費小說閱讀網站。提供海量全本小說免費閱讀,所有小說無廣告干擾,是您值得收藏的小說網站。

網站導航

熱門分類

© 2023 看小說網 版權所有

首頁 分類 排行 書架 我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