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章 自己曾是農民。

作者:拿鐵沾咖啡
【朱棣爲了打破這種局面,重新將南北聯合起來,決定強行將政治中心移到了北方即北平。】

  【這一舉措強有力的打破了南北之間的間隙,想要官場更進一步就必須去北方,而北方在朱棣做藩王時期已經對朱棣頗有信賴。】

  【遷都後的北方,是歷史上僅有的對華北掌控力度一絕的時代。】

  【在發展新的京城方面,朱棣的推動人口遷移的策略起到了很大的功效,人口中心從南方逐漸移到了中間靠北方,極大的加快了華夏南北統一的節奏,避免了再度陷入長期南北分裂的局面。】

  明朝,洪武十三年。

  朱元璋的面色依舊深沉,卻是走到了朱棣身旁按住了他的肩膀:“你做的很不錯。”

  “兒臣也是大明之人,自當爲我大明竭盡全力,鞠躬盡瘁死而後已!”朱棣聽了表揚頓時昂首挺胸,中氣十足的迴應道。

  畢竟從到大,能被朱元璋誇一次是真的很不容易。

  永樂十六年。

  朱棣臉上滿是驕傲,卻也沒有自滿,反而對身旁的太子太孫囑咐道:“移民交流是南北融合的基礎,南北融合是我大明盛世的基礎,爾等千萬不可忘!”

  左右兩人紛紛應聲:“諾!”

  秦朝。

  嬴政已經開始將六國遺民,或者絕大部分的原六國子民與他大秦帶入到明朝,竟發現自己眼下的情況和大明相差無幾,明明已經大統一了,可民衆卻不能彼此諒解。

  畢竟是剛剛戰亂過後,他能理解,也沒打算怎麼樣,只是想用時間去消磨仇恨,讓民族融合,如今看來,倘若不採取一些手段,這恐怕會是大秦日後最大的隱患。

  【除了北平是朱棣的大本營外,他還有其他的考慮,即藩王和邊疆。】

  大殿內兄友弟恭其樂融融的氛圍頓時有些冷清,剛剛還誇讚朱棣的兄弟們意味不明的看向了朱棣。

  雖然有些不好意思,但朱棣還是咬咬牙開口了,雖然他不知未來自己如何。

  但總歸是要念兄弟情份的,隨即開口道:“雖然是我不對,但我削藩肯定不會像建文帝那番,咱們兄弟多年我豈能不念這份舊情!”

  得虧有了他那個好侄兒做對比,讓他這番話到賊有底氣。

  一衆皇子也紛紛對視一眼,他們也都清楚,削藩是必然的,今不削明削,早點削,也省的他們兄弟互相猜忌,大家都好。

  他們要的也不多,無非就是面子和生活,軍權反倒是無所謂,能夠平穩纔是重中之重。

  朱元璋看都沒看一眼自家兒子的打鬧,眼下還是上不了檯面的,他在思考藩王和守邊與遷都的關係。

  他之所以將各個子孫都設立藩王除了讓朱家興旺外,最主要的還是守衛中央,守衛皇室,這一點早在三大藩王身上體現的淋漓盡致。

  朱元璋封了三大賽王,鎮守邊關,而朱棣登基後自己來到了邊關,既能削藩。同時還保證了邊關的防守維持原狀,避免了宋朝的舊事重蹈覆轍。

  【明初,朱元璋雖然覆滅了元朝,卻沒能一網打盡,仍有不少元人在北方時常南下擾亂民生,威脅着明朝的統治。】

  【爲此,朱元璋結合古往今來的史實,決定採取郡縣制和分封制的結合制度,由官府治理百姓,而藩王負責軍事,拱衛朝廷。】

  【這樣就不會出現地方政府聽調不聽宣,地方軍隊起義造反的現象,二者相互制衡,又彼此約束,極大的保證了中央對地方的掌控。】

  【他先後分封遼、寧,燕、谷、代、晉、秦、慶、肅九大塞王,分佈在從東北到西北的漠北邊防線上。而這些塞王也沒有讓朱元璋失望,陸續繼承邊防重地,成功駐守邊關,外敵無一能進犯大明內部。】

  【洪武二十年開始,朱元璋也讓皇子們逐漸開始接替前往邊塞,讓他們儘快熟悉邊塞的軍隊體系。】

  唐朝,武德九年。

  李建成不由得將自己當初的情況和朱元璋對比,他起步之初也確實能力有限,需要李世民去給自己四處征戰,可如果自己也將李世民封到邊疆

  不行,萬萬不可,他很快從幻想中清醒。

  朱元璋之所以能成功,主要是那些塞王沒有造反之心,且只有軍權。可李世民什麼能力他自己再清楚不過,還不如放在自己身前,方便哪徹底解決隱患。

  【朱棣登基後自然也清楚要削藩,可他自己就算藩王出身,也清楚藩王的作用,他對削藩定聊基調是能削,但不能動邊防的藩王!】

  【可邊塞終歸是一個國家最重要的軍事基地,怎能全權交給藩王?那派出將領?萬一出現唐朝藩鎮之亂該如何是好?】

  【沒法子了,自己上就是朱棣爲大明交出的答卷,帝王親自坐鎮北方,武將齊聚於此,很難一家獨大,文官爲了保證自己的安危,也不會刻意去打壓武將,雙方的爭鬥在無形中被限制在了一個範圍當中,即要保證邊關防守!】

  【皇帝在,皇陵在,朝廷衆臣乃至他們的家眷無一例外都在北方,都在邊疆,一旦鬥爭到影響邊關,倒黴的只能是自己,沒有人會對自己的安危視而不見,每個人壓力都很大,卻也是極爲有效的方法。】

  唐朝,貞觀三年。

  李世民眼中已然沒了玩笑的神色,:“藩鎮之亂,是藩地,也是鎮,看來邊防出現了很大的問題啊!軍隊都已經是地方的私家軍了!”

  魏徵再度不怕死的上奏道:“陛下,恐怕不止如此,地方可完全把控經濟、政治、文化等領域,怕是隻知地方不知朝廷了。”

  李世民的臉皮不由得抽動了一下,只能心裏勸自己“他是魏徵,一貫如此,不必動怒,到也不無道理,可就是讓人大動肝火啊!”

  【歷史證明了朱棣遷都的正確性。】

  【直到明朝滅亡共276年,北平從未像唐朝一樣六次陷落,乃至到了最後,明朝也是被農民起義滅亡的,外族不得踏入半步。】

  明朝,洪武十三年。

  所有饒心咚唚跳着,大殿裏有一種無名的怒火,是朱元璋的,他平靜的聲音充斥整個大殿:“原來是農民起義啊,巧了,我也是農民。”

  所有人都聽出來那平靜的背後有多麼的波濤洶涌,朱元璋自己就曾是農民,差點被餓死。

  他很清楚農民有多麼的溫馴,除非真的連一口飯都喫不上,他們纔會迸發出無敵的力量,可未來的大明居然成了他這個老祖宗曾經最痛恨的了嗎?

  官員、地主、豪紳,他在心裏默默盤算着,心中的血逐漸冷了下來。

  :https://www.zibq.cc。:https://m.zibq.cc

看小說網

看小說網是您最喜歡的免費小說閱讀網站。提供海量全本小說免費閱讀,所有小說無廣告干擾,是您值得收藏的小說網站。

網站導航

熱門分類

© 2023 看小說網 版權所有

首頁 分類 排行 書架 我的